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论语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
来源丨喜马拉雅复旦傅杰教授的精品课《复旦名师傅杰的《论语》课》
编辑丨第三条岸
有一句名言叫做“半部《论语》治天下”,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但是这句话的来历,大家知道吗?其实这句名言跟宋初的一位高干相关,这位高干叫赵普,是宋代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的重要幕僚。
赵普与赵匡胤的机缘
据说赵普从小读书就不太好,他给人当过幕僚,也曾教过小学。他话不多,但工于心计,村里的人发生纠葛,都到他这里来判是非,而他人生最重要的机遇就是认识了赵匡胤。
赵匡胤在淮南领兵作战,他的父亲也在军中病倒了,赵普整天不离老爷子左右,专心伺候,无微不至,还跟赵家攀附同宗,他们都姓赵。后来赵匡胤的官职不断上升,赵普则一直留在他的幕府当中,成为他的帐下亲随。
赵匡胤一手策划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这出戏,就是由他的弟弟赵匡义和赵普,在他的导演下演的。这两个演员,一个是赵匡胤的亲弟弟,另一个就是赵普。由此可知,赵普跟赵匡胤的关系铁到什么地步。后来著名的“杯酒释兵权”也是赵普的建议。
两度出任宰相的赵普赵普随后步步升官,一直升到宰相。赵普有两个特点:一是学问差,读书少。宋代有很多高官,都是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相较之下,显得赵普更没文化。二是善于玩权、计谋多、手段狠。
所以赵匡胤又要用他,又要防止他专权,又嫌他文化低,不止一次想把这个宰相换掉,但都没有成功,反而让准备提拔的人遭到了赵普的排挤和打击。
赵普居相位十年,终于因庇护贪官而被罢免。在他罢相三年之后,当年跟他一起参加兵变的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等得不耐烦了,夜入皇宫,杀死了病中的宋太祖,夺取帝位成为宋太宗。
他一开始没有重用赵普,后来他因杀兄夺位,遭到了自己弟弟的反对,便想起赵普,问他怎么办。赵普居然为他编出了一个大谎言,说他们兄弟俩的生母杜太后死前跟太祖说过,死了要传位给弟弟,而且这话是他赵普当场记录下来的,这就给太宗的夺位制造了合法的理由。
宋太宗喜出望外,赵普又当上了宰相,并为打击宋太宗那些不服的弟弟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因为赵普人品实在不好,所以宋太宗也没有真正的信任过他。
半部《论语》无法治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是赵普说的。
赵普做事能干,却读书少,太祖不断督促他多读书,于是赵普手不释卷,每天一从外面回来,就不停地读书,真读,不是看。等他死了,家里人打开他的箱子,看里面什么别的书也没有,就是一部《论语》而已。
赵普也曾对宋太宗说,我确实读书很少,只能读读《论语》。但这个《论语》我帮太祖定天下的时候,才用去了半部,还有半部可以拿来帮陛下治天下。
所以归结起来,第一,“半部《论语》治天下”,是真事还是后人编出来调侃、贬低赵普的,还有不同意见。但这个话流传很广,甚至赵普读《论语》还作为典故被编进了《三字经》。
第二,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个话在后来被截成了只用半部《论语》就可以治天下。其实他说的,如果那个话我们承认是赵普说的,他说的其实是一部《论语》,而非半部。
因为他读完了一部《论语》,帮太祖打天下、平天下用了半部,还可以用半部来帮宋太宗治天下。所以说,只用半部《论语》就可以治天下,这是一种断章取义的夸张。
第三,夸张之后,这句对《论语》作用的赞颂,只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在北京大学讲《论语》的李零教授说,《论语》是一部内容杂乱的书,赵普怎么用半部定天下,半部治天下,谁也不知道,原书也没法按用途一分两半。而有历史学家考证,“半部《论语》治天下”只是后人的传说。
李零先生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这主要的是一句比喻,如果比喻可以当真的话,不用半部,甚至一句就可以治天下——“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如果天下所有的人都能做到看见比你好的人、好的事,你就向他学习;看见不好的事,你就想着以后在自己身上不要发生,这样的天下,当然就可以大治了。
关于主播:
《复旦名师傅杰的《论语》课》,生命,有限。读书,要精一点。《论语》,你我无法绕过的一部国学经典。
复旦大学傅杰教授,糅合2000多年中国传统文化,提炼数百种《论语》研究著作的精华,为你解读《论语》和中国文化。不灌心灵鸡汤,不传道德训诫,更不故弄玄虚、标新立异。无论是修身还是教子,从政还是为学,愿你从《论语》中获得传统智慧的启发,在2018年重新出发。
关于喜马拉雅:随时随地,听我想听!4.7亿用户的共同选择,听段子听小说听新闻听音乐,就用喜马拉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