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用多久普及了垃圾分类(从德国的垃圾分类说起)
整个夏天,全国人民都在围观魔都人民的垃圾分类,各种段子层出不穷。大家对垃圾分类特别的不适应,一个朋友还发短信问我,听说德国早就垃圾分类了,怎么才能搞定,是不是特别复杂?
垃圾分类
在德国生活,第一件事是要学会垃圾分类,时间久了,自然就习惯了。
我查了下相关资料,觉得有必要把德国垃圾分类的历史和其中很有借鉴意义的措施写下来。
1 德国垃圾分类的历史对今天的德国人来说,垃圾分类是理所当然的。
但短短三十几年前,德国还是个"随手一扔"的社会:买、用、扔三部曲。直到生活富裕带来的垃圾越来越多,才出现垃圾回收的理念。
直到1970年代末,德国才开始在街头摆放玻璃瓶回收桶。1980年代中期开始摆放纸类回收桶。直到1980年代末,居民垃圾还是堆放在垃圾场的,一小部分进行焚烧。1992年,新的垃圾焚烧设备开始使用,当时德国的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还处于发展初期。尽管已有玻璃和纸张的回收,但直到1992年《包装法》的生效,包括可回收塑料垃圾在内的分拣系统才广泛实施。又过了一些时间,才增加了可降解生物垃圾的分类。垃圾分类回收的理念变成了现实。
如今走在德国的生活小区,可以看到各家各户门前放的各种颜色的垃圾桶,有装生物垃圾的,装纸垃圾的,装不可回收垃圾的,还有装可回收垃圾的。
德国到处可见各种颜色的垃圾桶
各个超市也有专门收电池的盒子。另外电器等东西要送到专门的地方。大型家具要联系专门机构越好时间来收。不同的地方还有专门的玻璃回收站。
不同颜色的玻璃回收
2 垃圾回收是高科技
垃圾回收
垃圾分拣一直非常困难:如果垃圾分类的纯度不够,还是没办法回收利用。比如,酸奶盒属于塑料垃圾,上面的膜盖却是铝制的。怎么分拣呢?
最早德国也是采用人工分拣,许多人站在传送带上,手工分拣。但这太费功夫了,成本太高。后来业界开始尝试借鉴矿山、农业机械技术,比如震荡筛检机,可以用于把煤炭或土豆按不同的大小分拣出来。
随着时间的流逝,分拣技术越发成熟,比如,可以用红外线、磁铁对包装进行分类。
与此同时,计算机的运算能力越来越强,如今,可以在几秒之内把不同的塑料、金属分开。
德国越来越多的法律法规出台,这让垃圾回收已成为一个高科技行业。研究者和工程师一方面改良回收技术,另一方面也对产品进行设计、让其更易于回收。这使得过去10多年来,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大大增加,据报道,2016年德国国家官方回收率为45%。
3 至今,小小一个牙刷的处理也是大问题即使在德国推行垃圾分类三十年,也有很大部分的垃圾错扔情况。
比如我一直以为牙刷是可回收垃圾,而且牙刷的包装盒上画了回收标志。现在整理资料时,才看到有文章说,牙刷是不可回收垃圾。
那为何塑料牙刷却不能算是塑料垃圾呢?这里有法律与技术两方面的原因。
德国的《包装材料管理条例》只是要求相关的生产企业应当共同斥资,为其产品的塑料或金属包装材料建立一套社会化的回收体系,这些包装材料上也会印有相应的回收标记。然而,牙刷不属于包装,自然也就不属于为包装垃圾而建的黄色垃圾回收体系。
牙刷的手柄和刷毛是用两种不同的塑料制成的,分拣装置无法正确识别,清洗、分离、提纯也需要耗费不少能源以及资金。相比之下,还不如把这些塑料焚烧掉,无论从经济上还是环保上都是划算的。
专家指出,把回收价值较低的塑料焚烧,并非浪费;"和每年在汽车发动机里烧掉的石油资源相比,焚化炉里废塑料对应的石油资源真的只是一点点。"
4 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我们可以看看德国日常的一些措施,如何鼓励民众来处理垃圾。
a押金体系
这个主要是用于矿泉水瓶和啤酒瓶的回收,如果饮料瓶上有这个标志,在购买的时候,顾客已经为塑料瓶付了押金的。喝完以后,可以到任何的大小生活超市自动机器上退还的。
饮料瓶的退还系统
b从孩子抓起,提高全民意识
很多的图画书里面就会有垃圾分类的内容。有些幼儿园也会专门组织孩子学习垃圾分类。
从小教孩子垃圾分类
5 垃圾处理任重道远从1950年到2015年,全球共生产塑料83亿吨,相当于平均每人一吨以上。塑料制品中的绝大多数由一次性产品及包装用品构成。而塑料垃圾山在不断增高:仅饮料商可口可乐每年便用掉880亿个一次性塑料瓶,若连接起来,其长度相当于地球到月亮来回31次。
虽说德国2016官方公布的回收率相对较高,为45%,但该数字却掩盖了下面一点:它表示的只是回收企业收到的垃圾量,并不反映实际回收处理后的"出品"。若以回收处理后的塑料产品为计算基础,则德国每年重新利用的旧塑料只占回收总量的15.6%。
塑料王国
看过王久良的记录片垃圾围城和塑料王国,觉得垃圾处理问题将是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
现在很多的科学家的研究表明,从海洋到陆地,塑料微粒已经污染到深海鱼类和陆地动物体内,现在就连我们日常的饮用水中也不可避免了。这正是应了那句话:你扔掉的塑料垃圾,终被你吃进了体内。
我们的地球美丽无比,她是我们人类唯一的家。而如今,它生病了,满目疮痍,伤痕累累,是因为你,也是因为我。也许每个人投入一点力量,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也许我们还能挽回垃圾吞没地球的命运。这些改变,也许晚了,也许还不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