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是如何发迹的(洪秀全的路径依赖)

中国历史上,陈胜、黄巢、朱元璋、李自成、洪秀全等人可称为草莽英雄,是底层群众反抗专制统治的典范。不过,成功者仅一位,即是朱元璋,剩下无一例外都失败了。不过,有一位算是接近成功,却硬是将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即是晚清时期的落魄才子洪秀全。至于为何他逆袭失败,原因很多,但有一点不能忽视,即是他存在严重的路径依赖,不顾客观条件复制成功经验,最终丢了江山,创业失败,被湘军给灭了。

洪秀全是如何发迹的(洪秀全的路径依赖)(1)

路径依赖是一个经济学领域的理论,指的是“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轻易走不出去。”简单地说,之前有过成功经验,接下来人们就会去复制、去强化,认为按照之前的“经验”做是对的,而且可以做得更好。

洪秀全路径依赖一:不信人事,专信“天”,继续信仰、推崇、强化拜上帝教

李秀成在《自述书》中对洪秀全有一句经典评价:“主不信人,一味信天”,说的是洪天王遇到问题就去找“天”,想依靠“天”来度过难关。这里的“天”,指的是拜上帝教中的“天父”、“天兄”,也就是上帝、耶稣。那么,拜上帝教可否有用呢?答案是肯定的,太平天国能够建立,其理论基础就是拜上帝教,利用宗教来凝聚人心,并作为斗争的旗帜。例如,周锡能在永安叛变,杨秀清玩“天父下凡”,将其揪出来,坚定了大伙对上帝的崇拜,相信“上帝”会带着大伙创建幸福的人间天国。

不过,中国文化中的“神”性因素太少,人本主义太浓,这注定拜上帝教不可能为广大知识分子所接受。所以,太平天国壮大后,理应一步步淡化宗教因素,尽可能去争取知识分子拥戴,挖大清的根。但是,洪秀全却继续推崇、强化拜上帝教理论,坚持跟传统过不去,搞得杨秀清只好借助“天父下凡”向其施压,要求洪秀全尊重传统,刊行四书五经,实则是要信仰儒家。此外,“天京事变”后,拜上帝教理念已经破产,根本没必要继续坚持,可洪秀全依旧坚持,临死前还说自己去天上跟天父、天兄借兵,铲除清妖。如此一来,不但知识分子不拥戴,甚至连太平军将士都非常不满。要知道,后期太平军诸多将领大多来自三江两湖,压根就不信拜上帝教。

洪秀全是如何发迹的(洪秀全的路径依赖)(2)

洪秀全路径依赖二:滥封诸侯王,大小王爷2000多,复制永安封王经验

李秀成在总结太平天国灭亡时提出“十误”理论,其中一大错误便是洪秀全不顾实际搞“滥封”,一下子封了2千多王爷。其实,封王本身并没错,这是激励将士杀敌立功的好方法,历朝历代几乎都实行。例如,1851年11月,太平天国在永安进行分封建制,封了“首义五王”,极大地鼓舞了人心、士气,这也是太平军最终能顺利突围的原因之一。要知道,金田起义以来,大伙一路奔波劳累,在“圣库制度”下又没啥实际的物质奖励。所以,封王很必要,因为这是“实封”,让大家看到了希望,对前途充满信心。

到了太平天国后期,必要的分封是应该,但不宜过度,否则麻烦很大。1862年5月,英王陈玉成中计被俘虏,而后受凌迟而死。没了陈玉成在西线抵御湘军,太平天国军事形势急剧恶化,洪秀全正是在此背景下“滥封”,试图复制“永安经验”,激励将士杀敌立功,扭转颓势。可惜事与愿违,“滥封”之后,大伙不但不积极杀敌,反而固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哪管天国大局。此外,“滥封”造成军事指挥权分散,无法集中力量打击敌人,还容易被各个击破。例如,李秀成在苏州与李鸿章决战时,黄子隆与陈坤书却作壁上观,见死不救,以致苏州陷落,谭绍光死于叛徒之手。

洪秀全是如何发迹的(洪秀全的路径依赖)(3)

洪秀全路径依赖三:屡屡实行“围魏救赵”之策,复制摧毁“江南大营”经验

1853年3月,太平军杀进南京后,向荣、张国梁、琦善等纷纷率军赶到,并组建两座大营围困天京。其中,“江北大营”位于扬州,主帅是琦善;“江南大营”位于天京城东孝陵卫,该营兵马雄厚(巅峰时估计8万),且距离天京仅仅3公里,威胁最大。两座大营后被杨秀清摧毁。“天京事变”后,和春、张国梁再次组建“江南大营”,继续围困天京。1860年初,李秀成采取“围魏救赵”之计,再次将其摧毁,和春自缢而死,张国梁落水而亡,天京之围遂解除。

也许是李秀成“围魏救赵”这招用得太爽了,洪秀全便有了路径依赖,之后每逢城池被围困,立刻拿出这招,结果却很惨。例如,雨花台作战失利后,洪秀全强迫李秀成再次玩“围魏救赵”之计,即“进北攻南”,结果十余万大军在江北挑战野外生存之极限,渡江而还时又被湘军伏击,回到天京之兵马不到2万,可谓是损失殆尽。为何此时不能玩“围魏救赵”呢?很简单,“围魏救赵”能取得胜利的关键是攻敌必救,但曾国藩却不去救援,偏偏不上这当,因为他早已料定洪秀全会来这招,之前安庆被围困时,太平军就搞了一次。

洪秀全是如何发迹的(洪秀全的路径依赖)(4)

洪秀全路径依赖四:危急时刻拒绝撤离天京,复制之前屡屡解除京围之经验

许多人都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是一大败笔,是自取灭亡,因为定都南方的政权一般都会被灭掉。且不说这话是否正确,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确实遇到一系列麻烦,最明显的莫过于心脏地带(首都)屡次被清军围攻,以致不得不从各条战线调集兵马回师解围,从而影响大局。不过,即使天京被围困再紧,杨秀清、李秀成等人还是有办法解围,每次都将清军打得狼狈而逃,光是钦差大臣就死了两位——向荣与和春。

1863年底,李秀成从苏南战场返回,一进大殿就立刻上书天王,建议“让城别走”,到别处去发展。对此,洪秀全大怒,痛斥李秀成,还说“朕之天兵多如水,何惧曾妖者乎!尔不扶,自有人扶,尔想走便走!”在洪秀全看来,之前天京危难重重,不也一样可以顺利解围,此次亦不例外。但是,足不出户的天王哪里知道实际军事形势究竟有多严峻呢!要知道,到1863年底,天京周围阵地基本丢失,也没一支可用之生力军,靠谁来解围呢?陈得才是有20万大军,可人在陕西,中途还被僧格林沁马队阻止,回京谈何容易。

洪秀全是如何发迹的(洪秀全的路径依赖)(5)

总而言之,洪秀全并非雄才大略之人,连李自成都不如,至少李自成还敢御驾亲征,关键时刻能舍弃就舍弃。洪秀全具有严重的路径依赖性,不顾客观条件变化去复制成功经验,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终创业失败。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拒绝服药而死),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灭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