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能养几只(蟋蟀选养斗)

选虫、养虫、斗虫、品虫,相互相成,缺一难成正果  *在选虫、养虫、斗虫、品虫的四个环节,选虫易于养虫,养虫易于斗虫,斗虫易于品虫  *在选虫方面,由于目前南、北虫友几乎都延用了老祖宗的比较相虫法,故在定量方面不能得以突破,因此对虫的研究到达一定程度后,都会遇到瓶颈问题而难以提高,形成一百步笑五十步的局面  *具体表现为:当你从注重大价钱、大头、大牙、大脚势转为在几十、几百元中寻术平色平相全大不大,干老、细糯、追求虫的精、气、神的时候,当你在花了相对较少的钱而整体上风多一只的时候,说明您的玩虫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的水平  *但想要在这基础上再要有所提高,那是相当困难的这不是智商、努力方面的问题,而是因为这由研究的方法而决定的虫的性质决定不会有大资金,高科技以及大团体介入的只能是大样本,小投入,近千年的玩虫历史就是最好的注解  *在斗虫方面主要是斗级别,更是斗概率,而虫的级别是相对的,是无限的概率更是无法把控的  *整个秋兴,产虫无数,大、中、小虫呈宝塔型真正的虫王犹如福利的大奖,达几千万分之一  *有可能你几十元、几百元钱就收了个虫王,而人花了几十万元钱,仅整棚虫好一点而已,虫王是没有的,这就是很残酷、很现实的概率  *唯有养虫,最能体现水平和功底  *两虫落栅相争,必有胜负在神、色、形、相基本相似的工况下,斗的就是养功  *在两虫生死相博的状态下,那条虫多一口,那条虫少一口,就是检验养虫水平的标准  *神全气足,肉实钳老,斗口斗间,精忠报国,为养虫之道  *早秋大食静养,中秋配雌训斗,晚秋促食保温,为养虫之术  *要养好蟋蟀,主要取决于环境和饲养  *抓蟋蟀的虫友都知道蟋蟀喜欢干而不燥,润而不湿而且相对比较安静的环境  *然而,什么是干而不燥,润而不湿呢,举例说明,一堆土,抓在手里,使劲一捏,便能成团,往地上一扔,就会松散开来这就是润  *一堆石头或一堵砖墙,蟋蟀喜欢藏身于石头和泥土接触的部位或墙靠近墙脚部分,因为那部分润  *当地面很干而出现许多裂缝的时候,蟋蟀喜欢躲在裂缝的底部同样,因为那部分润  *这个润就是早秋蟋蟀赖以生存的必备条件之一  *根据这个特性,我们必须给蟋蟀创造这样一个干而不燥,润而不湿的环境,让它在这样一个比较接近自然条件的环境里,尽快地适应下来,并健康地生存下去,而不至于出现不断爬盆减食,甚至蹦跳的情况  *由于虫性差异以及虫的底板的差异,虫对盆的适应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判断一条虫是否适应盆的环境的简单方法,就是看它晚上在盆中是否起翅鸣叫只要它能鸣叫,那就说明此虫已适应了盆中的环境  *根据经验,大部分大翅及部分底板较嫩的虫和极少数的烈性虫服盆较差,会在傍晚及前半夜出现爬盆及蹦跳现象,其结果是伤爪花和跳破头  *对这部分虫饲养,必须先去除它爬或跳的空间和条件  *具体做法是用二号低盆,里面放满铃房或去除光滑外皮的竹管,这蟋蟀要么进铃房,要么站在铃房或竹管上面,它的双须已触及盆盖,根本就无空间可爬或跳了一、二天后,即可服盆  *不过,就我而言,我不喜欢爬盆的虫,那怕它的品相再好因为爬盆的虫多为扁薄之虫和底板不足之虫,很难有所作为  *凡大腰尖尾高厚之虫及底板老足之虫是不可能出现不服盆之现象的但是我明白,虫在盆中不爬不跳不等于就住的很舒服,而只是对盆的温度,湿度经受得住及较快适应而已  *就如过去我们给虫做笼型,底板老足的虫,在灯光烘烤下,做掉个十点、八点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上栅照常一口连着一口,重口频发底板差一点的,几点水分一扣,开始爬盆,草也不吃了经常做笼型的虫很快收身都不走长路  *虫为什么会不服盆呢?  *在长期的饲养虫过程中,我发现蟋蟀对温度和湿度非常敏感,温度高,虫的鸣叫频率就高,温度低,虫的鸣叫频率就缓慢盆中湿度低,虫会焦躁不安,就会乱爬,盆中湿度高虫感到舒适,就会起翅鸣叫  *很典型的是,当我们在产地,打开任何一只小罐,用草去打虫的牙,很少有虫不开口的,因为那是虫的天性但是在回家养了几天以后,有较大部分虫不吃草了其原因就是虫换了环境后温度变了、湿度变了,不适应、不舒服斗性变弱了,这种现象在一周至二周后慢慢地得以改善  *还有,每年会虫、斗虫,由于虫的数量多,总要从早上斗到下午,往往上午虫的斗性很足,而到下午,有相当部分的虫斗性变差,这主要是因为为了携带方便,大盒换小罐,或怕碰伤蟋蟀而取走了水盆引起的因为环境变了,湿度变了,虫的斗性也就变差了  *虫在地里生存,根据秋天自然条件,白天热,温度高湿度低晚上凉爽,特别是下半夜,温度低湿度大,露水嗒嗒滴,还有就是非常安静,没有声音那么在盆中怎样才能创造一个使虫感到适应和舒服的环境呢,这里首先要有个大环境,即养虫的房间  *和自然比较接近的养虫房间最好是通风的朝南房间白天关闭窗门,拉上窗帘,其作用是隔离噪音和避免阳光直射给虫创造一个安静养身的环境和湿度适宜的空间  * 晚上,让徐徐凉风吹入,随着温度的降低,盆的水份蒸发量也随之减少,到黎明前达到最佳状态这时,再不服盆的虫,也会在这个相对而言比较舒服的环境里安静下来  * 在这里问一下虫友们;您们见过凌晨爬盆的虫吗?为什么?因为凌晨的温度最低,湿度最大  * 在我国,农历的节气主要是以黄河流域为依据的,和长江流域有着较大的差异白露节气时,宁津早晨已有许多人穿棉大衣了,而上海赤膊短裤比比皆是  *白露、寒露、霜降这三个节气意味着一年中气温下降的过程和程度,也是水气从夏天的蒸发到秋天的慢慢地凝结、下沉的演变过程  *蟋蟀也就生存在这个气温从高到低,湿度从小到大的特定的秋季  *有了养虫的大环境,良好的养虫小环境也非常重要,这个所谓的良好的养虫小环境就是由我们用来养虫的盆的好与坏来决定的  *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很干燥的盆是不能养虫的,有异味的盆同样不能养虫的,因为我们知道虫喜欢在一个比较润的,比较干净的,比较安静的环境里生活  *但是怎样创造这样一个环境呢,我们可以从润、干净、安静这三个方面去关注一下  *首先是润的问题,润是一个形容词,不是量词,故只能用来定性,而不能用来定量  *我对盆的润的理解是:养虫先养盆,盆在户外放置3至5年,任凭风吹雨淋霜打,但里面不要装水,以免生长藻类阻塞盆壁的内部细小空间,从而降低盆的通透性这样处理过的盆的本身组织结构会产生一些变化,就好像我们金属材料专业中的铸件,出炉后放在野外,若干时间后,通过内部的显微组织的改变从而改变该铸件的内在质量或其他使用性能,这个过程称为退火,也称为时效处理  *我喜欢旅游,特别是一些文化传承沉淀比较深的地方一根包浆浓厚,历经数百年的房柱或石碑,第一眼的视觉效果就是润一间数百年的砖木结构老屋一进门第一感觉就是凉爽,这凉爽就是润的最好注释  *这房柱、石碑以及老屋都是经时效处理的产物  *盆经过几年的时效处理,而产生的这些内部的组织结构变化能起到一定的缓冲,调节温度和湿度的作用  *在饲养虫的过程中,随着空气中的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这种经过时效处理的盆能吸温去湿及降温吸湿进行循环热交换盆的时间越长,这种效果就会越好  *再加上盆中水碗中的水蒸发上升,形成气流对流换热,产生上热下冷的效果,湿度和温度都将随着大环境的工况得以调节  *我想,蟋蟀在这样一个能调节温度和湿度的环境里会感到比较舒服的  *在自然环境中,由于空间很大,区域很广,每一条虫,那怕底板再差的虫,都可以找到一个它认为湿度,温度都适合生存的区域或空间并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中觅食、成长、繁殖、直至死亡  *然而在盆中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养虫的房间,养虫的盆等等各种工况条件千变万化,对虫来讲,没有选择,这很残酷对底板好的虫来说,这盆的温度、湿度虽然和野外有差异,但尚然经受得住对不适应环境的虫来说只能采取离开,具体的表现就是在某个特定的它认为最不舒服时间段不停地爬或大力蹦跳  *综上所述保证虫能有一个润度的环境是一个首要条件,生存环境不好,虫整天想着逃跑,纵有山珍海味,它也无意去享用,三、五天一爬,爪翻、腰塌废了  *第二,我发现虫是非常喜欢干净的,在我年轻的时候,比较注重虫的品级胜负,而不注重虫的喂养有时师傅来看虫,就会批评到道:你看看这盆像什么东西,硬饭不拿掉,水浴里水发黄,盆底蟋蟀粪便到处都是,这样的环境,怎么养得好虫,到时间你怎么叫虫精忠报国呢,虫斗到关键时候,品级不输,但口发不足,就输在多一口少一口的问题上,而这一口或二口就取决于平时的养功如果让你天天生活在茅房里,你会舒服吗,蟋蟀和人一样,只是不会说话而已  *师傅的话非常有道理,一条虫是否能打足,是否能精忠报国,虽涉及许许多多的因素,然而喂养环境是其中的一个很重要因素  *在一般情况下,蟋蟀喜欢站在比较干净的地方,它拉屎有固定的区域,只有在虫不服盆的时候以及刚进盆的时候它会随地拉屎,还有受凉随地拉屎,在虫进盆一段时候后它拉的屎的形态变由液态变为固态,这时虫会将固态的粪便收集到某一不起眼,不重要的地方而在大部分区域则显得干净、清爽而那些把屎拉在饭盆水碗里的虫,绝大部分是不服盆,有病或底板不好的虫  *还有那些喜欢咬垫底纸,在饭盆水碗乱爬的虫,爪上,须上沾水沾食的不喜欢干净的虫,在盆中乱蹦,掉下来跌到水碗里使水四溅导致垫底湿答答一片的虫基本上都是无用的虫  *我养虫,虫一进盆便垫厚草纸,一星期换一次,效果很好  *厚草纸由于厚,对于过润的老盆以及过燥的新盆能起到一定的隔离和缓冲作用也能参与吸湿保温冷热交换,另外蟋蟀早秋进盆粪便多为液态状,厚草纸能起到吸收液态粪便的效果使盆保持干净,大大地减轻了养虫清洁盆的工作量  *蟋蟀喜欢干净,不仅仅局限于环境干净,还包含自身的干净  *前几年在宁津柴胡店赶集,天刚亮,虫特别喜欢逃,我在一大妈摊前刚一开盖,那虫就夺路而逃,三下二下就跳得很远了,那大妈嘴里一边嚷着,嘿,跑了,跑了,一边人就赶过去一会儿虫就被捕归案一看满头尘土,大妈说,嘿变成了泥猴了到下午我一觉睡醒那泥猴已经把自已整理的山清水绿了虽然小罐里没有水,然而虫有着一套自已清洁的方法  *我们在饲养虫的过程中也经常可以看到,有些虫在吃饱喝足后,悠闲地理理须,用前抱爪挠挠头,擦擦脸,用大跳蹭蹭背,清清尾锋做些自身的清洁工作  *但我从来未见过任何蟋蟀趴在水浴里洗澡的  *从小到师傅家去看虫听课,有时看师傅给虫洗澡,为防虫逃跑,师傅就用两块铺板一搭和房间的一个角形成一个方形,师傅短裤马甲,席地而坐一盆水,二只网,一叠草纸,一边洗,一边欣赏,享受的很,我则在外围和师兄一起把盆捧进捧出,虫是不让碰的  *师傅边洗边教诲,养虫人要勤奋虫是牲畜不会讲话的,但它和人一样的,天这么热,它会出汗,会难受所以要经常给它洗澡,你们看看,洗澡下来的水多么脏(有一层油污状),洗完澡虫多么舒服……  *蟋蟀要不要洗澡?我的结论是蟋蟀是不需要洗澡的  *首先我们知道蟋蟀是怕水的,我们捉蟋蟀的时候,它在洞里以为我们奈何不得它,其实一泡尿下去,二尾三尾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往外逃,我们在给虫洗澡的时候,虫一遇到水,第一反映就是蹭蹭奋力弹跳,逃命要紧而不会是一个猛子扎进水里享受一番畅游  *第二、虫呼吸的氧气是和我们人类一样的只能是空气中所含的氧气,对水中溶解氧是不能接受的,在水中一定的时间后会因缺氧而死  *第三、我们给虫洗澡,目的是什么  *在自然状态下,虫是不会爬到河里去洗澡的,因为它喜欢润的环境,而不喜欢潮湿的环境,更不喜欢水,这是一种天性,不会轻易而该变的至于虫遭到污染,那么它本身就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清洁本领,足以保持它能够正常的生存  *另外,最重要的是在我自已长期的养虫过程中从未发现因不给虫洗澡而发生虫养废或失性的例子  *在年轻时就想问师傅,为啥要给虫洗澡,虫洗完澡,水上飘着一层什么物质?这物质对虫的生存有什么影响吗?给虫洗澡,把虫按在水里几次为合适,按一、二下,怕虫身上的油污洗不干净,按多了,虫被灌了一肚子的水,虫在纸上拖尾拉水、擦肚子、擦屁股忙个不停,有时翅背有水溃,虫更是难受但怕师傅说人不洗澡难过吗之类的话,更怕师傅说我戆,这么浅的道理都不懂等,也就罢了  *我们常把受热闷过的虫称为出过汗了,其实这是虫在高温下脱水了,这类虫的表现就是色混、色糊,无精打采,胃口不好,基本报废,和洗澡没有任何关系  *综上所述,既然虫不喜欢水,而且讲不清楚洗澡给虫带来什么好处,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给虫洗澡呢?  *看来还是犯了想当然错误,人和虫还是有些差异的  *很多年前,看到山东王际云先生讲的一只小故事,有一位朋友委托他收一批虫,后因这批虫有桂花等情况,认为出虫地比较湿而不要这批虫了,无奈之下,王际云先生只好天天往里面塞点食,而不至于饿死没料到,后来这批虫中出了很大一批凶头  *这小故事引起了我的深思,并悟出了二个道理,一、虫要静养,二、尽量晚落雌,少落雌,甚至不落雌实践证明,效果显著  *我师傅很早就说,早秋虫要静养,要养爪、养牙、养肉身、养精气要少看,多喂,勤洗澡不动草,师傅的话很有道理 待续......,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蟋蟀能养几只?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蟋蟀能养几只(蟋蟀选养斗)

蟋蟀能养几只

选虫、养虫、斗虫、品虫,相互相成,缺一难成正果。  *在选虫、养虫、斗虫、品虫的四个环节,选虫易于养虫,养虫易于斗虫,斗虫易于品虫。  *在选虫方面,由于目前南、北虫友几乎都延用了老祖宗的比较相虫法,故在定量方面不能得以突破,因此对虫的研究到达一定程度后,都会遇到瓶颈问题而难以提高,形成一百步笑五十步的局面。  *具体表现为:当你从注重大价钱、大头、大牙、大脚势转为在几十、几百元中寻术平色平相全大不大,干老、细糯、追求虫的精、气、神的时候,当你在花了相对较少的钱而整体上风多一只的时候,说明您的玩虫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的水平。  *但想要在这基础上再要有所提高,那是相当困难的。这不是智商、努力方面的问题,而是因为这由研究的方法而决定的。虫的性质决定不会有大资金,高科技以及大团体介入的。只能是大样本,小投入,近千年的玩虫历史就是最好的注解。  *在斗虫方面主要是斗级别,更是斗概率,而虫的级别是相对的,是无限的。概率更是无法把控的。  *整个秋兴,产虫无数,大、中、小虫呈宝塔型。真正的虫王犹如福利的大奖,达几千万分之一。  *有可能你几十元、几百元钱就收了个虫王,而人花了几十万元钱,仅整棚虫好一点而已,虫王是没有的,这就是很残酷、很现实的概率。  *唯有养虫,最能体现水平和功底。  *两虫落栅相争,必有胜负。在神、色、形、相基本相似的工况下,斗的就是养功。  *在两虫生死相博的状态下,那条虫多一口,那条虫少一口,就是检验养虫水平的标准。  *神全气足,肉实钳老,斗口斗间,精忠报国,为养虫之道。  *早秋大食静养,中秋配雌训斗,晚秋促食保温,为养虫之术。  *要养好蟋蟀,主要取决于环境和饲养。  *抓蟋蟀的虫友都知道蟋蟀喜欢干而不燥,润而不湿而且相对比较安静的环境。  *然而,什么是干而不燥,润而不湿呢,举例说明,一堆土,抓在手里,使劲一捏,便能成团,往地上一扔,就会松散开来。这就是润。  *一堆石头或一堵砖墙,蟋蟀喜欢藏身于石头和泥土接触的部位或墙靠近墙脚部分,因为那部分润。  *当地面很干而出现许多裂缝的时候,蟋蟀喜欢躲在裂缝的底部。同样,因为那部分润。  *这个润就是早秋蟋蟀赖以生存的必备条件之一。  *根据这个特性,我们必须给蟋蟀创造这样一个干而不燥,润而不湿的环境,让它在这样一个比较接近自然条件的环境里,尽快地适应下来,并健康地生存下去,而不至于出现不断爬盆减食,甚至蹦跳的情况。  *由于虫性差异以及虫的底板的差异,虫对盆的适应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判断一条虫是否适应盆的环境的简单方法,就是看它晚上在盆中是否起翅鸣叫。只要它能鸣叫,那就说明此虫已适应了盆中的环境。  *根据经验,大部分大翅及部分底板较嫩的虫和极少数的烈性虫服盆较差,会在傍晚及前半夜出现爬盆及蹦跳现象,其结果是伤爪花和跳破头。  *对这部分虫饲养,必须先去除它爬或跳的空间和条件。  *具体做法是用二号低盆,里面放满铃房或去除光滑外皮的竹管,这蟋蟀要么进铃房,要么站在铃房或竹管上面,它的双须已触及盆盖,根本就无空间可爬或跳了。一、二天后,即可服盆。  *不过,就我而言,我不喜欢爬盆的虫,那怕它的品相再好。因为爬盆的虫多为扁薄之虫和底板不足之虫,很难有所作为。  *凡大腰尖尾高厚之虫及底板老足之虫是不可能出现不服盆之现象的。但是我明白,虫在盆中不爬不跳不等于就住的很舒服,而只是对盆的温度,湿度经受得住及较快适应而已。  *就如过去我们给虫做笼型,底板老足的虫,在灯光烘烤下,做掉个十点、八点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上栅照常一口连着一口,重口频发。底板差一点的,几点水分一扣,开始爬盆,草也不吃了。经常做笼型的虫很快收身都不走长路。  *虫为什么会不服盆呢?  *在长期的饲养虫过程中,我发现蟋蟀对温度和湿度非常敏感,温度高,虫的鸣叫频率就高,温度低,虫的鸣叫频率就缓慢。盆中湿度低,虫会焦躁不安,就会乱爬,盆中湿度高虫感到舒适,就会起翅鸣叫。  *很典型的是,当我们在产地,打开任何一只小罐,用草去打虫的牙,很少有虫不开口的,因为那是虫的天性。但是在回家养了几天以后,有较大部分虫不吃草了。其原因就是虫换了环境后温度变了、湿度变了,不适应、不舒服斗性变弱了,这种现象在一周至二周后慢慢地得以改善。  *还有,每年会虫、斗虫,由于虫的数量多,总要从早上斗到下午,往往上午虫的斗性很足,而到下午,有相当部分的虫斗性变差,这主要是因为为了携带方便,大盒换小罐,或怕碰伤蟋蟀而取走了水盆引起的。因为环境变了,湿度变了,虫的斗性也就变差了。  *虫在地里生存,根据秋天自然条件,白天热,温度高湿度低。晚上凉爽,特别是下半夜,温度低湿度大,露水嗒嗒滴,还有就是非常安静,没有声音。那么在盆中怎样才能创造一个使虫感到适应和舒服的环境呢,这里首先要有个大环境,即养虫的房间。  *和自然比较接近的养虫房间最好是通风的朝南房间。白天关闭窗门,拉上窗帘,其作用是隔离噪音和避免阳光直射。给虫创造一个安静养身的环境和湿度适宜的空间。  * 晚上,让徐徐凉风吹入,随着温度的降低,盆的水份蒸发量也随之减少,到黎明前达到最佳状态。这时,再不服盆的虫,也会在这个相对而言比较舒服的环境里安静下来。  * 在这里问一下虫友们;您们见过凌晨爬盆的虫吗?为什么?因为凌晨的温度最低,湿度最大。  * 在我国,农历的节气主要是以黄河流域为依据的,和长江流域有着较大的差异。白露节气时,宁津早晨已有许多人穿棉大衣了,而上海赤膊短裤比比皆是。  *白露、寒露、霜降这三个节气意味着一年中气温下降的过程和程度,也是水气从夏天的蒸发到秋天的慢慢地凝结、下沉的演变过程。  *蟋蟀也就生存在这个气温从高到低,湿度从小到大的特定的秋季。  *有了养虫的大环境,良好的养虫小环境也非常重要,这个所谓的良好的养虫小环境就是由我们用来养虫的盆的好与坏来决定的。  *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很干燥的盆是不能养虫的,有异味的盆同样不能养虫的,因为我们知道虫喜欢在一个比较润的,比较干净的,比较安静的环境里生活。  *但是怎样创造这样一个环境呢,我们可以从润、干净、安静这三个方面去关注一下。  *首先是润的问题,润是一个形容词,不是量词,故只能用来定性,而不能用来定量。  *我对盆的润的理解是:养虫先养盆,盆在户外放置3至5年,任凭风吹雨淋霜打,但里面不要装水,以免生长藻类阻塞盆壁的内部细小空间,从而降低盆的通透性。这样处理过的盆的本身组织结构会产生一些变化,就好像我们金属材料专业中的铸件,出炉后放在野外,若干时间后,通过内部的显微组织的改变从而改变该铸件的内在质量或其他使用性能,这个过程称为退火,也称为时效处理。  *我喜欢旅游,特别是一些文化传承沉淀比较深的地方。一根包浆浓厚,历经数百年的房柱或石碑,第一眼的视觉效果就是润。一间数百年的砖木结构老屋一进门第一感觉就是凉爽,这凉爽就是润的最好注释。  *这房柱、石碑以及老屋都是经时效处理的产物。  *盆经过几年的时效处理,而产生的这些内部的组织结构变化能起到一定的缓冲,调节温度和湿度的作用。  *在饲养虫的过程中,随着空气中的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这种经过时效处理的盆能吸温去湿及降温吸湿进行循环热交换。盆的时间越长,这种效果就会越好。  *再加上盆中水碗中的水蒸发上升,形成气流对流换热,产生上热下冷的效果,湿度和温度都将随着大环境的工况得以调节。  *我想,蟋蟀在这样一个能调节温度和湿度的环境里会感到比较舒服的。  *在自然环境中,由于空间很大,区域很广,每一条虫,那怕底板再差的虫,都可以找到一个它认为湿度,温度都适合生存的区域或空间。并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中觅食、成长、繁殖、直至死亡。  *然而在盆中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养虫的房间,养虫的盆等等各种工况条件千变万化,对虫来讲,没有选择,这很残酷。对底板好的虫来说,这盆的温度、湿度虽然和野外有差异,但尚然经受得住。对不适应环境的虫来说只能采取离开,具体的表现就是在某个特定的它认为最不舒服时间段不停地爬或大力蹦跳。  *综上所述保证虫能有一个润度的环境是一个首要条件,生存环境不好,虫整天想着逃跑,纵有山珍海味,它也无意去享用,三、五天一爬,爪翻、腰塌废了。  *第二,我发现虫是非常喜欢干净的,在我年轻的时候,比较注重虫的品级胜负,而不注重虫的喂养。有时师傅来看虫,就会批评到道:你看看这盆像什么东西,硬饭不拿掉,水浴里水发黄,盆底蟋蟀粪便到处都是,这样的环境,怎么养得好虫,到时间你怎么叫虫精忠报国呢,虫斗到关键时候,品级不输,但口发不足,就输在多一口少一口的问题上,而这一口或二口就取决于平时的养功。如果让你天天生活在茅房里,你会舒服吗,蟋蟀和人一样,只是不会说话而已。  *师傅的话非常有道理,一条虫是否能打足,是否能精忠报国,虽涉及许许多多的因素,然而喂养环境是其中的一个很重要因素。  *在一般情况下,蟋蟀喜欢站在比较干净的地方,它拉屎有固定的区域,只有在虫不服盆的时候以及刚进盆的时候它会随地拉屎,还有受凉随地拉屎,在虫进盆一段时候后它拉的屎的形态变由液态变为固态,这时虫会将固态的粪便收集到某一不起眼,不重要的地方。而在大部分区域则显得干净、清爽。而那些把屎拉在饭盆水碗里的虫,绝大部分是不服盆,有病或底板不好的虫。  *还有那些喜欢咬垫底纸,在饭盆水碗乱爬的虫,爪上,须上沾水沾食的不喜欢干净的虫,在盆中乱蹦,掉下来跌到水碗里使水四溅导致垫底湿答答一片的虫基本上都是无用的虫。  *我养虫,虫一进盆便垫厚草纸,一星期换一次,效果很好。  *厚草纸由于厚,对于过润的老盆以及过燥的新盆能起到一定的隔离和缓冲作用。也能参与吸湿保温冷热交换,另外蟋蟀早秋进盆粪便多为液态状,厚草纸能起到吸收液态粪便的效果。使盆保持干净,大大地减轻了养虫清洁盆的工作量。  *蟋蟀喜欢干净,不仅仅局限于环境干净,还包含自身的干净。  *前几年在宁津柴胡店赶集,天刚亮,虫特别喜欢逃,我在一大妈摊前刚一开盖,那虫就夺路而逃,三下二下就跳得很远了,那大妈嘴里一边嚷着,嘿,跑了,跑了,一边人就赶过去。一会儿虫就被捕归案。一看满头尘土,大妈说,嘿变成了泥猴了。到下午我一觉睡醒那泥猴已经把自已整理的山清水绿了。虽然小罐里没有水,然而虫有着一套自已清洁的方法。  *我们在饲养虫的过程中也经常可以看到,有些虫在吃饱喝足后,悠闲地理理须,用前抱爪挠挠头,擦擦脸,用大跳蹭蹭背,清清尾锋。做些自身的清洁工作。  *但我从来未见过任何蟋蟀趴在水浴里洗澡的。  *从小到师傅家去看虫听课,有时看师傅给虫洗澡,为防虫逃跑,师傅就用两块铺板一搭和房间的一个角形成一个方形,师傅短裤马甲,席地而坐。一盆水,二只网,一叠草纸,一边洗,一边欣赏,享受的很,我则在外围和师兄一起把盆捧进捧出,虫是不让碰的。  *师傅边洗边教诲,养虫人要勤奋。虫是牲畜不会讲话的,但它和人一样的,天这么热,它会出汗,会难受。所以要经常给它洗澡,你们看看,洗澡下来的水多么脏(有一层油污状),洗完澡虫多么舒服……。  *蟋蟀要不要洗澡?我的结论是蟋蟀是不需要洗澡的。  *首先我们知道蟋蟀是怕水的,我们捉蟋蟀的时候,它在洞里以为我们奈何不得它,其实一泡尿下去,二尾三尾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往外逃,我们在给虫洗澡的时候,虫一遇到水,第一反映就是蹭蹭奋力弹跳,逃命要紧。而不会是一个猛子扎进水里享受一番畅游。  *第二、虫呼吸的氧气是和我们人类一样的只能是空气中所含的氧气,对水中溶解氧是不能接受的,在水中一定的时间后会因缺氧而死。  *第三、我们给虫洗澡,目的是什么。  *在自然状态下,虫是不会爬到河里去洗澡的,因为它喜欢润的环境,而不喜欢潮湿的环境,更不喜欢水,这是一种天性,不会轻易而该变的。至于虫遭到污染,那么它本身就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清洁本领,足以保持它能够正常的生存。  *另外,最重要的是在我自已长期的养虫过程中从未发现因不给虫洗澡而发生虫养废或失性的例子。  *在年轻时就想问师傅,为啥要给虫洗澡,虫洗完澡,水上飘着一层什么物质?这物质对虫的生存有什么影响吗?给虫洗澡,把虫按在水里几次为合适,按一、二下,怕虫身上的油污洗不干净,按多了,虫被灌了一肚子的水,虫在纸上拖尾拉水、擦肚子、擦屁股忙个不停,有时翅背有水溃,虫更是难受。但怕师傅说人不洗澡难过吗之类的话,更怕师傅说我戆,这么浅的道理都不懂等,也就罢了。  *我们常把受热闷过的虫称为出过汗了,其实这是虫在高温下脱水了,这类虫的表现就是色混、色糊,无精打采,胃口不好,基本报废,和洗澡没有任何关系。  *综上所述,既然虫不喜欢水,而且讲不清楚洗澡给虫带来什么好处,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给虫洗澡呢?  *看来还是犯了想当然错误,人和虫还是有些差异的。  *很多年前,看到山东王际云先生讲的一只小故事,有一位朋友委托他收一批虫,后因这批虫有桂花等情况,认为出虫地比较湿而不要这批虫了,无奈之下,王际云先生只好天天往里面塞点食,而不至于饿死。没料到,后来这批虫中出了很大一批凶头。  *这小故事引起了我的深思,并悟出了二个道理,一、虫要静养,二、尽量晚落雌,少落雌,甚至不落雌。实践证明,效果显著。  *我师傅很早就说,早秋虫要静养,要养爪、养牙、养肉身、养精气。要少看,多喂,勤洗澡不动草,师傅的话很有道理。 待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