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成语典故62字(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

心存芥蒂“心存芥蒂”中的“芥蒂”本指细小的梗塞物,后来用以比喻心里的不满或不快这一成语指心里对人对事有怨恨或不愉快的情绪,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商丘成语典故62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商丘成语典故62字(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

商丘成语典故62字

心存芥蒂

“心存芥蒂”中的“芥蒂”本指细小的梗塞物,后来用以比喻心里的不满或不快。这一成语指心里对人对事有怨恨或不愉快的情绪。

典故出自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此赋作于司马相如游梁之时。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吴县)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作《子虚之赋》”,通过虚构的子虚、乌有二人的对话,表现出两种不同的使命意识。

《子虚赋》说:“楚使子虚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畋罢,子虚过姹(chà)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坐定,乌有先生问曰:‘今日畋乐乎?’子虚曰:‘乐。’‘获多乎?’曰:‘少。’‘然则何乐?’对曰:‘仆乐齐王之欲夸仆以车骑之众,而仆对以云梦之事也。’曰:‘可得闻乎?’子虚曰:‘可’……齐殆不如。于是齐王无以应仆也。’”

“乌有先生曰:‘是何言之过也!足下不远千里,来贶(kuàng)齐国,王悉发境内之士,而备车骑之众,与使者出畋,乃欲勠力致获,以娱左右,何名为夸哉!问楚地之有无者,愿闻大国之风烈,先生之余论也。今足下不称楚王之德厚,而盛推云梦以为高,奢言淫乐而显侈靡,窃为足下不取也。必若所言,固非楚国之美也。无而言之,是害足下之信也。章君恶、伤私义,二者无一可,而先生行之,必且轻于齐而累于楚矣。且齐东陼钜海,南有琅邪;观乎成山,射乎之罘(fú,山名);浮勃澥,游孟诸;邪与肃慎为邻,右以汤谷为界。秋田乎青丘,彷徨乎海外。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若乃俶傥瑰伟,异方殊类,珍怪鸟兽,万端鳞崪充牣其中,不可胜记。禹不能名,卨(xiè)不能计。然在诸侯之位,不敢言游戏之乐,苑囿之大;先生又见客,是以王辞不复,何为无以应哉!’”

这两段话说的是,楚王派子虚出使齐国,齐王调遣境内所有的士卒,准备了众多的车马,与使者一同出外打猎。打猎完毕,子虚前去拜访乌有先生,并向他夸耀此事,恰巧无是公也在场。大家落座后,乌有先生向子虚问道:“今天打猎快乐吗?”子虚说:“快乐。”乌有问:“猎物很多吧?”子虚回答道:“不,很少。”乌有问:“既然如此,那么乐从何来?”子虚回答说:“我高兴的是,齐王本想向我夸耀他的车马众多,而我却用楚王在云梦泽打猎的盛况来回答他。”而且说“‘我以为齐国恐怕不如楚国吧。’于是,齐王默默无言,无话回答我”。

乌有先生说:“这话为什么说得如此过分呢?您不远千里前来赐惠齐国,齐王调遣境内的全部士卒,准备了众多的车马,同您外出打猎,是想同心协力猎获禽兽,使您感到快乐,怎能称作夸耀呢!询问楚国有无游猎的平原广泽,是希望听听楚国的政治教化与光辉的功业,以及先生的美言高论。现在先生不称颂楚王丰厚的德政,却畅谈云梦泽以为高论,大谈婬游纵乐之事,而且炫耀奢侈靡费,我私下以为您不应当这样。如果真像您所说的那样,那本来算不上是楚国的美好之事。楚国若是有这些事,您把它说出来,这就是张扬国君的丑恶;如果楚国没有这些事,您却说有,这就有损于您的声誉。张扬国君的丑恶,损害自己的信誉,这两件事没有一样是可做的,而您却做了。这必将被齐国所轻视,而楚国的声誉也会受到牵累。况且,齐国东临大海,南有琅琊山,在成山观赏美景,在之罘山狩猎,在渤海泛舟,在孟诸泽中游猎。东北与肃慎为邻,左边以汤谷为界;秋天在青丘打猎,自由漫步在海外。像云梦这样的大泽,纵然吞下八九个,胸中也丝毫没有梗塞之感。至于那超凡卓异之物,各地特产,珍奇怪异的鸟兽,万物聚集,好像鱼鳞荟萃,充满其中,不可胜记,就是大禹也辨不清它们的名字,契也不能计算它们的数目。但是,齐王处在诸侯的地位,不敢陈说游猎和嬉戏的欢乐、苑囿的广大。先生又是被以贵宾之礼接待的客人,所以齐王没有回答您任何言辞,怎能说他无言以对呢!”

《子虚赋》是司马相如的不朽之作,因其中的“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后来便演化出了“心存芥蒂”这一成语。

来源:商丘网——京九晚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