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蒋介石(蒋介石密令手下写出压倒沁园春)

毛主席生性爱雪,一生中写了许多咏雪的诗词,其中最为有名、影响最大的,是他在1936年 2 月东渡黄河时写的那首《 沁园春·雪》。

这首词于 1945 年在重庆一经发表便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并在国共之间引发了一场“ 雪仗”。

1936年2月,毛泽东等率领红军东征抗日先锋军突破阎军防线后,东渡黄河,向山西胜利进军。

《沁园春雪》蒋介石(蒋介石密令手下写出压倒沁园春)(1)

途经陕北清涧县袁家沟时,适逢大雪。这天傍晚,面对着雪花纷飞的壮丽河山,联系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毛泽东怀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雄浑豪放的诗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热情洋溢地歌颂了北国的壮丽山河,指出那些被日寇铁蹄占领的地区,虽然现在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但只要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共同抗战,就会出现“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胜利局面。

在这首词的最后,毛泽东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抒发了中国抗战必胜的信念,描绘了中国抗战的美好前景。

毛泽东是位伟大的预言家。正如他在词中所描述的那样,经过十四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终于战胜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沁园春雪》蒋介石(蒋介石密令手下写出压倒沁园春)(2)

一、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一面阴谋发动内战,一面又故作姿态,三次电邀毛主席到重庆谈判。

蒋介石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当时国民党的主力部队大多位于大后方,还没做好打内战的准备,谈判可以拖延时间,有利于蒋介石调动军队,完成战略部署。

《沁园春雪》蒋介石(蒋介石密令手下写出压倒沁园春)(3)

另外毛主席不敢来重庆,蒋介石就可以把拒绝和平谈判的大帽子扣在共产党人的头上,将内战的责任都推给共产党。

为了揭穿蒋介石"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唤起大后方人民新的觉醒,毛主席以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无畏的气魄和胆略,接受了蒋介石的邀请,于1945年8月 28日由延安飞抵重庆。

在重庆期间,毛泽东少不了与过去的诗友来一点诗词唱和。

1945年8月30日,重庆曾家岩桂园一间小楼里不时传出爽朗的笑声。

《沁园春雪》蒋介石(蒋介石密令手下写出压倒沁园春)(4)

这一天,曾任过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的南社盟主柳亚子先生,以及著名民主人士沈钧儒、黄炎培、王昆仑,应毛泽东之邀,来曾家岩作客。

两人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便已结识,有过多次诗词唱和。

柳亚子对毛泽东为了和平甘冒奇险来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十分敬佩,当即挥毫赠诗一首:“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乱倘休。霖雨苍生新建国, 云雷青史旧同舟。中山卡尔双源合, 一笑昆仑顶上头。”

毛泽东读了柳亚子的这首诗后,拍案叫好。柳亚子趁机提出了向毛泽东索要诗词的要求。毛泽东爽快地答应了。

挑选哪首诗词赠给柳亚子呢?毛泽东想来想去,想到了这首没有发表过的《 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蒋介石(蒋介石密令手下写出压倒沁园春)(5)

这首词的主题是歌颂无产阶级领导中国人民革命的,现在抗战胜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一定能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将这首词送给柳亚子最适合不过了。

毛主席抄录这首词赠给柳亚子,还有一层深刻的政治意义,那就是提醒以柳亚子为代表的中间力量,要他们认清蒋介石妄图在抗战胜利后实行专制独裁的反动本质,对貌似强大的美蒋反动派不能存在丝毫幻想。

《沁园春雪》蒋介石(蒋介石密令手下写出压倒沁园春)(6)

二、

看了毛主席的这首《沁园春·雪》后,柳亚子拍案叫绝,称赞道:“展读之余,以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未能抗,况余子乎?效颦技痒,辄复成此。”

在收到毛主席赠的这首《沁园春·雪》后,柳亚子心潮澎湃,很快填了一首和词:“廿年重逢,一阕新词,意共云飘。叹青梅酒滞,余杯惘惘;黄河浊流,举世滔滔,邻笛山阳,伯仁由我,拔剑难平块垒高,伤心甚,哭无双国土。绝代妖娆。

才华信誉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慨;稼轩居士,只解牢骚。更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秋情着意雕。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柳亚子在这首和词国,表达了对毛泽东的祟敬,以及对《沁园春·雪)的推崇,同时也鞭苔了蒋介石的反共卖国政策。

《沁园春雪》蒋介石(蒋介石密令手下写出压倒沁园春)(7)

得到毛泽东这首《 沁园春·雪》之后,柳亚子心中甚是得意,拿到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在朋友面前炫耀。

大家品赏之余,也是纷纷动笔抄录。柳亚子的好友、著名画家尹瘦石对这首词爱不释手,三番五次向柳亚子索取此词,甚至愿意以给柳亚子搓背为代价。

柳亚子经不住尹瘦石的软磨硬泡,只得将毛泽东的手稿送给了尹瘦石。

1945年 10月11日,当毛主席离开重庆返回延安之后,柳亚子便把毛泽东的这首《沁园春·雪》和他的和词送到《新华日报》,请求《新华日报》将这两首词发表出来。

《沁园春雪》蒋介石(蒋介石密令手下写出压倒沁园春)(8)

三、

《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是中国共产党第一张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不仅在解放区,就是在国统区,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力,被人民群众誉为"茫茫黑夜中的一座灯塔",成为中国共产党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有力工具和沟通外部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

毛泽东高度赞扬《新华日报》是“八路军、新四军以外的另一方面军”。

《沁园春雪》蒋介石(蒋介石密令手下写出压倒沁园春)(9)

按照规定,在《新华日报》上公开发表毛主席诗作,必须征得中共中央和毛主席本人的同意。《新华日报》负责人虽然很想在《新华日报》上首先刊发这首词,但他知道毛泽东虽喜旧体诗词,却并不提倡。

所以为谨慎起见,决定先征求毛泽东意见后再作定夺。但不巧的是,毛泽东此时已返回了延安。《新华日报》于是决定先 刊发柳亚子唱和诗,原词待请示毛泽东后再行刊发。

1945年11月11日,柳亚子的和词在《新华日报》第四版上以“《沁园春》”的主标题和"次韵和毛润之咏雪之作,不尽依原题意也"的副标题,先行发表了柳亚子的这首和词。

柳亚子的这首和词发表后,重庆的人民反响十分强烈,大家都想看一看被柳亚子誉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的毛主席的原词,到底是怎样写的。

重庆《新民报晚刊》的编辑吴祖光,想尽方法辗转求得了毛主席的原词后,便迫不及待地在1945年11月14日的《新民报》副刊《西方夜谭》上用《毛泽东沁园春·雪》的标题登了出来,并发表了编者"后记",盛赞《沁园春·雪》"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

《沁园春雪》蒋介石(蒋介石密令手下写出压倒沁园春)(10)

四、

毛主席的这首《沁园春·雪》发表后,在重庆引起了轰动,万人争诵,一时大有“洛阳纸贵”之势。民众读了毛主席这首词欢欣鼓舞,国民党反动派则视这首词为洪水猛兽,十分惊恐。

蒋介石是从“文胆”陈布雷的口中,得知毛泽东的这首《沁园春·雪》的。蒋介石听后的第一感觉是:“毛泽东的这首咏雪词填得非常之得体,气韵高华,词采明丽,同时寄托遥深。”

《沁园春雪》蒋介石(蒋介石密令手下写出压倒沁园春)(11)

陈布雷是个文人,一时没有读懂蒋介石的真正用意,连忙附合道:“是啊,这首词气势磅礴、气吞山河,可称盖世之精品。”

听到陈布雷都这样说,蒋介石的脸马上阴了下来。他用指节重重地敲打着桌子,几乎是在吼叫:"我看他毛泽东野心勃勃,想当帝王称王称霸,想复古,想倒退。 你要赶快组织一一批人,写文章批判他。要全国人民都知道,毛泽东来重庆,不是为和谈而来,而是为称帝而来。"

见陈布雷一时还没弄明白,蒋介石从政治的角度向他分析道:“现在重庆好多人都在为毛泽东的这首词着迷,‘雾重庆’快要变成‘雪重庆’了。先生想想,我们的谈判还没完毕,毛泽东虽然走了,他在重庆却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和重视,这后果不是值得我们考虑吗?”

《沁园春雪》蒋介石(蒋介石密令手下写出压倒沁园春)(12)

在得到蒋介石的授意后,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召开了专门会议,决定在《中央日报》上对毛主席的这首词开展"围剿",尽最大努力诋毁这首词作。于是围绕着这首《沁园春·雪》,山城重庆开展了一场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

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操纵之下,国民党内一些文人,不管会不会做诗填词,都争先恐后地步毛泽东《沁园春·雪》的韵来上几首,希望把《沁园春·雪》的磅礴气势比下去。

他们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东拼西凑,上演了一出出的闹剧。

1945年12月4日,国民党控制的《中央日报》、《和平日报》接二连三地抛出评论文章,以及一些丑诋之作。

《沁园春雪》蒋介石(蒋介石密令手下写出压倒沁园春)(13)

这些文章打着“政令统一”的口号,诬蔑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的群众生活用"水深火热,浊浪滔滔",攻击共产党的武装警是"杂吏黄巢",把毛主席的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诬蔑成共产党人想当"英王霸主"、"荏坚僭妄",诬蔑《沁园春·雪》是首充满"帝王思想"的"述怀之作",含沙射影地攻击解放区,甚至号召解放区的人民起来造共产党的反。

以易君左为首的一批国民党御用文人,抓住"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词大做文章,说毛泽东想做比秦皇汉武还要专制的独裁者。

还诬蔑毛泽东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惜用武力夺取天下,和国民党打内战,企图欺骗世人,把内战的责任嫁祸到共产党身上。

《沁园春雪》蒋介石(蒋介石密令手下写出压倒沁园春)(14)

五、

看到国民党这些“御用文人”一首首胡编滥造、狗屁不通的“诗词”和文章,曾任西南联大教授的孟绝子忍不住发表文章,毫不留情面地说:“可惜国民党党徒虽多,但多的只是会抓人、关人、杀人、捞钱的特务贪官;多的是只会写写党八股的腐儒酸丁和奴才学者。

他们哪里能够写得出‘毛泽东级’的《沁园春》呢?”陈毅元帅也忍不住写词讥讽这些腐儒酸丁:“燕处危巢,鸿飞寥廓,方寸荩楼怎比高?”

面对国民党的诬蔑,不少正义的知识分子也纷纷拿起笔来,与那些“御用文人”开展了一场论战。

《沁园春雪》蒋介石(蒋介石密令手下写出压倒沁园春)(15)

他们写文章歌颂这首词"豪情盖世,雄风浩浩",驳斥那些造谣者根本不懂得这首词的内涵,指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的“风流人物”并不是毛泽东个人,而是广大人民群众......

包括国民党内的一些人,虽然不方便公开赞美毛泽东这首词,但在私底下,都忍不住称赞毛泽东此词“ 豪情盖世,雄风浩荡”。

蒋介石本想利用这些御用文人对毛泽东和共产党开展围攻,没想到反过来落了个“ 自取其辱”的下场。据说气急败坏的蒋介石曾大骂手下文人:“你们的声音是从腐朽的棺材里发出来的,这次比打一个大败仗还丢脸!”

《沁园春雪》蒋介石(蒋介石密令手下写出压倒沁园春)(16)

国民党内的一些人,始终找不到《沁园春·雪》的毛病,于是又造谣说这首词不不是毛泽东写的,诬蔑毛泽东"不学无术",写不出这么好的词,这首词是毛泽东请柳亚子代的笔云云。

国民党政协暗中指示各地、各级国民党组织,在能作诗填词的国民党成员中广为征集《沁园春》,打算从中选出几首意境、气势、文字超过父亲的,以蒋介石的名义公开发表。然而,直到蒋逃离大陆时,国民党连一首可以拿得出来的“毛泽东级”的《沁园春》都没能写出来。这场可笑的活动只得就此收场。

历史真相是谣言掩盖不了的。柳亚子自己都出面辟过谣,说自己的和词无论是气魄气韵,还是思想意境,“都大大不及毛泽东原词”。这更让国民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闹出了一场笑话。

国民党挑起的这场对《沁园春·雪》的围攻,无意中帮这首词做了一个免费的广告,使毛泽东的这首词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妇孺皆知。

《沁园春雪》蒋介石(蒋介石密令手下写出压倒沁园春)(17)

重庆一个精明的饭馆老板见此情景,马上将自己的店名改名为“ 沁园春”,并在店堂内悬挂毛主席的《 沁园春·雪》,结果生意极为火爆,引起了无数店家的效仿。

据一些老重庆人回忆,当时毛泽东的这首词传遍了重庆,上至八旬老翁,下至黄苕童子,人人都会吟诵几句。

本来重庆人对远在延安的毛泽东的了解很少,而平时国民党总是把毛泽东和共产党人描绘成一群“草寇”,这或多或少也给一些大后方的群众造成了共产党人都是些草莽人物的刻板印象。

《沁园春雪》蒋介石(蒋介石密令手下写出压倒沁园春)(18)

读了毛主席的这首《 沁园春·雪》之后,很多重庆人对毛泽东和共产党的看法产生了看法。因为中国人都相信诗歌是用来“述志”的,所以有“诗如其人”之说。

他们无法相信,能写出这样磅礴大气、空前绝后词作的人,是一个国民党口中的“草寇”和“土匪”,甚至有不少人偷偷议论:这样的诗词,估计蒋委员长写不出来,国共两党领袖之间水平的差距,由此可知;将来谁能问鼎天下,还真的不好说呢!

毛泽东虽然飞回了延安,但对重庆的这场闹剧看得一清二楚。虽然毛主席一向谦虚,但还是对国民党那些文人的作品不忍卒读。

1945 年 12 月 29 日,他在给著名教育家黄齐声的信中,对国民党请来的这些腐儒酸丁的“词作”的评价只用了八个字:“鸦鸣蝉噪,可以喷饭。”

《沁园春雪》蒋介石(蒋介石密令手下写出压倒沁园春)(19)

六、

《沁园春·雪》发表后,围绕这首词发生的故事,还有太多太多。毛泽东的这首仅有114个字的词作,竟然让国民党上至总裁,下至文人特务们如此害怕,只能用“邪不压正”这个成语来解释。

光阴似箭,随着岁月的流逝,与《沁园春·雪》有关的主人公一一离去,但是围绕着这首词展开的那些斗争,仍然仿佛就在眼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