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沙量最多的县(靠沙吃沙越来越好)
11月26日,北京,国家博物馆。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展厅内,观者如云,热情似火。
“我们就是照片里那个地方生活的人。”
手指展墙上标有“绿色中国梦”的大幅照片,杭锦旗独贵塔拉镇道图嘎查老支书陈宁布感慨万千:库布其过去可是被喻为“死亡之海”啊!曾经有很多人被迫“沙逼人迁”,无奈留下生活的人那日子真是苦不堪言……
↑11月26日,陈宁布到北京参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时,接受采访。
“改革开放40年来,这片沙漠逐渐变成了‘绿色之海’‘希望之海’,而今我们靠沙吃沙,日子越来越好,对未来更是充满信心。”69岁的老牧民陈宁布脸上笑容绽放。
沙漠:从“逃离”到“追随”
↑道图嘎查亿利牧民新村
道图嘎查位于九曲黄河南岸,库布其沙漠腹地。
40年前,这里风沙肆虐,天然植被退化严重,农牧民散居在沙漠中,生存条件极为恶劣。老支书陈宁布说,从祖辈算起,陈家在这片大漠中为了躲避沙丘就搬了十几次家。
1980年,31岁的陈宁布眼看着亲手盖的房子被沙子压垮。人斗不过沙,肆虐的流沙一度掩埋了大半个村庄,道图嘎查一半人都迁在了黄河滩上。
为了生存,陈宁布和乡亲们开始尝试种树,继续与沙抗争,但成活率非常低。
与沙博弈中,人的智慧在凝结。上世纪80年代中期,杭锦旗大胆改革创新,较早实行“五荒到户、谁造谁有、长期不变、允许继承”。这对治沙的群众来说,是巨大的激励。
上世纪90年代末,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亿利资源集团等企业开始参与治沙,流转农牧民荒沙地。
“我那时候非常讨厌沙漠,嫌弃自己的家乡,咋能出生在这么个地方,没水、没电、没路,与外界基本隔绝,一直想逃离。”生于斯、长于斯的道图嘎查牧民敖特更花,谈起当时的情景坦率直言。
最初,像敖特更花一样,独贵塔拉镇许多农牧民对企业的加入产生过疑虑。
进入新世纪,从政府到企业,从干部到群众,纷纷义务投身于库布其沙漠绿化建设,路两侧的树长得一年比一年多和绿,部分老百姓的怀疑渐渐变为信任,转化为自觉行动。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亿利资源集团组建起治沙民工联队,从公路两侧开始种树固沙并向沙漠腹地延伸,敖特更花也成为第一位治沙女队长。
党的十八大召开,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库布其沙漠治理开启了全新征程。
2014年6月10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首个绿色中国梦的公益广告——沙漠绿洲中国梦。独贵塔拉镇农民张喜旺在13亿中国观众面前分享了他们25年的绿色梦想,就是让这片沙漠长出绿树、长出地道药材、长出原味果蔬、长出绿色生活、长出生态文明。
斗转星移,与沙的相伴相生中,人们观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从“防沙治沙”、守护生存防线到“靠沙吃沙、绿富同兴”,库布其人在探索,正如张喜旺在公益广告中所言“有梦想就有希望”。
“至今,我们民工联队绿化沙漠面积达到了2万多亩,成活率均在95%以上。减去工友们的日常花销和劳务费,自己每年能收入10多万元。”43岁的敖特更花说,这样的民工联队当地就有200多个,工友们跟着干活,一天能挣到200多元,一年能收入好几万。
亲眼见证年轻一辈的日子越过越滋润,陈宁布老人打心里高兴。而老人一家的生活,也在生态修复、发展“沙漠经济”的过程中,有了很大改善,住上了127平米的大房子,养的羊由原来的几十只增加到几百只。
黄河、大漠,沙水之间,书写的永远是一个大写的“人”字。
“反弹琵琶、逆向拉动,是生态建设的创新之举,政策引导和企业带动之下,尝到甜头的群众是治沙事业最广泛的参与者、最坚定的支持者和最大的受益者。”独贵塔拉镇党委书记吴国平介绍,当地涌现出全国劳模乌日更达赖、治沙愚公乌冬巴图、护绿使者贾文义等一大批防沙治沙先进个人,他们是用绿色装扮大漠的先行者,被人尊敬,也被追随。
旅游:从“逆反”到“热捧”
↑在恒盛兴沙漠露营地举办“五.一爱在弓弦群英会”
2006年,生活在大漠腹地的斯仁巴布夫妇,把荒地转租给了亿利资源集团,顺利获得“第一桶金”,并住进了七星湖景区内的道图嘎查牧民新村。
同年,斯仁巴布开始做起了旅游生意,经营着一家名为“草原请您来”的牧家乐,地道的手把肉、醇香的奶茶和美酒,常常引得外地游客流连忘返。
2014年以来,独贵塔拉镇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不断提升新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鼓励农牧民转租沙地、入股企业、大力发展沙漠旅游服务业,进行生态修复和集约化种养殖。许多以放牧为生的牧民在巩固传统产业中,吃上了“生态旅游饭”。
“搬迁之前,打心眼里说有一万个不愿意,你说我一个牧民能干成旅游了?开始只做餐饮,后来慢慢做大,现在承包了景区沙漠越野项目,生意是越做越红火了。”斯仁巴布高兴地说,他们合伙在景区里经营着沙漠越野项目,光是价值十几、二十万一辆的沙漠越野车,就有近20台。每年接待的游客,能达到五六千人,在旅游旺季,越野车几乎从早到晚不停歇。
与道图嘎查相邻的是沙日召嘎查,同样位于库布其沙漠内,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如歌”留存地。
2013年,沙日召嘎查通过政府引进内蒙古海联投资有限公司,将库布其沙漠特大沙段的集体荒沙地承包给了企业,建成了恒盛兴汽车露营地,一起和企业“与沙共舞”。
“2014年露营地建成运营,当地农牧民通过拉骆驼、开牧家乐、展演古如歌文化等三产服务参与其中。”公司负责人苏占魁介绍,恒盛兴汽车露营地2016年被CFCC 第三次代表大会评为全国十大“最美露营地”之一;仅2017年“五一爱在弓弦”越野赛事,3天接待游客高达8万人次,拉动当地消费近4000万元;2018年举办正式赛事8场次,小型比赛更是月月有。
“近年来,我镇主动服务境内的七星湖、神光响沙、夜明沙、恒盛兴沙漠汽车露营地、西贝沙漠拓展训练基地等,支持景区提升知名度,拓宽市场空间,引导农牧民直接从事现代旅游服务业,以此推动农村牧区从主要‘卖产品’向更多‘卖风景’‘卖文化’‘卖体验’转变。”独贵塔拉镇镇长苏永权介绍,这些年陆续有800余户农牧民发展起了民宿、农家乐、渔家乐,以及民族手工、沙漠越野等服务业,户均年收入10万多元,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
2018年,政府协助企业成功举办了“龙抬头”库布其沙漠穿越赛、“五一爱在弓弦”、第二届库布其沙漠风筝音乐节暨七星湖开湖捕鱼节等活动,旅游接待人数突破15万人次。
产业:从“单一”到“多元”
↑沙漠变良田,库布其土豆丰收了
阿木古龙健康甘草园,惠及更多当地农牧民的,是一株株并不起眼的甘草。老百姓口中流传着一句顺口溜:种下甜根根,拔掉穷根根。他们所说的“甜根根”,便是库布其沙漠产出的梁外甘草。
“由公司负责种苗供应、技术服务、订单收购、提供土地‘四到户’,我们只需负责种植管护。3年后,甘草长成,由公司统一按市场价回收后,企业和贫困户二八分成。”39岁的赵瑞曾是杭锦淖尔村贫困户,2016年通过政府和企业联系,签下了甘草养护和清洗光伏板的“责任状”。
随赵瑞从甘草园驾车出发,约40多分钟的行程后,眼前出现一片“蓝海”,深蓝色光伏板延绵不断、蔚为壮观。而令人惊叹的是,光伏板会神奇地随光转动,犹如在大漠里种出“蓝色太阳花”。
“别看我过去是贫困户,现在专门负责洗护这些珍贵的‘蓝色太阳花’,一年收入还有2.4万元。”赵瑞说。
企业向沙漠要效益的同时,还不忘扶贫助困,周边老百姓的生活悄然发生了变化。
“沙漠变绿了,日子变美了,人的精气神也变好了!”隆茂营村民杨志强在光伏电站养了不少鹅,这不仅让他干劲足了,说话也更有了底气。
“靠沙吃沙”,不仅诠释了什么叫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给独贵塔拉地区的党员干部在落实党的脱贫攻坚政策、发挥自身独特资源优势中推进乡村振兴以启示。
“今年,全镇完成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2.5万亩,进一步打造完善5万亩沙地节水高效种植示范园1处,新增水产养殖面积13750亩,引进龙头企业发展10000只育肥羊养殖基地1处,牲畜饲养量总头数达到19.3万头。”苏永权说,下一步,按照乡村振兴发展要求,要不断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培植高水平的加工营销龙头企业,引导企业和农牧民建立更紧密的利益联接机制,实现生产与市场产销服务的有效对接,努力“稳一产、接二产、连三产”,真正在牧野乡村趟出富民的新路子。
又一个春天来临,又一段航程开启。独贵塔拉镇站在改革开放新起点上,在“靠沙吃沙”中,迈出乡村振兴的坚实步伐。
↑生态好了,候鸟来安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