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36章感悟大全(初解道德经72--何为自知不自见)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道德经第36章感悟大全?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道德经第36章感悟大全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注释]
1、民不畏威:威,指统治者的镇压和威慑。此句意为,百姓们不畏惧统治者的高压政策。
2、大威至:这个威是指人民的反抗斗争。
3、无狎:狎通狭,意为压迫、逼迫。无狎,即不要逼迫的意思。
4、无厌:无通“毋”表示禁止或劝阻,相当于“不要”;厌指压迫、阻塞的意思。
5、不厌:这个厌指人民对统治者的厌恶、反抗斗争。
6、不自见:不自我表现,不自我显示。
7、自爱不自贵:指圣人但求自爱而不求自显高贵。
8、去彼取此:指舍去“自见”、“自贵”,而取“自知”、“自爱”。
[通行版译文]
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不要逼迫人民不得安居,不要阻塞人民谋生的道路。只有不压迫人民,人民才不厌恶统治者。因此,有道的圣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也不求自显高贵。所以要舍弃后者(自见、自贵)而保持前者(自知、自爱)。
对这一篇文的解读,兜兜转转了一圈,我突然觉得“通行版”这一篇解读,才是最合适的。[捂脸][捂脸][捂脸]
这里,只多说一点“何为自知而不自见,自爱而不自贵”。
自知,是清楚的了解自己。放在这里,指教育君主要向圣人清楚知道自己手中掌握的权势,威力,而不滥用。
不自见,就是在不需要的时候刻意展现,只为了自己的私心杂念。自见,是指在没有外部客观需要的时候,自己拿出来炫耀,以期获得外部的反馈。
这里是教导君主,威能在当用时用,不用于私欲。也教导君主要看清自己的能力和欲望,不要让欲望蒙蔽,而滥用力量。
这里的核心是要君主像圣人一样,保持内心的清明。不要因为自己有了强大的力量,而产生妄念。
放在普通人身上,就是不要因为自己:学习到了某种强大的技能、或者获得了一笔巨大的财富、或者,拥有了美丽的容貌”或者,获得了一份难得感情等等,而心境不再安定。想要炫耀、想要表现、想要人人都羡慕、想要让天下人都知道自己的厉害。要明白,不管我们学到再多的东西、拥有再多的财富、拥有再美丽的容貌、获得再难得感情,我们本性都是一样的,并无增减。我们本身并不因得到什么,或失去什么而改变。所以,并没有需要炫耀的,更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自己的心境随得失起伏,妄念滋生。
自爱而不自贵,爱是心底的接纳、认可和珍视。自爱是从心底里接纳,认可和珍视这个做决定的自己。
当你想要拥有更强的力量时,是你不接受自己的弱小;当你想要变的更加美丽时,是你自己不接受自己的容貌;当你想要变得更加富有时,是你不接纳穷困的自己;而当你拥有了力量,拥有了美丽的容颜,拥有了大量的财富时,你满足了。你认可了自己的力量,认可了自己的容貌,认可了自己的财富,这时,你又觉得自己是不同的,自己是比别人更强大、更美丽、更富有的,你会觉得自己是高人一等的,是应当被仰望和有待的。如此,便是自贱和自贵,活在了大众共识的眼光和标准里,自性被蒙蔽。
每个人就像锅碗瓢盆,各有用处。如果,锅想要当碗,这是不自知。如果,碗因为不能炒菜而觉得低锅一等,这是不自爱。如果,盆因为自己比瓢装的水更多,就觉得高瓢一等,这就是自贵。
人之所以烦恼不断,就是因为,不自知,不自爱,容易自现,自贱,自贵。
自知是深刻的了解自己,是在时时刻刻的反观中一点点看清自己。自爱,是无条件的接纳。
圣人内心清明,不因得失变化而变化。看清自己接纳自己,珍视自己,却不自我表现,也不自觉高人一等。所以,君主需要自知,自爱,却不能自现,自贵。如此,百姓方能安居乐业,君主方能长治久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