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瓷器釉里红的鉴别(元代釉里红瓷器有什么特点)
首先由元代江西景德镇创烧,元代釉里红大多呈灰黑色,少量红色器物以碗,罐,玉壶春瓶居多,装饰简单,有缠枝莲,草叶纹等,明洪武朝釉里红较为盛行,呈色浅红而带灰色,装饰以线描为主,纹饰有缠枝菊纹,缠枝莲等。
元代釉里红瓷器和元代青花瓷器相仿,都是在十四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釉里红工艺要求甚高,品质难以控制,发展缓慢,产量远远少于元代青花瓷器,故此珍贵异常。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极高,因而为之奔走寻觅的大有人在,既便是残片标本,也会被收藏家奉为全物而秘藏于室。
釉里红瓷是在瓷胎上用銅红料着彩,然后罩以透明釉,用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所以人们称它为"釉里红"。它的工艺过程和青花瓷完全一样,从广义上分析,不同的是青花用鈷料着彩,而釉里红则是用铜红料。
从传世和出土的元代釉里红瓷器来看,虽然在器型、胎釉、和烧造工艺上,与同时期的青花瓷器一样,但还是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不同:
纹饰佈局比较简单,多层次繁密细致的紋饰极为少见。
紋饰题材相应减少,不如青花瓷器那样丰富多彩。
铜彩料在高温下容易挥发,因此元代釉里红纹饰细线条,多有"烧飞"现象。
铜彩料在烧成过程中十分敏感,窑室气氛稍有变异,便不能达到予期效果,所以元代釉里红瓷器,呈现纯正红色的很少。
元代时还不能极其熟练的掌握这种釉里红烧成技术,因此元代釉里红瓷器无淡彩,只有一个比较浓的色阶,并且紋饰线条以及块状涂抹的边缘,常有不同程度的晕散。
元代釉里红的釉色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淡青白色,一种是灰白色,都属于质量较好的影青釉。莹润光洁、釉面平整、白中泛青、赏心悦目。
元代釉里红的装饰方法也仅有三种,一是釉里红拨白,既为红地白色纹饰。二是釉里红涂绘,既为白地上涂画块或片状的纹饰。三是釉里红线绘,既是在瓷胎上用线条描绘各种不同的图案花纹。从简单到繁杂,由低级到高级推论,釉里红线绘瓷器要晚于其它两种装饰方法。
至于釉里红的线绘纹饰,与同时期的青花器纹饰相类,尤其是焦叶纹、缠枝菊、莲花瓣的绘画特征,极其明显。
元代釉里红瓷器胎体,质坚厚重、白色发灰,正如(饮流斋说瓷)所言:"元瓷真者,其体皆重,其性极坚"。小规格器物胎体精薄者例外。有文献载"宋元诸器,底际率多露胎",观察元代釉里红胎体,可见有的足边或足底略为发黄,或是褐色,这是氧化作用出现的火石红。也会看到一些或大或小的黑褐色砂粒,这是人们常说的"胡麻点"。有的器物修足不够精细,挖足不很规整,足底中心部位往往有一个小乳状釘纽。这些是时代局限出现的睱疵,却为元代釉里红瓷器增加了几分古韵。
因为元代釉里红瓷器较为珍罕,近十数年仿品出现较多,但是破绽较比元青花仿品更易查验
一是涂抹红彩死板数块,无飞白无晕散。
二是拨白及涂抹纹饰均较呆板,无灵气少神韵。
三是只注重铜红发色,怱略了釉面发色,没有仿出影青釉乳油状的光晕。
四是器型不准,或僵涩或臆造。
五是胎体或轻或沉,死沉而不是厚重。
六是时代工艺睱疵仿的过于雅嫩,缺乏拈手而来的洒脱气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