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兰陵王入阵曲真伪(兰陵王入阵曲何以成为当今日本的雅乐)

热文推荐:不可复制的帝国(上)

图志推荐:手机摄影丨黑龙江雪地晨光

文/素心

日本兰陵王入阵曲真伪(兰陵王入阵曲何以成为当今日本的雅乐)(1)

一组《兰陵王入阵曲》舞蹈图片

【作者简介】素心,内蒙古赤峰市作家协会会员、赤峰市诗词学会会员、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2015年理念人最美女诗人。70后,生于草原的女子。生性淡泊,不喜说话。爱用文字纪录心事。擅写诗歌散文,作品散见于《CCTV文化中国》《满州里日报》《赤峰诗词》《喀喇沁时讯》《百柳》《红山晚报《赤峰日报》等报刊杂志。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日本兰陵王入阵曲真伪(兰陵王入阵曲何以成为当今日本的雅乐)(2)

说到历史上的美男子,第一个跳入脑海的当属兰陵王了。

在说兰陵王前,我想请大家先欣赏一首古曲《兰陵王入阵曲》。

《兰陵王入阵曲》也叫大面,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歌舞戏。起源于北齐,盛于唐代。是为歌颂兰陵王的战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独舞。舞者表现兰陵王"指麾击刺"的英姿。东传日本,现今属日本雅乐。

为什么,起于我国的兰陵王入阵曲,今属日本雅乐。

你可知道此曲的前世今生?

日本兰陵王入阵曲真伪(兰陵王入阵曲何以成为当今日本的雅乐)(3)

据《北齐书》记载,《兰陵王入阵曲》源于河清三年(公元564年)的邙山战役。此战役中兰陵王受命中军将,亲自率领勇士攻入北周包围圈内,使北齐军队军心大震,反败为胜。邙山之战胜利后,北齐皇帝亲自到洛阳犒赏三军,在庆功会上能歌善舞的北齐将士以邙山战役胜仗为背景创作了歌颂兰陵王的舞乐《兰陵王入阵曲》。

《兰陵王入阵曲》伴有吟唱和简单的戏剧表演,风格悲壮浑厚,古朴悠扬,属于军队武乐,是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作品之一。后传入民间,流传广泛。

到隋朝时期,被列入宫廷曲目。中唐时期,渐渐娱乐化,失去武乐色彩,成为"软舞"。唐玄宗李隆基认为"非正声",下诏禁演,以后国内渐渐失传。

日本兰陵王入阵曲真伪(兰陵王入阵曲何以成为当今日本的雅乐)(4)

初唐时歌颂秦王李世民的《秦王破阵曲》即根据《兰陵王入阵曲》改编。

随着中日文化交流和佛教东传,唐朝时日本遣唐使将《兰陵王入阵曲》传入日本。公元749年,奈良王朝女皇高野姬天皇诏令舞蹈名家尾张滨主在宫中表演后,此舞在日本民间流传更广了,被视为正统的雅乐在日本传承。直到现在日本奈良元月十五日"春日大社"举行一年一度的日本古典乐舞表演时,《兰陵王入阵曲》仍作为第一个节目表演独舞。

日本古典《舞乐》一书,封面和第一章都是《兰陵王入阵曲》。

1986年,河北省邯郸市兰陵王墓文物人员通过日本专家找回此曲,千年名曲,才重归故里。

日本兰陵王入阵曲真伪(兰陵王入阵曲何以成为当今日本的雅乐)(5)

想不到吧,《兰陵王入阵曲》在日本得到了传承,在1428后才最终回归故里。想想几千年漫漫历史长河,有多少有价值的东西,得不到传承,最终烟消云散,消失在茫茫的历史云烟中,想到这些就会心痛不已。

大费周张找回来的《兰陵王入阵曲》,悲壮浑厚,古朴悠扬。那么它所表现的主人公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兰陵王,高长恭(541年―573年),又名高孝瓘、高肃,祖籍渤海调蓨(今河北省景县),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生母信息不详,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将领,封爵兰陵王。

兰陵王的父亲是北齐高祖神武皇帝高欢的长子文襄皇帝高澄,而母亲却连个姓氏也没有,这使得他的身世变得扑朔迷离。

日本兰陵王入阵曲真伪(兰陵王入阵曲何以成为当今日本的雅乐)(6)

兰陵王的母亲没有姓氏,不知是谁。人们推断,兰陵王母亲的身份和地位,恐怕连官妓都不如,可能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宫女。这样,在讲究血统门弟的士族时代,兰陵王虽然贵为帝胄皇孙,处境却十分尴尬。

莫名的身份给他带来了巨大压力,兰陵王每天生活在别人的白眼中,不但要忍受别人鄙视的目光,还要低声下气地做人,小心翼翼的生活,他小时候的人生境遇,可谓悲惨。

然而,长大后的兰陵王却长相奇美。他美的超凡脱俗,一般男子根本无法企及。那么他到底有多美,有史书中这样记载:《兰陵忠武王碑》中说他“风调开爽,器彩韶澈”;《旧唐书·音乐志》中说他“才武而面美”;《隋唐嘉话》中说他是“白类美妇人”。看到了吧,说他美过妇人,比女人还美。

日本兰陵王入阵曲真伪(兰陵王入阵曲何以成为当今日本的雅乐)(7)

相信看过电视剧《兰陵王》的人会记得一个经典桥段,兰陵王与巫族仙女雪舞第一次相遇时,在温泉,雪舞就把他错认成了美女姐姐,兰陵王的美由此可见一斑。而他的美,正是遗传自他那身份低微的母亲,可见他的母亲有多美,连皇上都降低九五之尊来垂幸她。

然而,兰陵王的美没给他带来幸运,却给他带来了极大苦恼。为什么?因为在那个地方割据、连年战乱的年月,作为王公将相家的子弟,时刻都要接受战争的考验。

日本兰陵王入阵曲真伪(兰陵王入阵曲何以成为当今日本的雅乐)(8)

因为兰陵王相貌俊美面相善良,在战场上,他经常受到敌手的轻蔑,敌人不把他放在眼里,因为长得太俊,没有一点威慑力。为此,他不得以,命人制作了一个面目狰狞的“面具”,一有战事,就会把面具戴在脸上,以此达到威慑对手的目的。

《旧唐书·音乐志》云:“代面出于北齐。北齐兰陵王长恭,才武而面美,常着假面以对敌。尝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齐人壮之,为此舞以效其指挥击刺之容,谓之《兰陵王入阵曲》。

后来又有多部典籍记载兰陵王戴面具出征的纪录。有人推断,后来京剧中出现的“脸谱”,有可能与兰陵王的面具及舞曲《兰陵王入阵曲》有关。

日本兰陵王入阵曲真伪(兰陵王入阵曲何以成为当今日本的雅乐)(9)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虽然兰陵王长相甜美,可是他确是一位英勇善战的“战神”。兰陵王短暂的一生参加了无数次战役。其中广为传颂的就是著名的“邙山大战”。

公元564年,北方草原的突厥和黄土高原的北周对北齐发动进攻,北齐重镇洛阳被北周十万大军团团围困,北齐武成皇帝急忙调集军队前去解围。在洛阳城外,北齐援军发动了一次次进攻,都被北周军队击溃,眼看就要面临全军覆灭的危险。这时,临危受命为中军将的兰陵王戴着狰狞的“面具”,身穿铠甲,手握利刃,率领五百精骑,奋勇杀入周军重围,势如破竹,呐喊声中一举杀到洛阳城下。守城的北齐军队由于被困多日,不敢贸然开门,兰陵王摘下面具,城上的北齐军立即欢呼,打开城门迎接兰陵王,与城外大军合兵一处,大败周军。

日本兰陵王入阵曲真伪(兰陵王入阵曲何以成为当今日本的雅乐)(10)

这次大捷,兰陵王威名远播,北齐皇帝加封他为尚书令。

兰陵王不仅骁勇善战、屡建战功,而且兰陵王是位待下属极好的长官,在艰苦的做战行军中,哪怕得到一点好吃的,他都会与部下分享,与部下同甘共苦,在那个皇权至上的年代,他这样的皇亲国戚,真是少只又少,因此他的威名远播,手下聚集了好多誓死效忠的部下。

即使你是个不熟知历史的人,那么你也会在影视剧中也会看到“功高盖主,祸必降之”的人生宿命。

人生就是这样:你在辉煌的顶点时,可曾想过,这也许正是悲剧的开始。对于兰陵王而言,他千错万错,就错在他立功太多,军功太过显赫,又深得民心上。设想一下,哪个皇上能容得下,一个手握兵权,又民心所向的人在他身边呢?他让皇帝寝食难安。

日本兰陵王入阵曲真伪(兰陵王入阵曲何以成为当今日本的雅乐)(11)

北齐后主高纬是个性格懦弱,与先主比,荒淫有余,残暴稍微好那么一点点,不过排除异己的手段,丝毫不手软。

公元565年的一天,高纬在与兰陵王闲聊,谈到了邙山大捷,颇有人情味地说道“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颇有心疼兰陵王的意思。兰陵王一听,自己的皇弟这么心疼自己,心下激动,深情地回了一句“家事亲切,不觉遂然。”正是这句表亲近、表忠心的话为他招来了杀身大祸。因为在小心眼的后主高纬看来,家事是我高纬的,不是你兰陵王可以随便说的。开始猜忌拥有兵权的兰陵王是否想取而代之,想把国事变成家事。

尽管兰陵王一再低调行事,刻意淡化自己,但终还是躲不过“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悲剧宿命。

日本兰陵王入阵曲真伪(兰陵王入阵曲何以成为当今日本的雅乐)(12)

武平四年(公元573年)五月的一天,后主高纬派使者看望皇兄高肃,送来的礼物竟是一杯毒酒。万念俱灰的兰陵王,扔下一句“天颜何由可见”,将毒酒一饮而尽,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这个乱糟糟的世界,死时年仅30岁。

兰陵王遇害后,也是北齐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四年以后,失去了军事支柱的北齐被宇文邕灭掉,这个被后世称作“禽兽家族”的高氏皇族全部被屠杀,从此北齐国成为了历史的过往云烟。

英雄薄命,生不逢时的兰陵王没能死在战场上,却死在自己兄弟的手中。一代美男,就此陨落。

万幸的是,还有一曲《兰陵王入阵曲》。

日本兰陵王入阵曲真伪(兰陵王入阵曲何以成为当今日本的雅乐)(13)

《写乎》hongyupt

投稿邮箱:499020910@qq

《作家荟》微信号stzx123456789

投稿邮箱:125926681@qq

顾问:朱鹰、邹开歧

主编:洪与、姚小红

编辑:邹舟、于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