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学校园生活美好时光(这一次将校园精神融入味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最近,即将迎来70周年建校的华东政法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不约而同上新了可以吃的校庆文创。印有“獬豸”图案的绿豆糕、带着“诺奖中心”等地标的华理文创雪糕都上新了!将校园地标、校园精神融入味道,这是青年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在“告白”母校。

◆ 华东政法大学 ◆

政法院校专属的独角兽印上华政糕

记录中学校园生活美好时光(这一次将校园精神融入味道)(1)

最近,华东政法大学为满足疫情背景下的防控要求,学校扩建三食堂,伴随着三食堂揭面现场的还有一位“重磅嘉宾”登场——华政糕。

糕绵绵、意远远,每一份巧思都祝福70岁的华政园。原来,这是后勤管理处在向学生征集设计稿后,联系厂家推出华政园70周年校庆糕点,每一款都蕴含独属华政学子的回忆、每一款都铭刻两校区的历史符号。

膳食科科长朱红霞介绍,“这几块看似寻常的糕点背后承载的是华政独特的建筑文化与悠久的历史气息,它展现的不仅仅是校庆的喜悦甜蜜,还有华政的精神风貌。”

“华政糕”的主要设计者王紫怡同学以长宁校区和松江校区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与雕塑为核心,以校训“笃行致知,明德崇法”为中心思想进行构思。在表达对建校七十周年的祝福同时,更力图展现华政园于悠久历史中所形成的“逆境中崛起、忧患中奋进、辉煌中卓越”的精神,以及华政人追求真理、求索真知的精神风貌。

最终,“华政糕”共有12款样式,套装礼盒分为AB两套,一套以长宁建筑为主,一套以松江建筑为主。礼盒袋子也设计了以70周年校庆Logo为主体的两种样式。通过市场调查发现,绿豆糕作为基底材料是展现精致雕刻的不二之选,保质期也相对合适,因此,有8款华政糕都以口感细腻的绿豆糕为底,其余4款则以桃山皮流心形式呈现。

记录中学校园生活美好时光(这一次将校园精神融入味道)(2)

比如,松江校区系列的罗汉果绿豆糕,明亮的黄色,菱形的外观,就以校区主楼之一明珠楼为图案,让罗汉果的香气与绿豆相合,看上去也是既讨喜又精巧。又如牛奶芋泥流心糕以獬豸雕塑为核心,轻咬一口,软软糯糯、满口流芳。关于这枚政法院校专属的独角兽,《后汉书舆服志下》记载:“法冠……或谓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别曲直,楚王尝获之,故以为冠”——因此,獬豸像坐镇在校园崇法楼外,寓意寻光明、辨曲直、明是非。

经典奶黄流心糕则印制了亚里士多德雕塑,它们都是取自松江校区先哲雕像;而坐落苏州河畔的长宁校区系列中,桂花绿豆糕采用了带有钟楼的韬奋楼形象,水蜜桃绿豆糕则是作为“解放上海第一宿营地”的百年老楼——交谊楼。

大家在品尝时,似有韬奋、明珠之钟声在耳畔响起,激荡出独有的华政园记忆。

◆ 华东理工大学 ◆

除了地标雪糕,还有校庆版头像框、PPT模版

记录中学校园生活美好时光(这一次将校园精神融入味道)(3)

“每一支雪糕都独出心裁,匠心独具” ……无独有偶,同样即将迎来建校70周年的华东理工大学,最近的校庆文创雪糕也火出圈,将大草坪、通海湖、C60分子模型、诺奖中心、图书馆……这些专属于华理人的记忆,变成浓浓的华理“味道”,用青春的方式“告白”母校。

“I LOVE ECUST,就像香芋味的醇厚!”华理学子设计并推出了70周年校庆雪糕,以华理地标和建筑为设计基础,融合了雪糕形象进行创作,以此表达学子们对学校炽热的爱和深沉的告白。这份特别的贺礼“地标雪糕”共有醇厚香芋、经典香草、海盐蓝莓、牛乳巧克力、草莓荷花、薄荷柠檬、焦糖海盐7种口味。不少毕业校友直言,雪糕寓意着“学高”,隔着屏幕,也仿佛品味到小小雪糕中承载的华理文化。

记录中学校园生活美好时光(这一次将校园精神融入味道)(4)

除此之外, 为了让师生在佩戴校庆头像框时能够感受到学校的特色和氛围,华理“小设计师们”从校名和校园的各类地标性建筑进行元素提取。“华理的特色和专属记忆太过丰富了,因此我们设计并制作了28款头像框。”校庆头像框主创团队成员艺术学院本科生徐小川说。团队成员都希望校庆头像框能够最大范围地辐射到广大师生、校友,让他们有更多样的选择,既能共同庆祝学校70周岁华诞,还能体现自己的个性。

28款校庆头像框,全部由华理学生自行创作设计,共包含ECUST和地标、红蓝经典、花草、简约、卡通、派对、桃花7个系列。只需要经过简单的3个步骤:在小程序中获取头像、选择喜欢的头像框、保存头像便可完成。校庆头像框小程序的设计者,信息学院本科生王浩阳结合学校70周年校庆系列头像框的特点和数量,开发了操作简单并且容易上手的“头像相框生成”小程序。“希望更多的华理人可以换上头像框,为学校70周岁庆生。”王浩阳开心地说。

红色诚挚热烈、蓝色淡雅朴实、紫色守正创新、橙蓝交织绮丽绚烂……学生团队倾心还打造了6套校庆专属PPT模板,或清新、或学术、或精致、或简约,风格多样的PPT模板,为华理人的展示增色添彩,助力学子乘风破浪。一件件有特色、有内涵、有文化的文创产品,传承校园文化基因,也传递着华理人的爱校情怀。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