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文史常识(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
事业单位考试中,很大一部分笔试内容都会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在这部分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历年考试中的常见考点,可见,掌握好对立统一规律在事业单位笔试中尤为重要。接下来我将为大家概述一下关于对立统一规律,大家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及常见名言谚语的考法总结:
地位:对立统一规律-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2.矛盾基本属性
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即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
(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①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例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不见高山,不显平川。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②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例如: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
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物极必反、乐极生悲、
否极泰来、苦尽甘来、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此消彼长)
例如: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弱肉强食,舍生取义。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1)矛盾的普遍性(共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树立矛盾的观点,敢于承认矛盾,正确分析矛盾,坚持矛盾分析法,全面的看问题。
例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
(2)矛盾的特殊性(个性)
矛盾的特殊性的三种情况:
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分析事物时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特殊性常考名句: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体现对立统一规律的地方。比如:在方位上有东西南北之分,我们都知道东与西、南与北是两对完全相反的方向,这种“相反”的状态可以看成一对矛盾。那假设方向上不存在东,也就无所谓西了,同理,若没有南,也就无所谓北,这就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一个生活中的实例。也就从侧面反映了矛盾具有同一性的特点。
关于对立统一规律在考试的过程中,经常以理解性的题目来考察,大部分题目会描述一个案例,或者列举出一些名言谚语,问我们从中体现出哪一哲学道理。
【试题练习】(单选)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下列能直观体现这种趋势的是( )
A.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中公答案】A。解析:A项正确,“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出自南朝王籍的《入若耶溪》。意为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这里高唱的声音和宁静无声是相反的,可以看成一对矛盾。而越是喧嚣就衬托出来越安静,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的体现,因此揭示了矛盾的同一性。B项错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王子安集》,形容思想感情相通;再远也能感受到亲近。未能直观体现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C项错误,“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出自孟浩然《晚春》,意为树林里的花儿开了又谢,扫也扫不完;小径上的青草呀,长得那么充满生机,踏上去之后,很快就又生长起来。未能直观体现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D项错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出自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意为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未能直观体现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故正确答案为A。
希望本文中总结的对立统一规律重难点及常考名言谚语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