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戒不是目的(持戒是保护不是束缚)

点击关注 及时了解万寿寺法事法务

持戒不是目的(持戒是保护不是束缚)(1)

“五戒”是一切诸戒的基础,一切戒必须从五戒筑起,如同我们盖房子,一定须把地基先打好。若五戒持不好,以后你能持什么戒呢?这是不可能的。佛陀制戒的目的,是希望佛弟子们能够持戒,因为“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一心持净戒,若能如法,个人能增长功德,团体则能和合安乐。

持戒不是目的(持戒是保护不是束缚)(2)

有的人认为持戒是一种不自由,而且有被束缚的感觉,其实是他不了解,戒并不是束缚,戒是自由的良药。就如同佛教里的三法印,也是佛教的防腐剂,若无戒,那么佛教就容易烂沙一把;教法教理若无三法印,那每个人就会各自一个样子无所依止。所以三法印是教法的防腐剂,戒则是团体与个人修养的防腐剂,可以不容易腐败,这是很重要的,千万不可认为无所谓。

持戒不是目的(持戒是保护不是束缚)(3)

你若误以为戒只是束缚,而以后不受持众戒,反而会被不自由所束缚;其实对戒了解的人,会当它是自由的良药,是真正自由的良药。比如说:国家有国家的法律,尤其是每个国家的法律也不相同。

但是对于守法的公民,无论法律多么严格,只要你肯守法,在你身上是不产生作用的;你若不去遵守,当然就会产生不良后果。国家有国家的法律,佛教有佛教的戒律。佛陀初成佛道,根本没有所谓的戒律,因为那时亲近他的出家弟子,或是在家居士素质都很好。后来弟子增多了,质方面渐差,所以才制定戒律。

持戒不是目的(持戒是保护不是束缚)(4)

不持守戒者,就会妄作恶业,导致产生两种不自由的身心果报,身受法律制裁,心自欺不安。因为要骗别人,必须先骗自己;你若不先骗自己,就无法去骗别人。怎么说呢?你要骗别人之前,你的心已经知道自己要去骗别人了,所以已经自己先骗自己了。自欺欺人,不自欺怎么去欺人?自己不先欺骗自己,怎么去欺骗别人呢?加上业力的因果报应,业力的因果轮回是很恐怖的,只是因缘未成熟,不是业力因果不报;等因缘成熟时,必然自受,绝对自受!这是佛陀在本缘经里提到的。

持戒不是目的(持戒是保护不是束缚)(5)

从过去的修行过程中来看,不管是对不对,是劝人的或是实际的姑且先不论,但事实上人在业力论当中一定要注意。佛教无灵魂论,但是佛教重视业力论,业力的行为要自己承受,自己做自己承受,谁会替你承受呢?没有人可以替你承受。所以因缘若到时,果报还自受,无人能替你承担,不要时间一到来便怨天怨地。这是希望我们先了知因、了知果,做每一件事情因果同时看,这会比较安全。

持戒不是目的(持戒是保护不是束缚)(6)

所以持戒是自由的,并不是束缚;何况无持“戒”,身心如何安“定”呢?如果说我今天不持戒,做了一件坏事情,看见人就提心吊胆,听人在说话也会心想:我是不是做了坏事让他知道了?还是我昨天在做坏事时,他看见了?于是内心产生不安。你的心产生不安,怎么能生定呢?心若持戒,不论什么事,即使天塌下来,也一样安心,因为没有违背自己的良心。做事不违犯一切道德范围自然心安,无论谁来都不会怕,也不会提心吊胆,所以心能安。

持戒不是目的(持戒是保护不是束缚)(7)

心安了之后就是持戒,然后定。心安之后,你减少紧张,放松你的身心,明觉清楚行住坐卧,自然慢慢生出定来;你心不安就不能定,不能定则生妄念紧张,那样如何将精神集中思惟甚深的缘起正法?缘起法甚深,并非简单懂一些名相就可以。阿难曾说了一句话:“缘起法很简单。”佛陀就说:“不是,阿难你别误解,缘起甚深,甚深!”所以佛法的三学“戒、定、慧”是有它相当周密的次第,不知者千万不可自作聪明,本末倒置,以为先修“慧”就不需要修“戒、定”了,这个就太天真了。你无戒心就不定,怎么能集中精神来思惟慧?你讲的不是慧,那只是世智辩聪,本末颠倒。如此邪见之人,永远是世间狂乱者,没有止息生死轮回烦恼的一日。

持戒不是目的(持戒是保护不是束缚)(8)

万寿信息公众平台 jl_wanshousi

持戒不是目的(持戒是保护不是束缚)(9)

添加18186830008 与您共证菩提

法雨甘露分享朋友圈福慧增长

持戒不是目的(持戒是保护不是束缚)(10)

万寿寺官方18186830008

万寿寺微信公众平台:jl_wanshousi

万寿寺地址:长春市高新北区北湖湿地公园北行

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