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的家庭与婚姻(订婚前和美国小混混私奔)

1971年1月19日,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蒋复璁在博物院宴请林语堂。可宴席还没结束,林语堂就接到了一个噩耗,大女儿林如斯上吊自杀。

白发人送黑发人,何其悲哀啊!

一代文学大师林语堂,共有三个女儿,大女儿林如斯受到家庭的文学熏陶,小小年纪就已经才华横溢。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本是天之娇女的她,却迎来了这样的结局,真是让人扼腕叹息啊!

出身好,备受父母疼爱,又颇有才华的林如斯,为何会用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呢?今天,笔者就带大家一起走进林如斯的人生。

1: 亲情助力,让她初显满腹才情

1922年,林语堂原本在德国留学攻读博士,但随着妻子的产期临近,他决定和妻子回国待产。原因就是,他不想让女儿在德国出生、变成德国人。

他的这一举动,或许已经在冥冥之中给孩子刻上了爱国之心,也为后来的回国抗战奠定了基础。

林语堂的家庭与婚姻(订婚前和美国小混混私奔)(1)

1923年,林语堂和妻子在厦门,迎来了他们的大女儿。虽然身处旧中国,但博学多才的林语堂并没有重男轻女的观念,反而觉得女儿和儿子一样好。

看着襁褓里粉嘟嘟的婴儿,他深思熟虑后,给女儿取名叫“如斯”,颇有东方传统文化的意味,这其中也包含着他对女儿的深切期望。

和那个时代守旧的父母不同,林语堂和妻子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他们经常给孩子讲故事、教孩子读书,让孩子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林语堂一有空就陪孩子读书、一起玩耍,在二女儿、三女儿出生后,更是如此,一家人其乐融融。

林语堂的家庭与婚姻(订婚前和美国小混混私奔)(2)

虽然林家家庭条件不错,也有一些佣人,但林如斯作为家中长女,从小就懂得分担父母的辛劳。

每当父母外出办事时,她就担起照顾两个妹妹的责任,陪着她们一起学习、玩耍、写作,颇有长姐风范。

然而,这种独立自主的性格,也为她后来的婚姻遭遇,埋下了伏笔。

林语堂并不限制孩子的创作能力,反而鼓励孩子写作。林如斯在7岁时就受到父亲的鼓励,开始进行独立写作。

父亲的引导,家庭氛围的熏陶以及个人的努力,很快林如斯就成为了《西风》杂志的小小作者,初显满腹才情。

对于女儿的成长,林语堂自然是满心欢喜的。

林语堂的家庭与婚姻(订婚前和美国小混混私奔)(3)

林语堂的《吾国吾民》写成后,国外反响很大,名声大噪,美国作家赛珍珠力邀林语堂赴美。

1936年,林语堂带着全家人赴美,决定专心写作。但他仍怀爱国之心,对孩子们说:“虽然我们在外国,但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

林语堂依旧为女儿们传授中国传统文化,教导她们继续读古诗、写汉字、说汉语。

林如斯也深爱着祖国的传统文化,她坚持学习国学、用汉语写日记,她觉得,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得到传承,不能因为在国外生活就忘本了。

在林如斯16岁时,她和妹妹共同创作的日记选《吾家》出版了,日记中记录了家庭的生活琐事,平淡却不失趣味,在国内外都受到好评。

日记选中的一些内容还被编入林语堂的《人生的盛宴》中,足见林如斯的优秀,完全继承了父亲的才华。

林语堂的家庭与婚姻(订婚前和美国小混混私奔)(4)

之后,林如斯在《西风》杂志上继续刊出新作《赛珍珠传》,还在父亲林语堂创作的《京华烟云》中作序,一时之间,才思敏捷的她名气大显。

众人皆知,林语堂的大女儿是一个创作才华上佳的大才女。而她成长的背后,既有父母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也有自己努力的加持,所以她的羽翼才会丰满,并最终展翅高飞。

2: 爱国热血,让她毅然回国抗战

除了忠爱中国传统文化外,林如斯和父亲一样,也有很深的家国清华,身在国外的她也始终怀抱着一腔爱国热血。

抗战爆发后,林如斯始终心系祖国,渴望回国抗战。

终于,1940年,林如斯随父母回国,她兴奋地写下《决定回国》:“我不能再忍受下去了,不管如何我都要回国,到重庆去呀!

林语堂的家庭与婚姻(订婚前和美国小混混私奔)(5)

此时,国内战火纷飞,重庆不断地遭受着敌人的空袭,虽然战火纷飞,但林如斯却毫无怨言,也不害怕。

相反,她还非常的乐观,一直期待着胜利的那一刻,她说,“在黑暗中,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光。”

看着战场上的伤员,她还想过,要去战地医院奉献自己的力量,自己不仅能写作,还能救治伤员。

面对抗战,有人弃文从军,有人坚持写文,林语堂就是后者。

他觉得,与其天天防范空袭,倒不如去国外利用自己的写作能力,写文章进行宣传,号召反战,争取援助。

林语堂的家庭与婚姻(订婚前和美国小混混私奔)(6)

林语堂说走就走,但林如斯倒不乐意了。

她觉得,自己好不容易可以回国抗战,各种抗战救国的想法还没实践呢,虽然在家里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但如今国难当头,自己要和祖国同胞共赴国难,一起穿草鞋,吃糙米,抗战到底。

可是,林如斯始终拗不过父亲,还是随父亲远赴美国,但在林如斯的心里,却埋下抗战的种子,期待着有一天学成归来,能够为祖国献上自己的力量。

林语堂的家庭与婚姻(订婚前和美国小混混私奔)(7)

1943年,林如斯在美国毕业,她终于再次寻到了机会,毅然决定再次回国抗战。

当时,她怀着一颗赤诚之心报效祖国,虽不能上前线打战,但她能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以自己的力量进行抗战。

林如斯辗转多次来到昆明,在一家战地医院当护士,救治伤员,终于实现了自己当初的抗战想法。

后来,林如斯调到中国红十字总会,她利用自己优异的翻译水平和能力为祖国第一座血库贡献了重要的力量。

三年的工作,让她变得更加成熟,随后也迎来了自己的爱情。

3: 爱情蒙眼,让她决然离家私奔

在抗战前线和后勤,都聚集了满腔爱国热血的年轻人。

当时,协和医学院的毕业生汪凯熙也随军进行抗战,救治伤员。机缘巧合之下,他与林如斯相识了。

双方相谈甚欢,林语堂看两位年轻人非常投缘,加上小伙子本身能力就很出众,他觉得很满意,想找个合适的时机让他们二人成婚。

如果林如斯和汪凯熙顺利成婚,或许,未来的悲剧并不会上演,可能林如斯也能获得和父母一样美满、幸福的婚姻。

但命运偏偏不走寻常路,悄悄地转动了指针,让一切偏离了正常轨道。

林语堂的家庭与婚姻(订婚前和美国小混混私奔)(8)

林如斯非常独立自主,有着自己的想法,爱自由。接受新潮思想的她,在汪凯熙之外,遇上了“真正的爱情”。

这一次,她不去想自己能不能拗过父亲,决定随心而去,追逐自己心中所谓的爱情。

于是,就在和汪凯熙订婚的前一天,林如斯竟然不顾流言蜚语和后果私奔了,对象狄克是自己美国同学的哥哥。

在那个年代,这种行为让人觉得非常不可思议,更何况发生在林语堂这样的书香门第中。

当时,这事在各界人士中掀起轩然大波,爱国的大才女竟和外国人私奔,简直令人震惊不已。

林语堂感到羞愧难当,也对自己大女儿的行为表示非常气愤,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偏要选择私奔。

林语堂的家庭与婚姻(订婚前和美国小混混私奔)(9)

但,十分疼爱如斯的林语堂,气愤之后,还是开始挂念女儿,并开始为女儿今后的生活担忧。

原来,这个狄克远不如汪凯熙。

狄克上初中时就被学校开除了,虽然是广告公司老板的儿子,但他并不上进,也没有为事业拼搏,反而成了一个小混混、花花公子。

这一切,都让林语堂觉得狄克并不可靠,也不是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人。

可林如斯被自己对爱情的向往之心牵动着,她已经认定了狄克,无论如何都要跟他在一起,觉得再苦、再难也甘之如饴。

命运的指针再怎么转动,都改变不了一个人的本性

林语堂的家庭与婚姻(订婚前和美国小混混私奔)(10)

林如斯的爱情和才情换不来狄克的真心和真情,没过多久理想中的爱情就被现实生活打败了。

狄克并没有珍惜与他私奔的林如斯,短暂的平静之后,又恢复了花花公子的本性,还多次对林如斯进行家暴。

起初,林如斯忍耐,但她的忍耐换来的只是对方的放纵。最终,在婚姻走到第十个年头的时候,林如斯才意识到,自己的爱情破灭了,再也难以挽回。

1955年,她结束了苦不堪言的婚姻,选择回国。

可惜,这一份私奔的爱情,还是困住了这位才女,让她走不出自己的心魔。

4:痛苦的侵扰,让她终于走上绝路

:从22岁到32岁,林如斯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耗在了爱情中。

尽管后来她从爱情和婚姻中抽身,但这段经历在她心上深深刻上了烙印,始终让她感到痛苦不堪。

回顾过往,林如斯非常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恨自己看错了人,经常愁眉不展,郁郁寡欢。

因为悔恨和长期的精神折磨,致使林如斯的情绪非常低落,难以逃离心魔的她,很不幸地患上了抑郁症。

林语堂不忍爱女如此消沉,便带一家人前往欧洲,期盼通过家人的爱和不同的环境让女儿彻底战胜心魔。

林语堂总是耐心开导女儿:“离婚不是天大的悲剧,让这一页翻过去吧!”

林语堂的家庭与婚姻(订婚前和美国小混混私奔)(11)

从欧洲回来后,林如斯的病情时好时坏。虽然经常出入精神病院,但当她情况好转时,她还是那个才华横溢的女子。

在接受治疗之余,林如斯还编译了《唐诗选译》,将中国经典文化传扬出去。

可是,命运还是没有优待她。

纵有千般才华,纵有父母亲朋好友,但伤了就是伤了,她心上的裂痕始终难以愈合,她的精神状态时好时坏,为此林语堂几乎是走到哪里将女儿带到哪里。

林语堂的家庭与婚姻(订婚前和美国小混混私奔)(12)

但悲剧还是发生了。

1971年1月19日,就在林语堂赴宴的那天,精神抑郁的林如斯,竟然通过上吊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彼时她刚刚48岁。

在自杀前,林如斯留下了遗书,她写道:

“对不起,我实在活不下去了,

我的心力耗尽了,我非常爱你们。

在那一刻,她是否会怀念当初那个神采飞扬的自己,谁也无法知道。只是林如斯虽然解脱了,但她的自杀给年迈的父母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林语堂的家庭与婚姻(订婚前和美国小混混私奔)(13)

父亲林语堂一夜之间衰老许多,甚至记忆力开始衰退,行动也大不如从前,母亲的话变少了,脸上经常布满了愁云。

1976年,在林如斯死去的第五年,她的父亲林语堂也走完了自己的一生,或许在另个一世界,他们父女二人可以团圆吧!

可惜了林如斯,出生在名门,有优渥的家世,自己才情横溢,却终究扛不过眼瞎心盲的爱情陷阱。

这是女人的悲哀,古今中外很少有例外。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