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落榜的时候说三千越甲可吞吴(三千越甲可吞吴)

公元1645年的南京街头,一座围满痛哭百姓的刑场之上,满清官兵侧立两旁,一位面容清瘦被五花大绑的男人跪于其上。

只见他跪地磕了一个头,喊出了一句话,随即血溅当场。

再看坐于其上的原明蓟辽总督洪承畴,却已经羞臊的满脸通红。

此人是谁?他究竟说了什么话?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吧!

谁落榜的时候说三千越甲可吞吴(三千越甲可吞吴)(1)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副对联曾经是清代大文学家蒲松龄的座右铭,同时其内容也让不少后人在精神上为之一振,可是您知道这句话的真正作者吗?

小编告诉您,吟出如此气魄之语的,正是一位明末的抗清名将——金声。

金声,字正希,号赤壁,徽州人,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抗清将领。

崇祯元年即公元1628年,金声金榜题名,官至翰林院庶吉士,由于才思敏捷文采出众,在任期间,金声受到了上级的赏识,因此得以面见崇祯皇帝。

谁落榜的时候说三千越甲可吞吴(三千越甲可吞吴)(2)

崇祯皇帝本就是爱才之人,在宫廷召对时,金声以《廷试策》获得崇祯赏识。

此时的大明王朝已然是内忧外患,正是缺乏人才之际,因而崇祯皇帝马上令其担任御史监军。

金声虽是一介书生,可是武术弓马却样样在行。

据史书记载,金声曾在马上移动射兔,连发三箭,第一箭正中兔耳尖,将兔子活生生钉在树上,接着的第二箭、第三箭依次排于耳尖第一支箭下。

当下属前去捉兔时,发现箭头已深深没入树干,不得已只能“以刀断之”,方才取下了兔子。

由此可见,金声绝对是明末不世出的文武全才。

谁落榜的时候说三千越甲可吞吴(三千越甲可吞吴)(3)

随着明王朝国运的动荡,朝廷内部党争不断,金声也因自己的正直而被排挤打压。

生活在东北地区的满洲骑兵,一直被山海关防线挡在关外,因此便绕道蒙古直插大明心脏北京城,意图以奇兵重新上演一次鞑靼的“北京围城”。

即使在这种紧急关头,明朝内部的官员们还没有忘记内斗,就在金声上书皇帝选定退敌人选时,居然还有人对其进行抨击。崇祯皇帝本来就多疑善变,加上佞臣的蛊惑,便愤怒的将金声训斥了一顿。至此以后,金声无心官场,于是便托病辞官返乡,在自己的家乡为少年子弟演武教文,想以此来度过余生。

可是,上天偏偏不给他这个机会,随着李自成攻入北京,逼的崇祯皇帝煤山自尽后,大明王朝随即覆灭,只能被迫南迁成立偏安一隅的小朝廷。

谁落榜的时候说三千越甲可吞吴(三千越甲可吞吴)(4)

谁知吴三桂又放清军入关,这才导致汉家天下尽成满清河山。

金声不忍故国凋零,在清军杀入南京瓦解弘光政权后,他愤然广疏家财招募乡间青壮子弟,组成反清义军坚决抗清,而此时的他已经是56岁高龄了。

金声打出了“杀虏者昌,降虏者亡”的口号,接连攻克了旌德、宁国、宣城、泾县等地,并受到了唐王朱聿键的大力褒奖,封其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都御史。

也恰恰是在此时,金声看到了“恢复故国”的希望,在一次与众将的庆功宴上,金声感慨良多,随即命仆从拿来纸笔,挥毫泼墨写下了“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两句话悬于门庭,众将看罢都振奋不已,表示要誓死追随金声抗清。

谁落榜的时候说三千越甲可吞吴(三千越甲可吞吴)(5)

1645年八月,清军分三路攻打徽州,金声带领众将血战清军,并奋力将其击退。

清军没有办法,只能以计智取,最终徽州混进奸细,与城外军队里应外合将其攻破,金声等一众将领都被活捉。

清廷历来不喜欢对明朝旧臣广施杀戮,而是想将其收入自己麾下,以瓦解其它的反清力量。

由于金声的名声在外,因而此次担任劝降任务的正是原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畴。

按理说,洪承畴是金声的上级,金声起码要客套一翻,谁知金声不但膝盖不会打弯,连眼睛都不看洪承畴一下,洪承畴磨破了嘴皮子也未能得来金声的一个字。

眼看着劝降无望,清廷只能下令将其处死。

谁落榜的时候说三千越甲可吞吴(三千越甲可吞吴)(6)

​处决当天,刑场围满了痛哭的百姓,洪承畴坐于上位,等待着金声被处决。

金声慷慨而跪,在刽子手拔出刑签后,金声立马向北叩头,大声叹道“故国明君在上,臣金声无力回天,只能以残躯效法洪承畴大人为国尽忠而死”,说罢慨然赴死。

此时再看洪承畴,早已羞臊的满脸通红低头不语,他怎么也想不到,这位硬骨头的老同僚。

居然在临死前还要羞辱自己一番。

史书可以由史官任意书写,而青史却永远的镌刻在岁月的长河中,谁忠谁奸?

自有后人评说。想必,这便是百姓们口中那句“公道自在人心”吧!

【参考资料:《明史》,《清史稿》,《洪承畴传》】

本文撰写者:常山赵子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