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g1503沿江通道(吴淞江工程上海段)

上海g1503沿江通道(吴淞江工程上海段)(1)

9月1日,由上海城投集团负责建设,隧道股份上海路桥承建的苏申内港线西段航道整治工程暨吴淞江工程(上海段)西段-G1503高速公路桥大修工程东半幅桥梁正式通车。

上海g1503沿江通道(吴淞江工程上海段)(2)

桥梁交通功能全面升级,赋能吴淞江黄金水道

作为吴淞江工程(上海段)首座改造桥梁,工程位于G1503高速公路与苏申内港线西段航道(吴淞江青浦段)交汇处。该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是在原址改建G1503高速公路桥,同步改造安亭立交匝道。工程南起青浦安鹤路附近,北止于昆山花桥绿地大道,主线全长约1573米,新建主桥采用钢-混凝土组合连续箱梁结构体系,引桥采用30米标准跨径预制小箱梁结构建设。

新建后的桥梁“身体数据”全面升级,助力吴淞江华丽转身,赋能黄金水道。新建主桥采用大跨径、变高度、变宽度的异形钢箱连续组合梁,主跨从原66米提高至138米,净空由原5米提升至7米,原三跨预应力全连续梁结构升级为钢-混凝土组合连续箱梁。

四项“上海第一”,做“有温度”的城市建设

G1503桥的建设中创造了四项“上海第一”。上海市高速公路分离式桥梁第一次采取桥面翻交,使封交长度较传统方案缩短56%,大幅降低对社会车辆通行影响;上海市高速公路第一次运用高性能陶粒混凝土,使桥面在保证高强度等级的同时实现桥面荷载减轻30%,增加了桥梁使用寿命;上海市宽幅多箱式连续梁的第一次退役后拆除;在上海市同类型钢-混连续箱梁结构桥中跨度第一。

工程建设期间,为维持G1503高速公路繁忙的原有交通,上海城投集团组织各参建单位,发挥在跨航道桥梁建设中的丰富经验,通过多方案深入对比,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确定了拆旧建新的方案,把对社会影响做到最小,做“有温度”的城市建设。

“声、光、信息”一体化系统,助力行车安全

该项目采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模拟施工工艺流程,提高现场施工的安全性、实用性,实现动态的工程信息创建、管理和共享。其中,针对道路上疲劳驾驶等情况,采用“声感、光感、信息提醒”功能,通过安装在路侧车辆感应系统、蜂鸣喇叭以及与之配套的多台防雾警示灯和1套文字提示LED显示屏,共同构成集“声、光、信息”于一体的“防疲劳驾驶”系统,助力提升车辆驾驶安全系数。

苏申内港线西段是上海市“一环十射”航道网络和太湖流域防洪治理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将提高流域行洪排涝能力,助力吴淞江航道能级由VI级提升至III级,对推进上海市高等级内河航道建设,增强上海港对长三角腹地的服务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史博臻

编辑:朱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