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址风水知识 营造里的选址原则

营造里的选址原则

物竞天择的过程是严酷的,在人类选择生存环境的进程中,历史也选择着各种环境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活动。遗存至今的相地建城建村的丰富实例,便是这种选择的结果,也是古人相地选址的智慧的结晶。

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重大差异,在南北方不同地区,相地选址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在南方多雨的丘陵地带和北方瞬时降雨量甚大的黄土地带,避水患防止滑坡和泥石流是极重要的。在西北年降雨量极少的地区及某些高山地区,近水利是生存的首要条件,西北与西藏某些寺庙选在水源近旁,甚至建在水源之上即是证明。在选址问题上,当代环境科学各相关专业,如水文、地质、气象、岩土等无论在理论层次上还是定量分析的深度上,皆非昔日知识可以同日而语。然而中国古代环境分析中重整体、重关系、重小环境和小气候,同时又重视社会心理影响的特色及其直观简单的观察分析方法,仍是当代环境科学值得借鉴与学习的。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古代建筑营造的选址原则。

选址风水知识 营造里的选址原则(1)

(2)防卫性好。

"若造都邑,则治其固与其守法"。都邑如此,村镇亦然,提高防卫性能,是古代人类社会中对防止外部侵袭,包括军事侵袭的基本聚落环境要求,因而多选取易守难攻、通道数量有限、便于控制与防御的地带,例如新疆交河故城,南北两侧为沟壑;重庆云阳盘石城与之相似,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形势。在平原地带就通过工程手段兴建城墙和护城河提高防卫性。在江南丘陵地带的村落,利用山水为屏障,如浙江永嘉的蓬溪村与鹤阳村,仅以一条道路(古代为栈道)与外界相通,平原地带则修建寨墙与堡墙或利用河网作防御用。

选址风水知识 营造里的选址原则(2)

(3)交通通畅,供应有保障,这一点在较大的消费性城市尤为重要。

在自给自足的村落中选址注重村落在防卫圈内有足够的可耕地,江南不少村落甚至通过建造城寨将可耕地圈人寨内,然而,对于稍大一点的县城,州府城,以至都城,是不可能做到自给自足的。因而保证有可靠的补给线和补给基地是城市选址的必要条件,中国古代大宗货物的运输主要靠水运,因而与近水利的原则相结合,在可通船的河岸上选建城市成了选址的重要原则,当这一点无法满足时就通过修筑运河来改善水网系统。中国历史上都城不断东移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生态变化,河道淤塞,水运线路中断等原因所被迫作出的选择。

选址风水知识 营造里的选址原则(3)

(4)注重小气候。

相地过程实际上就是选择最佳微环境的过程,除了考虑微环境中的水、土、防卫与交通因素之外,小气候也是重要的一条;,尤其是在大气候较差时,小气候良好更值得重视。江南村落选址常常选择在冬季西北寒风小,夏季有山谷风,冬季日照多,夏季又稍凉爽的环境,因而北与西以山为屏障,南与东面为开阔地的村址常能人选。

选址风水知识 营造里的选址原则(4)

(5)理想的景观模式。

对于古代的中国人,在"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下,不存在作为纯粹的形式美的景观,而是将景观与人事相联系,与人的理想相联系,尤其常因"人杰"而感"地灵",将人才辈出与山川秀丽建立关系。"兴云沛雨,万物育焉","毓秀钟英,贤哲出焉",又由于整体思维模式与古代地理学中对,位置环境关系中的形势的关注,而将景观上升为"形胜",融入了大量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内涵,"据其形,得其胜,斯为形胜"

对风景秀丽的杭州的描述是:"天目为杭州诸山之宗,翔舞而东结局于凤凰山"凤凰山两翅轩翥,左薄湖浒,右掠江滨,形若飞凤,一郡王气,皆藉此山"对于北京的形胜的分析是:"冀都是天地中间好个风水。山脉从云中发来,云中正高脊处,自脊以西之水则西流于龙门西河,自脊以东之水则东流入于海。前两一条黄河环绕右畔是华山耸立,为虎。自来至中为嵩山是前案,遂过去归泰山耸于左,是为龙。淮南诸山是第二重案,江南诸山及五岭又为第三、四重案……"即使小如村庄,如皖南古村落呈坎始建于唐,当年选址者"见长春之南五峰森列合形家水火木金土呈体,故其峰以潔命名……五星朝拱,可开百世不迁之族……"

这些对自身及后世繁荣兴旺的关注在风水师的发挥下成为用比拟方法描述周围山川的"喝形"手法,大至城市环境,如"虎踞龙蟠"、"龟城"、"斗城",小至山丘、村落、寺庙环境,如"二龙戏珠"、"鲜虾抖水"、"锦屏"、"玉斗"、"华盖"、"笔架"等。确实是"勺水拳山,古人命名必有其义,或为形肖,或以人传,因名檄义,不厌求详。"于是我们看到一如天上的星宿,中国大地上的城市乡村的景观,都纳人了天人合一的现世文化的框架中,只有在园林中,这种束缚才稍稍舒解。

选址风水知识 营造里的选址原则(5)

(6)有良好的环境主体,即对生活其中的人群的一定期望值,这是对社会环境的选择。

虽然山川景观与人事相关联,但毕竟不是即刻的因果对应,这不仅是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也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观所包含的辩证的一面,不仅相宅时包含着对邻里的选择,就是大如都城的迁徙。在自然资源有限时,人类"侈泰"的后世是不能指望到处都能居住的,这一认识今天仍有着现实的意义。宋代人在分析南京时说:"复舟山之南,聚宝山之北,中为宽平宏衍之区,包藏王气,以客众大,以宅壮丽,此建筑之堂奥也……然自越以来千七百年山川不改,城郭屡更,人因地乎,地因人乎,晋周公定都洛邑,曰有德者易以兴,岂专恃乎山川哉?"叙述了"人和"重于"地利"的观点。

选址风水知识 营造里的选址原则(6)

选址风水知识 营造里的选址原则(7)

选址风水知识 营造里的选址原则(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