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为什么这么多二手货(为啥京东被叫二手东)

连续日更计划的第0069天,所有文章皆为原创(鼓励我的最好方式,就是给我个关注;),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京东为什么这么多二手货?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京东为什么这么多二手货(为啥京东被叫二手东)

京东为什么这么多二手货

连续日更计划的第0069天,所有文章皆为原创。(鼓励我的最好方式,就是给我个关注;)


今天收了一个京东的快递。

我已经尽量很少在京东买东西了,这一次纯粹是买的东西太少,凑单又加了个小米的智能灯泡。

然后,到货一看,没有封口贴,又是一个”二手“的。

这意味着,我又要花时间去处理退货的事宜。

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很直接的损失,因为处理这类琐碎的事,既浪费时间,还消耗精力。

何况京东的客服系统是真的不好用。

比如我刚刚,在订单里找客服,客服是小米旗舰店的,说退换货要找京东客服。

然后京东客服那边只有个机器狗,喊它转人工也没反应。

所以,我就无语了。

稍微回想一下,自从15年那次,我在京东买手机,收到一个应该是别人用够了7天才无理由退货的机器(摩托罗拉的皮质后盖,那个后盖都脏了)之后,我就很少在京东买东西了。

15年之前,也经常收到一些封口贴没有/破损/有使用痕迹的商品,有时候就算了。

手机事件之后,我特别计较这种情况,没必要就很少在京东买东西,可偶尔买买,还是会遇到。

就像这一次。

那我今天为啥要写这些呢?是纯吐槽吗?

不对,我要分析一下:

1、京东应该明知道这种情况在发生,为什么还要默许这种糟糕的体验存在?2、新零售对于企业销售的意义。

一、京东应该明知道这种情况在发生,为什么还要默许这种糟糕的体验存在?

我们去逛超市,应该经常听到广播里喊一些注意事项。

比如:请不要随意打开商品的包装,每个人都喜欢完整的商品之类的。

宜家也有类似的广播内容。

为什么呢?

因为产品的开箱过程是消费里的重要一环,有点类似于洞房之前掀盖头的那一步。

请问,有人不喜欢包装完好的商品吗?

有多少人在实体店购物,会拿着一个包装破损的东西就去买单呢?

又有多少人是在网购回来的东西没有完好的包装的情况下,将就用了,心里其实不爽的呢?

但为什么,京东要首开没底线的7天无理由退货呢?

我是早在07年就做淘宝店的人,我知道网购早期,就有7天无理由退货了。

但是最早一般就是没拆封的可以退,除非是像服装和鞋子那种涉及到试穿的,才会有一定程度的拆封退。

但京东之所以开了没底线无理由退货的先河,主要是两点:

1、和淘宝竞争,零售商本质上是做服务的,何况京东最早是数码产品起家,这东西本身就要验货。2、京东是最早自建物流的,自建物流也支撑了当面验货,上门取退货的便捷操作。

实话说,对于这一套打法,很多人是很欢迎的。

以致于发展到后面,很多人就会把京东的各种数码产品买回来试用几天了就退了。

最疯狂的时期大概也就是15年那前后。

后来京东估计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手机这类的高价值商品上相对严格了些。

但数码类和日用品依然是重灾区,很容易就收到封口贴破损的商品。

为啥到了今天,还是要纵容这种行为呢?

很简单,消费者都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

这种糟糕的体验对于介意的人很不爽,但是对于制造这种体验的人来说反而是一种福利。

所谓”汝之蜜糖,彼之砒霜“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再加上京东有个PLUS会员要推广,这种福利性的玩法正是零售商的要打的牌。

所以纵容也就很正常了,毕竟很多人可以将就,真要较真的,反正京东耗费的时间成本也不会高到哪里去。

这部分消费者,被不爽到了,本来就很难挽回了。

对于零售商而言,挽回一个这样的客户,还不如维护好那些忠实客户。

权衡之间,部分消费者的体验就这么被忽视了。

听过”店大欺客“吗?其实并不是欺客,而是精明的算计。

二、新零售对于企业销售的意义。

有人会说,京东这样,就不怕做坏了口碑码?

我们要知道,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自己不在意的事,没人会当回事。

我前面已经说了,把东西拿回来试用再退掉,这是京东给的福利,是一种默许的规则。

从这个角度来看,消费者没有错,任何一个消费者都可以利用这个规则。

那些不这样做的,就是为糟糕的体验买单的人。

这些消费者最终都会用脚投票。

对于品牌商来说,这是好事吗?当然是!

因为现在有能力的品牌商都意识到了,电商,无非就是有别于传统渠道的另一个渠道罢了。

没有淘宝京东之前,国美苏宁也是强势的不要不要的。

现在天猫和京东对于品牌商依然强势,无非是因为占了巨大的流量入口。

小米为什么可以不那么依赖天猫和京东?就是因为小米商城自成一脉,这也是小米新零售的逻辑,极致的扁平化。

大米蟹蟹:一文读懂系列之小米科技(二)

品牌商怎么做才能让消费者最大程度的获益,实现双赢?

无他,就是不让中间商赚差价。

电商虽然是对比传统渠道已经扁平化了。

但是因为电商对于流量的竞争,获客成本也在大幅提高。

为啥这几年,淘宝联盟和京东联盟的支出越来越高?

还不是因为社交媒体的兴起让流量过于分散了,要收拢就有成本。

这部分成本就是给淘宝客和京东推广的佣金。

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

某手机1000元,给传统渠道留20个点,给电商渠道也留20个点,成本600块。这样被渠道销售出去的手机回款以后,厂商赚200块。(销售回款的时间成本也是成本,就不量化了)传统渠道被货比三家的砍价,最后900块成交,毛利也才100块,还要付房租水电人工。电商渠道直接做大促,也是900块成交,毛利同样100块,除了房租水电人工,部分订单还要给推广渠道佣金,更惨。那如果是品牌商自己的官网销售出去的呢?也是900块成交,但是品牌商就有了300块的毛利。(顺带立即回款)这样玩法就多了,明面上和渠道同价,但是暗地里,可以做24期免息,可以送多点赠品,可以和支付渠道合作送支付立减,反正可以把一部分利让给消费者,从而强化消费者直接在品牌商的官网消费的习惯。这叫什么?这就叫新零售。

为啥品牌商要搞新零售?还记得当年天猫和京东逼着品牌二选一吗?

小品牌是敢怒不敢言,大品牌是左右为难。

现在自己把消费者链接起来,这不香吗?要沉淀也沉淀在自家的鱼塘里呀。

看到这里,为啥欧莱雅事件里,品牌商的直播间会比其他直播间便宜那么多,道理很简单了吧。

最后总结一下。

消费者是什么?消费者是上帝吗?

我看未必,消费者就是产品变现的最后一步而已,至少对于零售商来说,是这样的。

消费者想当上帝吗?

品牌商当然更愿意把消费者当上帝供着,毕竟最终消费的是它们的产品,传播的也是它们的口碑。

但是购买的体验不重要吗?买个”二手“的回来,影响了体验,怕是对产品的第一印象也毁了吧。

所以品牌商能不依赖渠道,谁又愿意把消费者的全流程体验假手于人呢?

那些没有底线的7天无理由退货,怎么看,都像是在饮鸩止渴,买单的不仅是消费者,还有商业的效率。


原创不易,此文耗时约一个小时。

都看到这里了,给个关注吧。

如果觉得文章有用,转给需要的朋友吧,她们会感谢一个温暖的你!

我是一个有了娃就开始自买保险的全职奶爸。一切都是为了给小家做厚安全垫。为何会被“卖保险的”/“自媒体伪评测”带节奏?为何买的保险贵的惊人/买到了吃亏买到了上当!?都是吃了信息太多太乱的亏!我会尽己所能,输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一个轻松的解题思路。如果你也想自买保险,欢迎来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