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螺髻佛造像(庄严法相佛造像赏析)
“从来修佛果者,六度为先;成佛因者,造像第一。”在中国这个以大乘佛教为主的国家,佛教造像是传播佛法的重要手段之一,历代造立佛像以弘法传道延绵不绝。
鎏金铜佛立像
鎏金铜佛立像, 真如塔出土,通高13.2厘米。铜质,通体鎏金。左手施无畏印,右手自然下垂,跣足立于台座上。台座为束腰式双层莲花座,下接六棱形基座。与大多数造像不同的是,此尊佛像背面平削,从侧面看呈“S”形,造型独特。袈裟样式较为少见,背面的造型更是独具特色,可初步判断这尊佛像年代为唐代。
漆金木雕释迦牟尼坐像
漆金木雕释迦牟尼坐像,高71.5厘米。整尊佛像为木胎漆金,头饰螺发,肉髻低平。面相丰润,前额宽广,双目细长低垂,鼻梁修长,大耳垂肩,神情静穆慈祥,神态端庄稳重。佛像外部轮廓呈等腰三角形,比例均匀,结构合理。身着袈裟,边褶宽大,复杂繁密的衣褶生动地表现了衣服的质感。佛像双手置于腹前结禅定印,全跏趺坐于裙褶上。佛像雕刻手法简约,造型规整,线条流畅,优雅生动,具明代造像特点。
描金木雕观音坐像
描金木雕观音坐像, 高39.5厘米。观音发髻高盘,面形长圆,脸相丰腴。法相慈祥庄严,眉间嵌银珠白毫,双目低垂,宽鼻小口,嘴角上扬似微笑,护佑众生神韵自然流露。身着宽袖垂领衣,胸饰璎珞。右腿支起,右手放在右膝上,左腿盘起,左手掌心撑地。此观音坐像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代“石叟”款铜观音菩萨坐像极为相似,身躯造型完美,制作精细,造型端庄,比例匀称,体态优美,神态安详,犹如仕女形象,具有明显的世俗化特征和明代造像特征。
鎏金铜药师佛坐像
鎏金铜药师佛坐像, 高21厘米。铜质,通体鎏金。左手于腹前结禅定印,右手作施胜印,结跏趺端坐,为药师佛的重要标识。其躯体挺直,肩胸宽厚,整像形体硕大,材质厚重敦实。这尊药师佛像为明代中原佛教造像的典型样式,衣纹铸刻也以中原写实技法为主,衣缘处錾刻繁复缠枝花纹,衣纹曲走流回自然,凸显衣料的质感。本尊造像是一件风格独特的汉传佛教造像精品。
鎏金铜佛坐像
鎏金铜佛坐像, 泗洲塔出土,通高3.1厘米,重10克。铜质,通体鎏金,五官端正,双目微睁俯视作内省状,鼻梁挺直呈三角状,双唇紧抿,大耳紧贴两颊。着袒右肩式袈裟,不表现衣纹,仅以边缘饰连珠线来表示织物的存在。左手结禅定印托钵,右手抚右膝上,掌心内向作触地印,结跏趺坐于仰覆莲式的束腰莲花座上。莲花座下缘有一圈连珠纹。这尊佛像具有明显的藏传佛教特点,像虽小却也难掩精美。时代应为清代。
鎏金铜菩萨坐像
鎏金铜菩萨坐像, 精严寺拨交,底径8.8、高15厘米。铜质,除头发外通体鎏金。面短宽丰圆,低头略侧,嘴微张。梳盘顶髻,赤身披袒,右肩袈裟,颈画三道肉纹,挂串珠,套臂钏、手镯,束腰下着裙裤,右臂上弯,掌心向左,左手施说法印。赤足一腿盘起半坐于仰莲座上,另一腿弯踏荷叶底,荷叶底圈有刻文“胡父明作”。时代应为清代。
荚苎木胎接引佛立像
荚苎木胎接引佛立像, 高26厘米。此件佛像比例法度严谨,具清康熙宫廷风格。佛像采用荚苎工艺,既保持木雕的纹路细腻、又使造像更具有神韵。“荚苎”工艺是一项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制作考究,质量上乘。它世代相传,是民间工匠长期积累出的一种独特的装饰技艺。其整个制作过程全是手工操作,因此技术要求相当高,在取材和用料上十分讲究。荚苎的成品主要用于佛教造像等,具有经久不蛀、光泽润亮、不开裂、不变形的特点。
漆金铜释迦牟尼立像
漆金铜释迦牟尼立像, 高19.5厘米。铜质,通体漆金。此尊佛像精雕细刻,从衣纹等处可以看出具有明显的乾隆时期铜佛造像风格。此尊佛像曾为张乃燕所藏。张乃燕,字君谋,张静江之侄,先后任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教授,曾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江苏大学及中央大学校长,在史学方面颇有研究,著有《世界大战全史》,包括《希腊史》、《罗马史》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文藏】头条号!
漫谈:古玉做旧技法
被盗墓贼窃取 又失而复得的珍贵文物
欲知晓更多精彩内容请前往App Store或应用宝下载《收藏家》杂志App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