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我掉进了前夫挖好的陷阱(离婚前她卑微怯懦被丈夫嫌弃)

提起张幼仪,她的名气远不如林徽因,甚至不如上海滩名噪一时的交际花陆小曼。

知道她的人,也多半会称她为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但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张幼仪享年88岁,他与徐志摩的婚姻仅仅维持了七年而已,共同生活的时间更是不足五年,与徐志摩在一起的时间不足她生命的十分之一。死后,她的墓碑上刻着“苏张幼仪”,不沾“徐”字半分。

如果没有徐志摩,张幼仪会成为那个上海滩名震八方的商界女大佬吗?答案不得而知。张幼仪曾经说过,她的生命分为两段,去德国以前,什么都怕;去德国以后,无所畏惧。

因为徐志摩的缘故,张幼仪去了德国,从此改变了自己一生的命运,从这点意义来说,也许正是徐志摩当年的薄情寡义才成就了后来的张幼仪。

扯得远一点,有人说徐志摩是“渣男”,主要原因是因为徐志摩婚内爱上了林徽因,大胆追求并逼迫身怀有孕的张幼仪离婚的事情。

这一点,其实徐诗人也有点冤枉,毕竟张幼仪并不是徐志摩自己选的妻子,而是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安插给自己的妻子。

从见张幼仪照片的第一眼甩下那句“乡下土包子”开始,自始至终,徐志摩没有一刻爱过张幼仪,甚至是无尽的嫌弃。

离婚后我掉进了前夫挖好的陷阱(离婚前她卑微怯懦被丈夫嫌弃)(1)

离婚后我掉进了前夫挖好的陷阱(离婚前她卑微怯懦被丈夫嫌弃)(2)

徐志摩和张幼仪的婚姻还要从1915年讲起,彼时张幼仪年方十五。张家是当时江苏的大户人家,她的两个哥哥都在政府任要职。

四哥当时发现了一位才华横溢,前途不可限量的青年学生,他便是徐志摩。徐家当时也是富贾一方的大户,名下有多个产业。徐张两家可谓门第相当,强强联合。

结婚那天,张家为幼仪准备了十里红妆,许多家具更是从欧洲特意买来的。徐家当然也没拖后腿,喜宴几百席,当地的政商名流悉数到场。

与白天风风光光热闹非凡的喜宴相比,徐志摩与张幼仪的洞房花烛夜则是冷冷清清。张幼仪一个人盖着红盖头怀着娇羞和忐忑的心,等待着自己夫君深情地掀开盖头。

然而,徐志摩在众人的劝解之下极不情愿地入了洞房,完成任务一般行了洞房之礼。此时的张幼仪懵了,父母只教给她如何服侍丈夫、孝敬公婆,打理家务,却没有教她,丈夫不喜欢自己怎么办?

张幼仪终究是个大家闺秀,贤良淑德,在徐家操持家务、任劳任怨,任凭徐志摩百般嫌弃,百般不耐烦,她总想着有了孩子就好了。

终于,结婚三年后,张幼仪生下了大儿子阿欢,她以为自己终于拨云见日,徐志摩看在孩子的份儿上也该待见自己了。

离婚后我掉进了前夫挖好的陷阱(离婚前她卑微怯懦被丈夫嫌弃)(3)

可是,徐志摩终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公子哥,孩子出生了,他完成了父母交代的任务,终于可以逃离家庭,远走高飞了。此时,徐父徐母也没有理由再绑住他,徐志摩踏上远洋邮轮去英国了。

徐志摩去了英国,张幼仪在国内养育孩子、孝顺公婆,两人书信往来甚少,幼仪也感受不到丈夫对自己和孩子有半点牵挂。

徐父徐母也觉得这样不是长久的办法。迫于父母和幼仪二哥的压力,徐志摩同意张幼仪去英国与他团聚。

张幼仪是欢喜的,终于要和丈夫团聚了。她特意买了几身漂亮的衣服,踏上了英国的邮轮。足足在大海上飘了一个月,幼仪把胆汁都要吐尽了,终于船到了英国。

张幼仪一眼就望到了来码头上接自己的丈夫,倒不是因为徐志摩帅气逼人,在人群中扎眼,而是在所有来接船的人中,他是唯一一个满脸写着不情愿的人。

幼仪上了岸,徐志摩接过行李,自顾自地大步朝前走,幼仪碎步紧追着。没有直接回家,徐志摩带张幼仪到服装店买了洋衫、洋袜和洋鞋,这很明显,他嫌弃幼仪太土了。

离婚后我掉进了前夫挖好的陷阱(离婚前她卑微怯懦被丈夫嫌弃)(4)

离婚后我掉进了前夫挖好的陷阱(离婚前她卑微怯懦被丈夫嫌弃)(5)

徐志摩去学校,张幼仪就待在家里收拾家务,给徐志摩做饭。徐志摩始终拒绝与张幼仪交流,有时张幼仪试图开口,徐志摩一个眼神过来,张幼仪便欲言又止了。

因为那眼神仿佛就在告诉幼仪:你懂什么?有什么好说的!但徐志摩的书桌上却摆着一摞一摞的情诗,幼仪明白,他心中有别人了,此人便是林徽因。此时,徐志摩正在热烈地追求林徽因。

不巧,张幼仪又怀孕了,她试图用孩子来迎接转机。但徐志摩知道后,只冷冷地说:打掉!在当时的医疗水平下,堕胎是很危险的。张幼仪说:“听说有人打胎死掉的”,“还有人坐火车死掉的,你怎么还坐火车?”徐志摩冷冷地说。随后的几天,徐志摩就失踪了。

过了几个星期,徐志摩托人给张幼仪带口信:你能不能不做徐太太,只做徐家的儿媳妇?这是什么混账逻辑?徐志摩提出离婚,张幼仪不肯。

肚子越来越大,临近产期了,徐志摩也并未出面照顾。张幼仪在异国他乡举目无亲,只好向在德国的四哥求助。

四哥把她接到德国,幼仪在那里生下了小儿子彼得。小彼得两个月时,幼仪同意了徐志摩的离婚请求。

离婚后我掉进了前夫挖好的陷阱(离婚前她卑微怯懦被丈夫嫌弃)(6)

这成为中国历史上依据《民法》进行西式离婚的第一案。即使离了婚,徐父徐母也定期给张幼仪和彼得寄生活费。

张幼仪在德国生活期间发现,华人圈里的太太们,都在拼命学习。自此她发现了自己生命中的光束,她一边带孩子,一边学习德语。

无奈命运多舛,彼得从小体弱多病,两岁时病死了。经历了离婚和丧子之痛的长幼仪,此时变得坚强无比。如她自己所说:去德国之前,什么都怕;去德国之后,无所畏惧。

1927年,张幼仪回国,凭借一口流利的德语,被聘为东吴大学的德语教授。1928年,张幼仪被聘为上海女子商业银行的副总裁。他们把张幼仪找来,是希望她帮助他们摆脱连年亏损的困局。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和掌握银行的业务,张幼仪把办公桌搬到了办公室的最里面,这样可以实时观察银行的业务动向,在她努力下,上海女子商业银行终于扭亏为盈,利润逐年上涨,而张幼仪也迎来了自己开挂的后半生。

除了担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的副总裁,她还担任了上海云裳服装公司的总经理。说起这个云裳服装公司,还是有点意思,它正是张幼仪的哥哥和徐志摩共同创办的,至此,张幼仪和徐志摩成了早期的中国合伙人。

离婚后我掉进了前夫挖好的陷阱(离婚前她卑微怯懦被丈夫嫌弃)(7)

离婚后我掉进了前夫挖好的陷阱(离婚前她卑微怯懦被丈夫嫌弃)(8)

再说说徐志摩这边。

林徽因终究不是和徐志摩一样的恋爱脑,显然,她也爱过徐志摩,但她明白爱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她和徐志摩不适合生活在一起。所以她拒绝再见徐志摩,并且写了分手信,后来嫁给了志同道合的梁思成。

追求林徽因不成,徐志摩又和上海滩著名的交际花陆小曼走到了一起。徐志摩和陆小曼还是有共同点的,那就是他们都是随心所欲的恋爱脑。这一点,他们出奇地贴合。

但陆小曼爱慕虚荣、整天吃喝玩乐,和徐父徐母在一起住了不到一个月便闹崩了。徐父徐母来投奔张幼仪,他们说,她是他们唯一承认的儿媳妇。同时,他们还买下了张幼仪家的地,盖了房,和她共同生活。

陆小曼的生活奢侈无度,徐志摩虽然才华横溢,但也只是个教书的,他哪能付得起陆小曼的生活开销?

更何况,陆小曼后来又跟翁瑞午学会了抽大烟,徐志摩的生活更是捉襟见肘,只好奔波于北平、上海几地赚课时费。

离婚后我掉进了前夫挖好的陷阱(离婚前她卑微怯懦被丈夫嫌弃)(9)

没过多久,徐志摩搭乘的飞机撞山坠毁,徐志摩也因此一命呜呼。听到这个噩耗,陆小曼六神无主,甚至不敢去认领徐志摩的遗体。

这时候,张幼仪又出现了,他让儿子和八弟张禹认领了徐志摩的遗体,并主持了徐志摩的公祭,还为徐志摩立了墓碑,墓碑上刻着:诗人徐志摩之墓。

徐志摩死后,徐父徐母一直同张幼仪生活在一起,二老最终也是张幼仪送的终。二老死后,张幼仪的儿子成了徐家唯一的合法继承人,继承了徐家所有的家产。

世人都说张幼仪大度,徐志摩死后,陆小曼没有经济来源,张幼仪每月给陆小曼寄生活费,直至陆小曼去世。

但其实,陆小曼作为徐志摩的遗孀,徐家也有义务给生活费。张幼仪不过是替徐家做了这件事情。

“不做徐太太,只做徐家的儿媳妇”徐志摩这无理的要求,最终还是被张幼仪践行到底。这格局这胸怀,至今仍可成为女性的楷模。

离婚后我掉进了前夫挖好的陷阱(离婚前她卑微怯懦被丈夫嫌弃)(10)

离婚后我掉进了前夫挖好的陷阱(离婚前她卑微怯懦被丈夫嫌弃)(11)

1949年,张幼仪的哥哥被定性为反革命,张幼仪举家移民香港。1954年,张幼仪征得儿子和哥哥的同意嫁给了邻居苏医生。

苏医生性情温和,待幼仪若宝。婚后,两人共同去了英国,在剑桥大学里,张幼仪再次看到了她和徐志摩曾经居住过的房子,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曾这么年轻过。两人共同生活了十八年,苏医生去世。

张幼仪便搬到美国和儿子一家团聚,1988年,张幼仪逝世于纽约,她的墓碑上赫然刻着:苏张幼仪!

这一定是张幼仪心灵最后的归属地,这归属地终究还是姓苏不姓徐。张幼仪是勇敢的,无畏的,敢成为中国离婚第一人。

她的前半生主宰在别人手里,后半生掌握在自己手里。

人这一辈子难保所遇皆良人,不能改变所遇,但可以改变自己。如果离婚后,张幼仪选择回到自己家里,那么等待她的是父母安排的另一桩婚姻,这次又能遇见什么人,遇见怎么样的家庭,完全就像拆盲盒。

幼仪不愿意再这样成为生活的木偶。她觉悟了,学习德语,掌握一技所长,为她将来回国后,独立生活创造了条件。也为自己日后开挂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离婚后我掉进了前夫挖好的陷阱(离婚前她卑微怯懦被丈夫嫌弃)(12)

都说女人过了三十岁会越来越缺乏安全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

但有一点,女人的安全感,女人的底气永远是别人给不了的。父母是真的爱你,但靠不了父母一辈子,或许老公是真的爱你,但爱情这东西好是好,却有保质期,保质期一过难免变味。

这一点张幼仪似乎已经用她的一生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的答案。女人一生的安全感,其实来源于自己不停地学习,不停地进步与自我修正,当一个女人能在这个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又何惧任何人会离开自己?又何惧于发生各种变故?既然阻止不了变故的发生,那就让自己拥有面对变故的能力和心理素质。

人这一辈子看似这这那那,纷繁复杂,其实就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做好自己,自己捋顺了,万事也就迎刃而解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