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亦姝诗词大会夺冠的看法(16岁诗词大会夺冠)

武亦姝诗词大会夺冠的看法(16岁诗词大会夺冠)(1)

武亦姝

平心而论,武亦姝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人。她的面部线条清晰,但对于女孩子来说过于凌厉,眉眼也不够细腻柔和,尤其是个头儿,在女孩儿中是少见的高。

但奇就奇在,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个姑娘时你便无法忽略她的存在,会不自觉地关注她,这大概便是那种叫做“气质”的东西在作怪。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自从参加了2017年的《中国诗词大会》后,武亦姝一鸣惊人,所有对她的的赞誉都是“才女武亦姝”,“国民才女”,“双料学霸”,“气质才女”。总之,脱不了“有才”这个主题。

武亦姝诗词大会夺冠的看法(16岁诗词大会夺冠)(2)

武亦姝作为学生代表发言

但鲜少有人知道的是,这个看起来文静的上海女孩,其实曾经也是一个被爹妈逼迫上各种补习班、兴趣班的差生。

2001年,武雷和妻子迎来了他们的女儿。他们给孩子取名亦姝,“姝”在汉字中的意思便是美好的女子,父母对这个女孩的期待可见一斑。不过当时他们也没料到这个小小的女婴,在16年后会站在中央电视台的舞台上,在亿万观众面前低吟浅唱,获得全国人民的瞩目和赞誉。

武雷夫妻俩都是高知分子。这时的武雷虽然还没有成为君合律所的合伙人,但他的经历也足以傲视行业。

武亦姝诗词大会夺冠的看法(16岁诗词大会夺冠)(3)

武亦姝父亲武雷

武雷毕业于“五院四系”的吉林大学法学院,出身在政法口便让他高人一等。毕业后武雷曾任职于北京市对外服务办公室,后离开政府部门进入律所。武亦姝出生前不久,他刚刚加入金杜律师事务所。2007年正式成为君合律所五大合伙人之一。

武亦姝母亲是美术教师,所以武亦姝从小便生活在知识氛围浓厚的家庭。只是这个小姑娘并不像她父母期待的那样文静美好,而是一个妥妥的“假小子”。

武亦姝诗词大会夺冠的看法(16岁诗词大会夺冠)(4)

表情丰富的武亦姝可以制作一套表情包

上幼儿园的武亦姝已经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淘气天赋”,常常把老师气得哭笑不得地跟家长告状。父母只好一边道歉一边承诺必定好好管教孩子。为了“归置”好武亦姝好动的坏毛病,武雷和妻子给她安排了画画、舞蹈、表演好多兴趣班,期望将女儿培养成优雅的小淑女。

这个非常有个性的小姑娘并不想走寻常路,她对这些学习班通通不感兴趣,并且十分坚持自己淘气的本职工作。这个顽皮的孩子让父母非常头痛,也大为光火。

武亦姝诗词大会夺冠的看法(16岁诗词大会夺冠)(5)

武亦姝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武爸爸与朋友的一次家庭聚会上。那天父母带着小亦姝去朋友家做客,这家有一个男孩子,小男孩并不比武亦姝年长很多,但这个孩子非常乖巧懂事,给武亦姝讲故事,陪她玩耍,将小客人招待得十分周到。

这个孩子出色的表现令在场的大人们纷纷感叹,向朋友“求取真经”。朋友只简单地说了四个字“以身作则”,大家纷纷吐槽这位朋友过于“凡尔赛”。只有武雷看着兴致盎然的小亦姝若有所思。

从此以后,武雷不再逼迫武亦姝上各种兴趣班,也不强制要求孩子应该做什么。他只是将家中的格局稍作变化,将原本整齐摆放的书籍分散在家中的各个角落。

武亦姝诗词大会夺冠的看法(16岁诗词大会夺冠)(6)

武亦姝参加节目

这些书籍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适合儿童的绘本故事。原来的武亦姝对这些书是分毫不感兴趣的,经过这一变动,有时候她路过它们时也会偶尔拿起来翻看几页。

武雷作为一名优秀的法律工作者,忙起来是不分昼夜的。但他始终记得朋友的“以身作则”,尽可能在上班时间将工作都处理完,除非必要一般不会加班,更不参与应酬饭局。将业余时间更多地用在陪孩子一起游戏、读书上。

如果他没有时间,这个工作便由妻子接替,夫妻俩必定有一个陪女儿一起学习。他们的家庭活动不是吃吃喝喝,而是与孩子一起进行“角色扮演”,将女儿有兴趣的故事编排起来,再由全家人一起演绎,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还会引导她去改编故事的结局。

武亦姝诗词大会夺冠的看法(16岁诗词大会夺冠)(7)

武亦姝

他们最常玩的游戏则是诗词接龙,输的人就负责当天的家务。后来武亦姝一夜成名,媒体蜂拥而至采访武家父母:“如何将孩子培养成这么优秀的人才”是出现频率最高的问题,武妈妈则说:“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的成功都是有迹可循的因果,而非横空出世的奇迹。

武亦姝固然敏而好学,武家父母的正确引导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武亦姝的每一天成长都有父母的悉心陪伴,而这种陪伴,并不是指手画脚地安排孩子学这个学那个。

他们会引导、推荐,并与孩子一起学习讨论,但却不限制孩子学习的自由。这也是武亦姝涉猎广泛,知识储备丰富的主要原因。在幼年时她便被允许自由地穿梭在各个领域之间。

武亦姝诗词大会夺冠的看法(16岁诗词大会夺冠)(8)

武亦姝

时光悠悠,武亦姝考入了上海最好的中学,复旦附属中学。那个淘气的小姑娘也慢慢地长成了明媚的少女。她变得沉静而温婉,不仅因为“长大”的缘故,更是由于这些年时光流淌在她生活中的古典文学的滋养。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我没有什么好给你,便把整个江南的春天都赠与你吧,多美啊!”当同龄的女孩子们都在聊着谁家的“爱豆”又出什么周边,我家“哥哥”上了什么综艺时,武亦姝则将自己沉浸在中国古典诗词的世界中。

她的书架上只有一本书,是陆游的诗集。他喜欢陆游,大家都觉得陆游是跟辛弃疾一样沉郁顿挫的诗人,但武亦姝却觉得他是一个可爱的诗人,他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中说“溪柴火暖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天气这么冷,家里暖烘烘的,我就在家撸猫不出门了。”

但是如果你只读过教材上的第二篇,那么你当然只会记得那句经天纬地的“铁马冰河入梦来”,记得他难以实现的抱负,而错过那个可爱的在家撸猫的陆游。

武亦姝诗词大会夺冠的看法(16岁诗词大会夺冠)(9)

武亦姝

16岁,一个契机让这个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女孩名声大噪。武亦姝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录制,并且夺得了当季冠军。这个小姑娘刚刚站在舞台上时没有人觉得她能够打败一众如云的高手,但两千多首诗词的储备量让她脱颖而出。

这次夺冠,不仅让全国观众见识了真正的“才女”,也让嗅觉灵敏的娱乐公司看到了利润。他们想将武亦姝拉入娱乐圈,凭借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武亦姝一定能大火一把,广告代言必然也纷至沓来。

武亦姝诗词大会夺冠的看法(16岁诗词大会夺冠)(10)

在大学校园的武亦姝

他们觉得武亦姝是不会拒绝的。是啊,这个年纪的小姑娘,怎么可能拒绝成为明星,成为被人追捧的“爱豆”的机会?要知道“明星”这个职业可不仅仅是“出风头”,随之而来的巨大利润才是人们趋之若鹜的根本,要不怎么有那么多名人学者也纷纷往“流量”上靠呢?

说名利双收一点也不带掺假的,而对于年少成名的武亦姝来说,这份名利双收来得太容易了。至于能红多久,那就得看命了。先把眼前的钱赚到,至于这个孩子以后的发展,以后的事儿谁说得准呢?

武亦姝诗词大会夺冠的看法(16岁诗词大会夺冠)(11)

武亦姝

很多人也都觉得武亦姝不会拒绝。毕竟想要出圈,《诗词大会》是最有力的东风,如果过了这波热度,想要再炒起来就难了。但令大家吃惊的是武亦姝拒绝了所有邀请,回到学校继续开始艰苦的高中学习生活。

在这个关系到未来走向的选择前,武亦姝的冷静和镇定是令很多成人都自愧不如的。她没有被眼前炫目的假象所迷惑。不论是上节目还是打擂台,都只是因为它是与诗词有关,她只是在享受古典诗词带给她的快乐,而不是因为她能够上电视,出名。

武亦姝诗词大会夺冠的看法(16岁诗词大会夺冠)(12)

武亦姝在街上

这个孩子拥有绝对的自信,她非常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她相信如果自己选择了离开学校,那么未来她过得将不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她的梦想和未来只有继续读书才能够实现。

不得不说武亦姝的“人间清醒”实在是难能可贵,而这也与父母正确的引导,早早地为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分不开。

“行胜于言”,她说到做到,声名大噪的武亦姝在参加完诗词大会后随即便“销声匿迹”了。她又坐到了复旦附中的教室里,跟老师和同学们开始了昏天黑地的复习。

武亦姝诗词大会夺冠的看法(16岁诗词大会夺冠)(13)

比赛时淡定自如的武亦姝

这次《诗词大会》的出众表现,也并不是没有其他好处的。高三时武亦姝获得了北京大学的保送名额,但是这个“奇怪”的孩子竟然拒绝了北大的橄榄枝,她想去清华园。

对于拒绝北大的理由,武亦姝说得很明确,“清华严谨、求实的学风一直吸引着我。”虽然拒绝保送,参加高考是很有志气的一件事,但这也意味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毕竟事无万全,如果发挥失常,那么结果可能就很难预料了。

对于女儿的决定,父母经过考虑还是给予支持。这并不是盲目信任,武亦姝从小思维活跃、文理兼顾,她对诗词有很深的研究,但也喜欢数学。她非常享受探索的感觉和解决问题后豁然开朗的快感。

武亦姝诗词大会夺冠的看法(16岁诗词大会夺冠)(14)

武亦姝

经过一年的备战,武亦姝顺利地通过了清华自主招生考试,成为“领军计划”的一员,被录取进清华大学。同年参加全国高考,获得了613分的好成绩(上海市高考满分660分)。

早在武亦姝参加高考前,人们便开始纷纷猜测她会选择什么专业。鉴于她在诗词大会上的优异表现,人们习惯性地觉得她会选择文科,以后专门从事古典文学的研究。

毕竟武亦姝在之前取得的成绩不容忽视,如果从文这些都可以为她以后就业提供方便。但是武亦姝又是以理科生的身份参加的高考,这就令她的专业成了当年高考的一大谜团。

结果谜底揭晓时所有人都没有猜对这个结果,武亦姝进入了清华大学的新雅书院。这所学院的教学宗旨是“古今贯通,中西融汇,文理渗透”,由此可见,新雅书院的教学是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大学学习的。

武亦姝诗词大会夺冠的看法(16岁诗词大会夺冠)(15)

武亦姝

在新雅书院的第一年,学生们并不需要确定专业,而是接受全面的通识教育。在学习中发掘自己的专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一年后可以在清华大学各个专业进行选择。这个学院的教学模式无疑是最适合武亦姝这种文理兼修的全科型学生。

2019年的秋天,武亦姝站在了清华大学新生军训的方阵中。与所有新生一样接受烈日的洗礼,在军训中,这个女孩还发现了自己的“缺陷”。她的军训随笔中说道:“用不协调的肢体与军体拳抗争。”

原来这个“别人家的孩子”也并不是十项全能呀。她有自己的兴趣与热爱,同样也有自己不擅长的领域。

但武亦姝的幸运就在于她有一对完全能够理解她的父母,没有让她取长而补短。武亦姝小时候正是儿童艺术学习最流行的时候,有条件的人家女孩必学舞蹈和钢琴。但很显然武亦姝的爸妈并没让自己这个“肢体协调不好”的女儿跟风去学舞蹈。

武亦姝诗词大会夺冠的看法(16岁诗词大会夺冠)(16)

武亦姝(左)

在她刚刚获得《中国诗词大会》冠军的那段时间里,这个孩子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令人惊叹,让已经习惯了快餐文化的现代人发现原来古诗词、传统文化竟然这样美。

这也因此引发了家长们对儿童传统文化学习的关注。一时间,全国各地纷纷涌起了“国学热”,许多教培学校抓住这股“东风”,以宣传传统文化为噱头,开设补习班,大语文培训班,更有甚者打出广告“得语文者得天下”。

但武亦姝的诗词储备没有一首是在父母的强迫之下完成的。他们给了女儿发现和探索不同知识领域的条件,即使女儿因古典诗词而声名大噪获得赞誉,他们仍然尊重孩子的意愿,选择理科学习,并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决定自己未来的专业走向。

传统文化很美好,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孩子都必须达到两千多的诗词储备量。也并不能要求每个孩子都必须出口成章吟诗作对。

我们须知“武可护国,商可富国,科技强国,科研兴国。”不同领域有其不同的存在价值。不同的人才应该在不同的“战场”发挥最大的作用。

武亦姝诗词大会夺冠的看法(16岁诗词大会夺冠)(17)

武亦姝(中)

由此,不由得想到了半年来,我国教育界的“大动作”。曾经一度炒到几千元一小时的名师补课,让无数家庭望而却步。家长们只在自责无法为子女延请名师,让孩子在客观条件上便“低人一等”。

而国家的眼光则更加长远,这样补课补出来“985”和“211”,他们真的能够胜任未来的科研工作吗?他们真的能够实现“科技强国”吗?让适合的人做适合的事,才是对大多数人的公平。所以也才有了这一次教育的改革,尽管现在仍有不足和缺陷,但至少我们重新定位了方向。

如今的武亦姝已经是一名大三的学生了,想必她也一定找到了自己热爱并愿意为之努力一生的专业。其实我们不必纠结于这个才女到底是从文还是从理。不管她的未来将从事什么专业,她对诗词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都不会改变。

我们的努力,不是在向谁证明着什么,而是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也许我们还不够聪明,我们的父母也不够强大到为我们摆平一切障碍,但今天的我们比昨天好一点,明天的我们又比今天更好一点。这难道不是一种进步吗?

在实现自我价值这件事上,我们都应该向武亦姝学习,人生,从来都不是在跟谁比、跟谁争,只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