为什么你会愿意为知识付费(不因为划算买东西)

为什么你会愿意为知识付费(不因为划算买东西)(1)

——消费心理学

淘宝旗下有个“聚划算”,

在生活中很多朋友也常常因为“划算”而买东西,

比如换季商品打折,买一赠一,性价比很高,买!

比如超市搞活动,牛奶买一赠二,太超值了,买!

比如饭店搞活动,充1000返500,这就是相当打五折,买!

划算的意思是物超所值。

比如,花1块钱买了价值100块钱的东西。

是的,你没看错。利用错觉,让顾客觉得用1块钱买到了价值100块商品的倍率感,顾客会觉得特别划算,特别超值,结果就是再去买买买。

但是换购的前提是,你已经买了一定金额东西,才取得换购的资格。这就是当下很多大型商场喜欢做的换购促销活动,运用了消费心理学中“比例偏见”的原理。

01

疫情过后,经济必将迎来寒冬,什么行业可以逆势上扬?

「知识付费」

因为,经济形势差,企业发展速度普遍放缓,大家会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新知识。

同时,失业率提高,工作不好找,个人急需提升自己以增加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因此会有更多人产生学习的需求。

知识也是一种产品,我们购买的时候也要货比三家,也要考虑划不划算。可以说疫情催生了线上教育更加催熟了知识付费。

为什么你会愿意为知识付费(不因为划算买东西)(2)

但是,知识并非刚需,此知识非彼知识,

上学的时候学知识,最后要经过考试这个窗口,来检查学习知识的结果,用分数来划出区域——985/211/全日制统招/非全日制......

K12教育知识是妥妥的刚需,学生的任务是学习,考试是检验的唯一标准。但是大量的面对成年人的知识付费领域,之所以要做“非考试市场”,是因为“刚需市场”是K12教育的地盘,这个市场的知识产品都是父母给孩子买单,父母没考虑过划算的问题。

而成年的不一样,给自己花钱,买知识,这人知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变现,所以花起来特别的关注划算,关注性价比。

02

现在,想要分享一些东西给别人,很容易的,平台很多的,微信、微博、QQ、头条、简书、绿洲、抖音......都是免费的,那么“你平时分享的东西已经有足够多的人看了吗

如果没有,别人为什么还要付费来看呢?——”好扎心,好现实“。

同理,我们在这些平台上可以免费获取很多知识,为什么还要付费再去买那些雷同的知识?

当知识变成了商品,获取它要收费的时候,它必须要遵循普通商业的交易规则。——“物美价廉,物超所值”。

But,疫情之下,火了线上教育,各类课程比比皆是,收费更是比原油宝跌的还要狠,0.99元可以买PPT速成班;1.99元钱可以买沟通技巧的课;19.99元可以买一套劳动合同法案例解析(还带视频);39.9可以买半年的营销课;119元可以买全年金融......

为什么你会愿意为知识付费(不因为划算买东西)(3)

通常这些网络产品或付费课程都是很便宜的。用的就是上图所示的「知识付费心理营销流程」

几十块,一两百。但是网络上是个人特别多的地方。一个人100,一万个人就是100万。人们花一包烟或一顿饭的钱就成就了网络产品作者几十万的收入。

而这些被售卖者变现的知识,到了消费者手里,价值真的体现出来了?

实际上没有几个人去完成学习或是能完全在意他们随意花的几十或一两百块。这也是众多网络付费知识产品和作者存在的侥幸概率心理,因为没有人会因为产品质量问题索赔。

对于提供知识付费产品的公司来说,交付内容本身的意义越来越小了,能为用户交付知识解决方案才是新方向,一锤子的薅羊毛流量生意毕竟不可持续。解决焦虑的方式从来都不是掩盖焦虑,而是解决焦虑。

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如何判断自己购买的知识划算吗?

03

知识付费能够井喷式是爆发,除了疫情助力了新型的学习媒介同时,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社会焦虑”,我们不仅要完成快节奏的工作任务,还要给自己“充电”,否则焦虑会让自己总觉得比身边其他人“慢一拍”。

仿佛买课的目的不是学完它,而是买回它。

最终是否学到东西也许连自己都忘记付费的重要性,买的过程已经满足了心理需求。

知识付费是即时的。

知识变现嘛,可就不一定什么时候了能派上用场了,先存着吧,等用的时候再说。

所谓家里有粮心里不慌,所以知识付费才能以各种形态“活”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

先是卖焦虑,然后,再用知识来化解焦虑。

为什么你会愿意为知识付费(不因为划算买东西)(4)

我参与了一些知识分享群。

群主的初衷是把一些具有专业技能的朋友聚在一起,普及和分享知识(深度分享才收费)但是因为知识更新不快,互动性差一些,大部分人都渐渐不再分享信息了,坚持仍在分享的永远是那么几个固定的人,然而这些人一旦连续几次得不到群友的回应,后面也会慢慢失去分享热情。这样付费得来的知识肯定是不划算的

所以,这里还有一个驱动力的问题。

到底是什么驱动我去学哪一类知识,

是因为我花了钱,不学完,我就亏了的消费心理。这显然也不能叫划算

还有一种情况,“价值信息流的过于分散”,想要从中获取对自己有价值的知识或者信息,可能需要花很多时间去筛选过滤掉80%的无用信息,从时间上看,这个投入产出比太低了,不如到专业平台上直接搜集来的精准。。

有时候打开某个社群,看看大家今天又聊了什么有价值的话题有什么新知识可以学习时,动辄几百 的“未读消息”一下子就让我望而却步了。就算我认真翻完这几百➕的未读消息,往往也找不到有价值的信息,因为精力已然耗尽。

虽然没花钱,但花了大量时间,这种付费也不划算。

为什么你会愿意为知识付费(不因为划算买东西)(5)

04

聊过了划算,再来聊聊买回来的知识真的用吗?

知识付费产品到底对学习有没有帮助?这里分成两派意见:一派高呼通过学习这些线上课程,可以完成「认知升级」,另一派则坚定地认为这就是「收智商税」。

这个世界变化太快,深耕某一个领域已经不足以应对很多现实问题啦,所以需要经常到别的领域看一看。

付点小钱,入个门,普及点常知,也就够了,想达到骨灰级别,基本是妄想。

为什么你会愿意为知识付费(不因为划算买东西)(6)

至于「认知升级」,我可以断言,「不可能」因为「段位」不够。

想当医生,看几本医书听几节课就可以执业了?顶多是普及了点医学常识。

想当健身教练,不光自己有个好身材,还要知道锻炼的过程中,饮食怎么搭配,作息怎么调整。

我们现在网上付一点点课费能买到知识,顶多是个入门级,想要认知升级,还要看天赋,看悟性,和持续性。

知识付费真正的意义,是在互联网信息泛滥的当下,节约自己的“选择成本”,利用更短的时间来选择自己需要的、有价值的知识内容,得到干货的同时降低搜索所花的时间成本,并能从中受益。我觉得这才是划算的

了解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米恩教育」 第一时间收获更多职场干货。

5月13日最新推文:《不因为划算买东西|知识付费也一样》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