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早搏与房性早搏哪个比较严重(听说室性早搏比房性早搏更可怕是吗)
关于早搏,经常关注心脏健康科普的读者对其并不陌生,早搏,也叫期前收缩,可以理解为心脏在正常的节律下提前跳动。早搏,常为心脏内某一部分的兴奋性过高而引起,根据兴奋点起源部位不同可以分为房性早搏(房早)、室性早搏(室早)以及交界性早搏,其中以房早和室早多见。
在临床诊疗中,经常有患者拿着心电图问医生:
医生,我有早搏要不要紧?需不需要吃药?
医生,我这次是室早,之前是房早,是不是严重了?
医生,我的动态心电图报告里面室早这么多次,会不会对心脏有危害?
认识房早和室早
房早,即房性期前收缩,是指起源于窦房结以外心房的任何部位的心房激动。正常成人进行 24 小时心电检测,约 60% 的人有房性期前收缩发生。少量偶发的早搏一般无明显不适症状,无需特殊处理,可以继续观察。当房早次数达成千上万次时,就会引起明显心悸、胸闷、头晕不适,心脏有“停跳感”,搭脉搏有间歇停顿。
箭头所示为房性早搏
房早的病因有很多,包括:1.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如嗜酒、吸烟、喝浓茶、大量饮用咖啡等不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2.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肺心病等心脏疾病均可引起;3、生理性因素如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身体过度疲劳、消化不良以及焦虑等诱因,可能会引发生理性房室早搏的情况出现;4、内分泌疾病:比较常见的和房室早搏有关的内分泌疾病主要包括肾上腺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等。同时,频发的房早可引起房性心动过速甚至心房颤动等其他更为严重的心律失常,常作为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出现的先兆。
室早,即室性期前收缩,是指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过早发生的,提前使心肌除极的心搏。正常情况下,心室持续规律的收缩维持了心脏最基本的泵血功能,当室早发生时就会影响心室正常收缩。一般偶发的室早不会引起任何症状,但室早频繁出现或者持续存在时,可导致心排量减少,从而引起有心悸、胸闷、乏力、头昏、出汗、心绞痛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影响心脏功能,甚至出现晕厥。
箭头所示为室性早搏
室早的病因有很多,除了上述常见可能引起的早搏因素之外,室早也可见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二尖瓣脱垂、洋地黄或奎尼丁中毒、低血钾等患者。
早搏的危害偶发的早搏一般症状不明显,对心脏影响不大,不必过于担心,定期随访观察心电图即可。如果早搏次数明显增多,那就需要引起重视,及早就诊治疗。
频发早搏危害较大,需要及时处理,无论是室早还是房早,当发生次数大于千次以上就需要引起重视。频发的早搏除了会使患者感觉到明显的不适,影响生活质量之外,更加重要的是长期的心脏收缩节律异常会导致心脏的结构发生改变,导致心功能下降。
由于心室的主要功能是将血液泵出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因此频发室早可能会影响心室结构、心脏功能,影响血流动力学,危害相较于房早更大。
虽然频发室早危害相较于房早更大,但却不是否定频发房早的危害。房早次数达成千上万次就可能是房性心动过速、房颤的先兆,同样也会影响心房结构,严重威胁患者的心脏健康。因此,两者的危害均不可小觑。
早搏的处理
偶发的早搏多由于过度劳累、压力多大、精神紧张,或者饮用浓茶、咖啡等食物引起,一般去除上述诱因,注意休息,无需药物处理,也无需过度反应,继续观察即可。
对于频发早搏需要及时处理,包括药物治疗及微创手术介入治疗。当24小时内的早搏次数不超过5000次(约为总心搏数的5%),且心悸有心悸症状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建议指导下服用美托洛尔片等药物改善症状。但当24小时内超过5000次(约为总心搏的5%),甚至出现上万次以上的早搏,不论患者自身是否有症状,其潜在的危害都不容忽视,需要及时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缓解症状,短期内减少其早搏数量,但长期药物治疗可能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对于该类患者我们建议进行射频消融术。通过射频消融微创手术能治疗大部分频发的房性早搏及室性早搏,特别是对于单源性早搏的患者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阅读了以上关于早搏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早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因此,无论是有心悸症状的患者检查心电图发现早搏,还是体检时无意间发现早搏,不必过于惊慌,可以来我们的心律失常门诊进一步检查评估,积极复查观察,及时治疗,避免频发早搏所带来的危害。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