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和何庆魁啃大饼(小品史上一次狗血抄袭事件)

在盘点赵本山春晚经典小品时,我们经常会提到早期的《相亲》,中期的《昨天今天明天》,巅峰期的《卖拐》和晚期的《不差钱》,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赵本山和何庆魁啃大饼?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赵本山和何庆魁啃大饼(小品史上一次狗血抄袭事件)

赵本山和何庆魁啃大饼

在盘点赵本山春晚经典小品时,我们经常会提到早期的《相亲》,中期的《昨天今天明天》,巅峰期的《卖拐》和晚期的《不差钱》。

很少有人会将2003年春晚上的《心病》当成赵本山小品的代表作,虽然编剧同样是何庆魁(还有一个武扬,请记住,很重要),演员同样是“铁三角”,但其名气确实不如其他赵本山经典小品。

不过,《心病》这个小品 还是给大家留下了很多知名场面和常用句式,比如笔者生活中常用的:“我滴妈呀,还有意外收获!”以及“我滴心啊,拔凉拔凉滴啊。”

还有赵本山那段经典的台词:“人生在世屈指算,一共三万六千天,家有房屋千万座,睡觉只需三尺宽。总结起来四句话:人好比盆中鲜花,生活就像一团乱麻,房子修得再好那也是临时住所,这个小盒才是你永远的家呀。”

言归正传,本文当然不是回顾小品台词的,而是要讲述一段这个小品背后的故事。

一、赵本山的一次“豪赌”

经过前两次春晚《卖拐》和《卖车》的巨大成功之后,赵本山在2003年春晚上的作品被给予了巨大的厚望。但是,这个小品的春晚之路却充满了曲折。

首先是这届春晚缺乏扛鼎的语言类节目,姜昆、潘长江、巩汉林早早未能入围,其他人如冯巩、郭达蔡明的节目也是水准一般,因此赵本山成了这一次春晚的救命稻草,连总导演金越在巨大压力下也陪着赵本山熬夜改剧本,这一方面说明了总导演的重视和赵本山的地位,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当时的形势确实很严峻。

其次是赵本山这一年开始准备春晚小品比往年要晚很多,他因为拍《刘老根2》分了很多心。小品的初稿和排练效果很不好,导致央视春晚导演组少见地让赵本山大修剧本甚至换剧本。直到直播前一周多导演组还送来了其他编剧的小品剧本让赵本山试试,可见《心病》这个小品当时有多危险。

关键还有,对《心病》这个剧本的主题和思路,春晚导演组和赵本山发生了分歧。本来何庆魁的这个剧本名字叫《思想工作》,第一次排练之后就被导演组否决了。之后又改成了《村里有个大明白》,明显有些延续“大忽悠”的路子,但是也没有通过。直到最后才改成最终的小品《心病》。

在这个小品修改和排练过程中,赵本山曾率领范伟和高秀敏回了一次沈阳,结果还被媒体传为和春晚导演组闹矛盾耍大牌。

而在最终成型的小品里,范伟提的一个建议被采纳了,那就是“心病”的物化标志暖手宝,这个用来熥心窝的道具在小品中的作用堪称神来之笔。

二、春晚后骂声一片

虽然《心病》小品质量不低效果也不错,但在春晚之后,在整台晚会被吐槽的背景下,《心病》也成了被批评的对象。彼时最集中的批评在于《心病》的包袱有些无聊,拿夫妻关系和三角恋当笑料不是好现象。

老实说,这种批评并不算过分,虽然《心病》的主题是人性和金钱,大方向是正能量的,结尾是讽刺性的,不过整台小品最大的雷子还就是那个“我媳妇!我媳妇啊!”

其实,这段包袱设计并不是何庆魁原来剧本里就有的,而是赵本山、范伟和高秀敏在沈阳时自己攒出来的,一开始的设计更狠,不光让范伟和赵大宝媳妇有旧情,甚至还让范伟媳妇和赵大宝也有前缘。要是真这么演,估计雷子更大,但整台小品的主题就够呛了,所以最终赵本山只保留了一个雷子。

应该说,《心病》在赵本山的小品里虽然不能算顶级的,但也算比较优秀的一个,主题、立意、结构、包袱和细节都不错。尤其是这个故事结构,还是很新颖的。

没想到,这个故事结构最后还惹出了一段“狗血官司”。

三、充满狗血的“抄袭”事件

2003年春晚刚结束,《心病》立刻又上了新闻,一方面这个小品获得了当年“我最喜爱的春晚节目”小品类一等奖。另一方面则是有人公开发表声明,说《心病》抄袭了他的作品。顿时,赵本山和何庆魁以及高秀敏都陷入了舆论漩涡。

这位公开指责何庆魁的人叫刘跃利,是黑龙江电视台的一位编导。他对媒体说,《心病》的故事结构和人设均抄袭了2001年黑龙江卫视《开心擂台》栏目元旦晚会上的一个小品《中奖》。那个小品的作者是刘跃利,而表演小品的三位演员分别是范伟、高秀敏和黑龙江卫视主持人周巍。

《中奖》的故事确实和《心病》如出一辙,都是丈夫中奖,妻子担心丈夫受不了找到医生帮忙治疗,结果最后丈夫没事还送给医生一半奖金,医生又不行了。

在《中奖》里,饰演医生的是范伟,高秀敏还是饰演妻子,主持人周巍饰演丈夫。因此刘跃利怀疑是高秀敏将《中奖》的剧本透露给了何庆魁,因此他指责何庆魁涉嫌剽窃。

应该说,如果单从这两个小品的内容对比看的话,何庆魁还真不好自证清白,毕竟高秀敏两个节目都参演了,两人之间肯定有过交流。

没想到的是,在刘跃利宣称自己有确凿证据同时,何庆魁也宣告自己有详实的证据表明自己没有抄袭。

原来,《心病》最初的剧本是何庆魁在1998年参加吉林省一次戏剧创作研讨会时买来的,当时提出这个创意的是白城市文化局创作室的武扬,何庆魁听了之后当即花了1000块钱买下了这个创意的创作权。

之后的2000年,何庆魁和湖南的奇志大兵合作搞了一个情景喜剧《一笑治百病》,这个剧的主题就是一个治疗各种现代病的诊所,其创意就来自何庆魁两年前买下的那个创作权。而且其中有一集《》的故事结构和2003年春晚上的《心病》如出一辙。

因此,何庆魁带着《一笑治百病》的光盘北上找刘跃利当场对质。应该说,何庆魁的证据无疑也很有杀伤力,毕竟《一笑治百病》拍摄于2000年,比黑龙江卫视的《中奖》要早一年,即使刘跃利说自己没看过《一笑治百病》,那公众方面也不会相信他。

在反转再反转之后,大家都以为随着何庆魁和刘跃利的当面对质,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没想到,真正狗血的事情来了。

经过调查和对质,原来刘跃利的《中奖》并非原创,而是他从曾经看过的一个外国故事里得到的启发。白城文化局创作室的武扬也不是原创,其创意也是来自于一个外国故事。

这个外国故事是一位德国作家写的《医生与病人》,讲的是一位心脏病人中了30万大奖,这位病人的好友是一位医生,医生和病人妻子设计了一个“圈套”,试探病人的心脏是否能够承受得知中奖的狂喜。没想到在病人得知自己中奖之后反而愿意送给医生一半奖金时,医生的心脏受不了了……这和《中奖》《心病》的故事结构几乎一模一样。

这个《医生与病人》的故事曾先后刊载于1998年初的《故事会》和2001年末的《读者》上,根据刘跃利和武扬的经历判断,两人应该是看过同一期《故事会》。

真相大白,不论是何庆魁、武扬还是刘跃利,结果当然是大家都没有剽窃对方。

总结一下就是,赵本山和高秀敏无疑是跟着无辜躺枪了。何庆魁则当了回冤大头,他不仅很够意思地将武扬的名字放在了《心病》作者中间,还支付给对方1000块钱。武扬花几块钱买了本《故事会》,结果还名利双收。至于刘跃利,他则是有些无理取闹,明知道自己并非故事原创的情况下还要浑水摸鱼。

当然,这件事最大的受害者其实还不是何庆魁和赵本山,而是那位德国作家。不过,如果那位作家知道了自己的故事能在中国引发这么狗血一场闹剧,没准儿会激发他创作出更有意思的故事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