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健康监测智能手表远程管理(远程护理-心脏疾病监测Eko)

一、公司介绍:硬件 软件心脏护理监测(1)简介

Eko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汇集人工智能听诊器和智能检测软件的心脏和肺部护理监测公司。公司的使命是帮助临床医生检测心脏和肺部疾病的早期迹象,使医生、护士、研究人员和整个卫生系统能够改变对心脏的护理模式。

(2)融资历程:公司累计融资1.2亿美元,估值3.9亿美元

The funding will help Eko build new products and support commercialization. Here are the top-line bullets you need to know.

房颤健康监测智能手表远程管理(远程护理-心脏疾病监测Eko)(1)

(3)管理层:

CEO Connor Landgraf:本科和硕士就读于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生物工程学,毕业后于创立Eko。

CMO Adam Saltman:本科就读于哈佛生物材料学,硕士就读于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Medical Illustration and Informatics专业;在加入Eko前在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工作12年。

二、行业分析(1)疾病背景:

根据美国CDC数据,心脏病是导致美国人死亡的排名第一疾病,在2021年约有66万人死于心脏病,占全国死亡人数的25%,听诊/ECG(心电图)是最常见的诊断心脏病的方式。在2017年花费在心脏病上的医疗费用大概在3600亿美元。

(2)市场规模:

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的数据,预计到2028年,全球听诊器市场将达到8.267亿美元,CAGR增长率为5.8%。

(3)智能听诊器较传统听诊器优势
  • 临床数据的采集:传统的听诊器不具备采集数据的功能,而听诊器不仅可以生成心电图(ECG)还可以将患者的心跳音频记录下来录入电子病历,形成患者个人健康记录。
  • 降低医疗成本:对于心脏病的诊断,心电图(ECG)是最常见和筛查工具,但一般需要在医院或诊所由专业的医生/护士进行操作,并进行听诊来判断病情,智能听诊器可以直接生成心电图,将结果反馈给临床医生获得疾病诊断结果。
  • 为远程心脏护理提供可能/提高医疗效率:相比较传统听诊器需要专业的医生亲自问诊,通过智能听诊器,医生可以远程进行问诊,患者在家中使用智能传感器采集心脏跳动数据即可,并且可以通过机器学习自动筛选可能存在风险的患者进行回访,不必每一个患者都进行听诊服务。
  • 采集的声音更精准:智能听诊器支持最高40倍的声音扩放。
三、公司产品:公司以智能听诊器硬件和基础开发远程心脏护理产品
  • 首先通过自助导航,版主用户选择适用不同使用场景的听诊器。

房颤健康监测智能手表远程管理(远程护理-心脏疾病监测Eko)(2)

(1)智能听诊器/心脏疾病监测系统

公司的硬件产品有三类都已获得FDA认证,分别是用于增强听诊能力附在传统听诊器上的附件/完全独立的数字听诊器,可以自动检查杂音/可生成心电图的数字听诊器

房颤健康监测智能手表远程管理(远程护理-心脏疾病监测Eko)(3)

  • Eko DUO:DUO结合了心电图和数字听诊器,是美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FDA认证的智能心脏疾病检测系统,当连接到Eko应用程序时,可以在几秒钟内同时识别杂音和房颤,支持蓝牙无线连接。
  • 心脏监测系统:提供高保真心肺记录,使用FDA批准的人工智能算法分析心脏声音,包括收缩期杂音、舒张性杂音、心律失常、杂音和喘息进行辨别,识别心脏病风险。将数据录入到电子病历中,并且可以在患者在家中测量时进行同时视频问诊,颠覆传统听诊方式。
  • 有效性: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的临床研究中,数据显示Eko的人工智能算法可以识别心脏杂音,心脏瓣膜疾病的主要指标,其灵敏度为90.0%,特异性为91.4%。临床验证了他们的心房颤动检测算法,其灵敏度为98.9%,特异性为96.9%。

房颤健康监测智能手表远程管理(远程护理-心脏疾病监测Eko)(4)

房颤健康监测智能手表远程管理(远程护理-心脏疾病监测Eko)(5)

四、商业模式

支持健康储蓄账户HSA (Health Spending Account), 灵活支出账户FSA (Flexible Spending Account), or 健康报销安排HRA (Health Reimbursement Arrangement)进行报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