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德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双减下学校德育路径探析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双减”大政下,对学校教育的新要求,也是对学校德育地位和作用的新认识。要坚持立德树人,就必须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全程有序、科学、高效 ,必须保证学校德育渠道畅通,路径明晰。

一、文化蕴德。文化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最大的德育。校园不能没有文化,校园因文化而璀璨夺目,绚丽多姿,因文化而五彩斑斓,熠熠生辉,因文化而独具内涵,彰显特色。

校园文化是校园的灵魂,一所学校所积淀生成的校园文化,并不仅仅是文化外延的一个展示,文化符号的一个表达,文化创意的一个呈现,而是通过文化环境和氛围的耳濡目染,熏陶感染,影响并改变着学生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使他们对校园文化所传递的价值产生认同与追随,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立德树人,文化先行。“双减”下的德育,其中一个重要路径就是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激励作用,把德育置于校园文化的弥漫与芬芳中,把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放到校园文化的创设与营建上,通过师生动手动脑,用情用智,给校园注入文化的元素,赋予文化的基因,孕育文化的精神,塑造文化的品位,力求让每一堵墙壁都说话,每一株花草都传情,每一个楼道都达意,每一间寝室都成为学生心灵的小屋,让校园的每一处人文景观都成为德育的阵地,让校园文化发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作用。

二、活动载德。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没有活动,也就没有有效的德育。德育的关键是培养人的德性。一个人的德性养成跟知性习得不一样,如果用培养知性的方法来培养一个人的德性,用智育的方式进行德育,把德育大纲话、课程化、课堂化、讲授化、训练化、条款化、模式化,德育绝对会走入死胡同。

鲜活而有效的德育,必须将德育渗透于各种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活动充满着趣味性,也有很强的吸引力,学生们在广泛的参与中,身心投入,真切体验,主动接受,自觉内化,感悟领会,洗礼灵魂,既弘扬天赋,张扬个性,又提升能力,增强自信,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所承载的德育因子,能让学生涵养德性,铸就品质,升华人格。

三、学科涵德。学科德育是学科教学的内在规定性,也是学科教师的重要任务和使命,当然,更是学科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品质和素养。

一个学科教师能够寻找到学科德育的切入点、突破口,探索到学科育人的实现方式,并充分发挥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不仅能够实现育人目标,而且会让教师的工作更富有意义,教育生活更富有价值。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说:“教师若把人的培养,而不是把知识的传递,看作教育的终极目标,那么,他的工作就会不断向他的智慧、人格、能力发出挑战,成为推动他学习、思考、探索、创造的不息动力,给他的生命增添发现、成功的欢乐,自己的生命和才智也才能在为事业奉献过程中不断获得更新与发展。”

因此,实施学科德育,必须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和德育目标,充分挖掘德育因素,精准提炼学科德育教学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为学生的品德塑造以及坚持教育的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德育为先,贡献学科力量和智慧。

中小学校德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双减下学校德育路径探析(1)

怎样在学科教学中又特别是在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教学中挖掘德育因素?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列举了一位数学教师运用数学来育人的例子,这对我们应该带来很大启发。

有人问这位公认的优秀教师,她是怎样用数学来教育人的----数学教材同道德品格似乎相距甚远。

女教师说,上数学课首先是一种劳动,我力求使学生先把我当做劳动者,同时他们自己也要有成为劳动者的愿望,要鄙视懒惰和浮躁。我努力通过严于律己的言行和积极勤恳的工作态度向学生传递信息:给他们讲授数学知识的,是一名忠实于劳动、忠实于自己崇高理想的教育者。我力求使学生形成一种相同的信念:尊重他人的劳动就是尊重他人的人格,通过自己的努力搞好学习,是每位学生的神圣职责;坐享其成、窃取别人的劳动是可耻行为,也是对自己人格的侮辱。于是这个班的学生在班级检测中,即使教师一连几个小时不在教室,也不会发生抄袭现象。

四、管理润德。学校管理的最终指向是育人,管理育人,管理润德应该成为管理的最终归宿与落脚点,通过强化管理,为德育的涵泳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方面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学生的品德成长离不开情感伴随,情感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动力之源,也是学生品德成长的心灵之旅。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切实将管理回归到人文的关注,人性的关切与人本的发展的教育本原上来,帮助学生成长成才,这应该是管理的前提与法则。

另一方面建立全员管理育人的组织机制,构建全员管理育人的协同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全员管理育人的作用,实现全面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目标。

同时健全完善一系列德育规章制度,依法办学、依章管理、依制度将德育落实落细,使学校的每个领域,每项工作的育人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中小学校德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双减下学校德育路径探析(2)

再者注重从身边挖掘和选树榜样与典型,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让身边人说自己事,用身边事教身边人,持续提升德育的整体水平与境界。

五、家社育德。新的时期,特别是在“双减”下所带来教育范式与育人使命的变化,学校单方面的力量在现代教育的大环境中显得非常薄弱,单靠学校“孤军作战”,已无力撑起一个完美无缺、高质高效的德育空间,这就需要社会、家庭与学校的高度融合与联手协作。

朱永新老师曾说:“理想的德育,应该在全社会形成‘做人为本’的共识,建立起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

因此,一方面,学校要切实加强与社会、家庭的互动和联系,努力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以及大教育体系,畅通渠道,加强沟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