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真的有麒麟吗(麒麟真相大揭秘)
大家好,国学趣谈栏目又跟大家见面啦!
话说华为可真是山海经各大ip的收割户,前有麒麟芯片,后出鸿蒙系统,诸如鲲鹏之类的神兽也早就握在手中。
本着不能让华为专美于前的想法,本期我们来说说麒麟这一中华瑞兽,也好蹭点热度。
/麒麟与龙的混乱关系说起麒麟的来历那可就有点混乱了。毕竟中国的神话传说一向以流派众多不成体系闻名于世。
周时的《礼记·礼运第九》载:“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从这一句话可见麒麟在古时候的地位起码也是与龙同等。
但随之而来的《淮南子·地形训》又记载:“毛犊生应龙,应龙生建马,建马生麒麟,麒麟生庶兽,凡毛者,生于庶兽。”
应龙是龙修行一千五百年而成的龙中王者,这么一算,麒麟似乎又成了龙的孙子辈。
而《清史稿》又记载过很多牛产麒麟的事情。
《清史稿》载:“雍正二年(1724年),平度州民家牛产麟。五年,寿州民家牛产麟……乾隆四年,盛京民家牛产麟。”
好嘛,麒麟又成龙的儿子了。
虽说龙性本淫,但龙表示不是我的锅我不背,所以这种相悖的各家说法相当的不靠谱。
不过有一点倒是可以确认,那就是我们现在见到的偏向于龙的麒麟形象其实和最初之时已经有了一些差别。
/ 麒麟像什么动物?这从字形上就能看出。
“麒麟”二字以“鹿”为偏旁,古人造这个词的时候,便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麒麟是以鹿为模板想象出来的生物,只不过它比鹿多了一些零件和装备。
在古代,麒麟有三停九似之说。
《五杂俎》:“谓自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皆相停也。九似者,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又有一说是集龙头、鹿角、狮眼、虎背、熊腰、蛇鳞、马蹄、牛尾于一身。
我们于是按照上边的模块进行搭配,拼接出来,是不是发现和今天的某一种动物有些相似?
没错,就是长颈鹿。
所以也就难怪历史上有所谓的“麒麟外交”了。
/郑和七下西洋与七次“麒麟贡”明永乐年间,皇帝派遣郑和七次下西洋,一段中国人跨越大洲求取“麒麟”的传奇故事,也由此开启。
第一次“麒麟贡”是永乐十二年(1414)榜葛剌国新国王赛勿丁进贡的一头长颈鹿,引发了朝野轰动,因为中国人从未亲眼目睹过这一形态和习性的动物。
根据史料记载,众人观察长颈鹿,发现它与传说中的麒麟十分相似,再加上当时阿拉伯语中长颈鹿的发音和麒麟发音很是相似,于是就认为长颈鹿就是麒麟。
皇帝命沈度写了一篇《瑞应麒麟颂》,并画下了麒麟的画像,这幅《瑞应麒麟颂》现在就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永乐十四年间,东非的麻林国也向明朝进贡了一只长颈鹿,明代人马欢在《瀛涯胜览》中就这般说。
“麒麟,前二足高九尺余,后两足约高六尺,头抬颈长一丈六尺,首昂后低,人莫能骑。头上有两肉角,在耳边,牛尾鹿身,蹄有三跲,匾口,食粟、豆、面饼。”
此外,在韩语中长颈鹿和麒麟均为“기린” ,在日语中长颈鹿和麒麟也都是“キリン”,而且“麒麟”二字都是鹿字旁,所以说麒麟就是长颈鹿也不无道理。
当然,这其中肯定有皇权的干预和认可,毕竟自从龙凤成为皇家专用的东西后,就失去了图腾的普及性质,麒麟所代表的美好与仁德象征正好填补了这份空白,同时也可以向世人表示因为大明上有仁君,才有此瑞兽的到来。
此后郑和七下西洋,也开启了明朝中叶时期的七次麒麟外交,长颈鹿,被当成一种外交符号,沟连起海上各国与中国之间的润滑剂,而明朝政府则以这一形神兼备的活麒麟,作为一种物灵的特殊文化象征,与不少亚非国家寻找彼此共同的利益和文化上的相互契合点。
这也是中国国力在世界范围内的最后一个鼎盛时期。
/两次本土捕猎麒麟大作战除去“指鹿为麟”的外交活动,历史记载中,麒麟在本土也是被捕猎到过的,不过,中国大陆不存在土生的长颈鹿,自然这头“麒麟”也不可能是长颈鹿。
想必是一种在当时就已经几近灭绝的生物。
两次捕猎分别发生在春秋鲁哀公时期和汉武帝时期。
《春秋》所记:“鲁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
话说公元前481年,鲁哀公一时兴起,于是率领众多大臣们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狩猎活动。
在围猎过程中发现了一只他们从来都没有见过的神兽,鲁哀公一行人都十分好奇,于是便追赶着它想要一探究竟,眼看着这只神兽就要逃走了,情急之下孙叔氏之车子鉏商就在后面对神兽射了一箭。
中箭后的神兽仍然继续向西奔跑,但最终因为负伤在嘉祥卧龙山西部被捕获了,在场的人都不能说出这只神兽的名字,后来鲁哀公请来人鉴定,确定此神兽就是天下第一仁兽——麒麟。
但最终这只麒麟因为惊吓过度死掉了,鲁哀公便将其葬在了巨野县的麒麟镇,现在新中国的麒麟镇都还保留着当年的麒麟冢。
而汉武帝打猎麒麟的史料则颇有些政治色彩在其中。
史记载:“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田寺,获白麟。”
但实际上这所谓的“白麟”只是“若麟焉”,所以可以猜测武帝后边更改年号为“元狩”,建立“麒麟阁”等一系列做法都是彰显自己权威仁德,表明大汉王朝强盛的手段。
至于这白麟到底是个什么玩意,那就没人说得清楚了。
/因麒麟生,因麒麟死的孔圣人
麒麟其实在儒家文化中甚至于比龙凤二者还要重要一些,原因就在于他与儒家创始人孔子关系紧密。
二者的关系甚至可以用同生共死来形容。
民间传说孔子降生的当天晚上,有麒麟降临的孔府阙里人家,并吐玉书。
玉书上有“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五,徵在贤明。”字样。意思是告诉众人孔子非凡人乃自然造化之子孙,虽未居帝王之位,却有帝王之德,堪称“素王”。
孔子家人将一彩绣系在职角上,以示谢意。周敬王末年时,有人在曲阜掘土犁田时,竟挖出了那条当初系于麟角的彩绣。以后,人们又引申出玉书三卷,孔子精读后成为圣人。
至今,在文庙、学宫中还以《麟吐玉书》为装饰,以示祥瑞降临,圣贤诞生。孔子所写《春秋》于此绝笔,故《春秋》又别称“麟史”、“麟经”。
孔子晚年回到鲁国,被鲁哀公尊为“国老”,享受退休大夫的待遇。
此后,孔子开始用余生整理编修历史著作——《春秋》。
他要在这部书里寄寓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主张,以便留给后人效法,同时也可以用它来传授弟子,培养从政人才,来完成自己未尽的事业。
71岁那年,发生了“西狩获麟”的事件,而孔子的《春秋》一书,也恰恰在这一年停笔,从此不再著书。
《春秋公羊传》:“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有麇而角者。’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试面,涕沾袍。……孔子曰:‘吾道穷矣”。
鲁哀公带着大臣们去追逐猎物,孔子和弟子就在一条小溪旁赏花观景。约摸快近中午了,鲁哀公派人来请孔子,说他们猎到了一头似牛非牛、似鹿非鹿的怪物,请孔子看看是什么。
孔子过去辨认了一番,说:“这是一只麒麟。我听说麒麟出现必是在太平盛世,或是圣人出世……”
大臣们一听,都围着哀公恭喜祝贺,哀公更是喜出望外。孔子却叹道:“如今的世道能算是太平盛世吗?麒麟是一种仁兽,它的出现,必在圣君明王在位时。我听说,尧时麒麟游于野,周兴麒麟现于郊。它如今出现,因不是明君当道,所以被仆人猎杀……我那《春秋》也就自此绝笔吧!”
这就充分证明了至今仍在野流传的“孔子获麟绝笔”的故事是真实的。
感麟而忧带来的心气灰败,加上独子孔鲤的早逝,孔圣人终是敌不过天数,在鲁哀公十六年,与世长辞了。
时下的我们,是无法体会圣人见到“麒麟”死的那一刻,心里有多绝望。但也许“西狩获麟”可以给我们另一方面的警示。
如果这个故事是真的,那么说明,有一种珍惜罕见的生物在当时就因为人类的破坏而濒临灭绝。
而放眼今日,这种状况似乎更为严重。
请保护濒危生物,不要让我们的后代了解今天的稀有动物时,发出那样的感慨:“喔,那东西啊,传说在21世纪有过呢!”
以上就是本期的分享,我是如斯精舍,你的文化手册。我们下期再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