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林恩的中场战事

引子:你不需要为了国家,为了荣誉,为了任何看似伟大的命题去牺牲,你要的信仰只是那浩大于你自身的东西。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林恩的中场战事(1)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李安2016年拍摄的战争片,影片延续了个人成长主题,讲述了美国德州少年比利•林恩在伊拉克战争中成为全民崇拜的英雄后,在短暂的休假中,做出是否继续回战场的抉择,而后义无反顾的重回战场。着力去刻画一场关于成长的阵痛,带来关于死亡本身的思考、战争的反思,荣誉的质疑,生存意义的探索、信仰的追寻。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林恩的中场战事(2)

不同于大部分战争片的意识形态输出,《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更多涉及意识形态批评中的“反省”。“反省”最初在哲学和心理学指人类头脑将其自身作为客体关照的能力,后来延伸为有关媒介或语言自我反照能力的象征性说法。反省的嗜好应该被看作不但代表了一般性的当代思想的语言意识,而且代表了所谓的方法论自我意识,因为它倾向于检视自我本身的手段和工具。将电影的“反省程式化”就是突出自身制作、他们的作者、他们的本文程序、他们本文间的相互影响和它们的感知接受的过程。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林恩的中场战事(3)

一、本文程序化叙事

从本文程序来的作者来看,李安导演从表现人际关系的推手三部曲到专注于聚焦在个人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到《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逐渐向内挖掘故事、专注于对个人孤独的表达,再以灵魂深处的痛苦蜕变作为为一面镜子,虽然叙事主体在转换,但是一贯突出李安作品的思想性风格。战争的本身就是残酷血腥的代名词,战争背景下的士兵内心以及士兵与社会的关系都是不被人了解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以士兵比利•林恩作为叙事主体,运用了大量的主观镜头,没有将作者的政治责任感的态度进行表达,只是通过个人的视角,将家人、战友、陌生人、商人、崇拜英雄的美国人民状态进行展现。在展现的过程中,实现比利•林恩成长。成长中比利•林恩的思考就是李安导演的思想性传达。林恩因为姐姐毁容被未婚夫抛弃对姐夫造成伤害进入伊拉克战争,林恩进入军队时和很多美国民众一样,不知为何打仗。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林恩的中场战事(4)

在经历真实的战争以及参与搜查的过程中,尤其经历导班长“蘑菇“被杀后 ,自己逐渐变得勇敢,与伊拉克战士的决斗中更是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也更加明白战争的残酷。班长”蘑菇“死后因为一份偶然的录像带B班成为英雄班,成为全民偶像,获得了埋葬班长与短暂假期的”人性“待遇。获得橄榄球赛中场表演资格,看起来是赞扬B班的英雄主义,但是在后台的商业谈判说明实则是商人贪婪的“消费英勇战士”的企图、拉拉队员热情暧昧的举动看起来是一见钟情的爱意,实则是对英雄本身的盲目崇拜、观众对B班成员的调侃,工作人员对B班的态度、B班成员自身的双面体,暗讽了社会与B班的关系,”处于国内和平的人根本不了解战争,只是各怀鬼胎,享受着平静安宁的生活,而对英雄的崇拜仅仅是好奇与价值。叙事交代了在中场战争假期的林恩的所见所想。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林恩的中场战事(5)

二、本文间的相互影响

在后现代的当代社会,反省性往往成为一种常态:同一个导演的不同影片也有不同倾向。《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李安导演不同于以往电影的技术表现,运用了4K、120帧的拍摄方法在呈现战场和人物时更加客观,没有特写,没有强调,看似客观的叙述中流淌着李安导演作品中一以贯之的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思考。首先,家的概念李安电影的重要元素。在影片中林恩因为保护姐姐被送去参军,在参军中场休假回家后,姐姐与弟弟谈心,姐姐凯瑟琳和林恩都是从死亡深渊中被拯救回来的人,只有她才知道死亡有多真实可怕,战争有多可怕,也唯有她知道与生命本身相比,所谓的荣誉都只是过眼云烟,家和弟弟才重要,想留弟弟在和平的德州生活。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林恩的中场战事(6)

其次,从战场回来的B班成员在参加中场表演前的狂欢,在表演中,尤其是表演场内的物象与战争的场面切换,热闹的狂欢与战争的血腥场面形成反差对比,战争给士兵带来的后遗症与美好的世界格格不入,造成了士兵精神的异化。再次,林恩坚定的选择了国家和使命。林恩最终选择了离去。因为班长“蘑菇”与比利的那段菩提树下说因果。他说,无需质疑,无需迷惑,我命中注定是属于这里。林恩,别忘记那一枪已经开了,无论留在故土,还是客死他乡。生命的意义不是停留在无穷无尽的思考之中,不是迷失在五花八门的选择中,不是困惑于他人形形色色的评论中,它在于认定,你如今到底身在何处,你肩负怎样的责任,你的生命又与何人紧紧相连。班长的信念成为林恩的信仰,家、社会、国家都需要守护者,无论家、社会和国家怎样变化,我们都会忠诚于它。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林恩的中场战事(7)

三、本文的感知接受

人们很难用简单理性评价这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因为它没有突出某种意识形态观点,没有电影的奇观性,只有导演的思考性。观众的解码的过程会伴随着作者编码中的思考而思考。《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体现了双层感知接受。第一层是电影中的B班崇拜者,他们从偶然拍摄到林恩战场英勇画面而感知到战争的残酷和林恩的勇敢,进而将B班认同为偶像英雄,民众的接收与该影像传播者的意识形态策略保持一致性。第二层是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观众的感知与接受。电影没有跳脱导演对于家国同构的价值观。这场战争不是正义美好的、它充满了死亡和杀戮,充斥着政客的权力斗争,充斥着各种利益集团背后那无尽的盘算,尽管如此,林恩和其他战士们仍旧愿意坚持下去,因为爱。爱那些跟并肩作战的兄弟们,爱身后的祖国和人民,想守护他们。观众对电影的解码不再是战争本身的问题,而是每个个体都有爱与选择的权力。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林恩的中场战事(8)

人人爱英雄,英雄爱人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