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湿疹怎么办好得快(婴儿湿疹要重视)

来源:东莞时间网-i东莞婴儿湿疹,也就是俗称的“奶癣”不少人认为,“湿疹并非疾病,不必过多在意”东莞市水乡中心医院医师廖粤东提醒,婴儿湿疹若处理不当,可能导致皮肤破溃、感染、色素沉着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婴儿生命,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婴儿湿疹怎么办好得快?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婴儿湿疹怎么办好得快(婴儿湿疹要重视)

婴儿湿疹怎么办好得快

来源:东莞时间网-i东莞

婴儿湿疹,也就是俗称的“奶癣”。不少人认为,“湿疹并非疾病,不必过多在意”。东莞市水乡中心医院医师廖粤东提醒,婴儿湿疹若处理不当,可能导致皮肤破溃、感染、色素沉着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婴儿生命。

婴儿湿疹的症状

廖粤东介绍,婴儿湿疹通常发生在出生2个月以后,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弥漫性潮红色的斑片,粟粒大小高出皮肤的丘疹,甚至可出现小水疱、渗液、糜烂等,常常累及面部、头皮,严重时可能泛发至躯干以及四肢伸侧,如前臂、小腿背侧,并且伴有较明显的瘙痒。

对于幼小的宝宝,由于无法进行有效抓挠,他们自己会以频繁扭动磨蹭摇头等方式“止痒”。当这种方式也不能缓解瘙痒症状时,宝宝会出现容易激惹、烦躁及哭闹等症状,从而非常影响宝宝睡眠和健康,也让爸爸妈妈焦虑担忧。

通常来说,婴儿湿疹是一种名为“特应性皮炎”的疾病在婴儿时期的特殊表现。研究表明,特异性皮炎与牛奶蛋白过敏有一定相关性,特异性皮炎发生的年龄越小,程度越重,与牛奶蛋白相关性越强。

特异性皮炎是牛奶蛋白过敏的早期表现,多数患儿随着年龄增长,病情可逐步趋于稳定且局限。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患特应性皮炎的宝宝也可能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发展出其他“特应性”症状,例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哮喘等,当患儿出现上述情况时,家长需充分重视并及时就医治疗。

环境因素是重要原因

廖粤东介绍,导致婴儿患湿疹的因素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环境中的各种“过敏原”。过敏原既可是母乳或奶粉等食物,也可以是空气中的粉尘、尘螨、花粉、化学挥发物,以及与婴儿皮肤直接接触的护肤品、纺织品等。因此如何找到并避免明确的致敏物,是一个较为重要的预防婴儿湿疹措施。

廖粤东表示,目前许多医院都已经开展了针对常见过敏原的检测,对寻找过敏原有一定帮助。

但更为有意义的方法则是,家长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每天对宝宝摄入或接触的物质进行记录(若为母乳喂养,则应记录母亲摄入的食物),观察宝宝接触后数日内皮肤表现是否加重或复发,如果有怀疑的某种致敏物,就暂停对“嫌疑对象”的接触,2周后重新接触,并对皮肤表现进行观察。

“重新接触后皮肤表现仍加重的话,说明已找到真正的‘凶手’,没有加重,说明‘嫌疑对象’可以‘无罪释放’。这就是所谓的‘回避激发试验’。”廖粤东说。

不过,她表示,有时候即使寻找到明确的致敏物,客观来说,在生活中也并不能完全避免,例如尘螨过敏,在这种情况下,患儿家长可进一步寻求医生的帮助,通过一定的医学方式进行“脱敏治疗”。

【知多D】

1.湿疹宝宝的皮肤如何护理?

廖粤东:减少各类皮肤刺激因素,如频繁烫洗、使用碱性肥皂洗浴等。在皮肤保湿方面,在疾病稳定期,可推荐患儿每天全身使用保湿剂1-2次,尤其在洗澡后,需立即外用保湿剂润泽皮肤、缓解皮肤干燥及敏感。

2.如何选择皮肤保湿剂?

廖粤东:保湿剂中的成分可根据功能不同大体分为“封包剂”和“吸湿剂”。

封包剂通常为油脂物质,可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惰性油膜,防止皮肤表面水分过分蒸发,从而起到“封存”水分的作用。凡士林是封包效果最好的封包剂,矿物油、二甲基硅油也是可供选择的成分。

吸湿剂可主动地从皮肤深层将水分吸引至表皮角质层,如透明质酸、甘油、尿素等,但由于它们无法防止水分蒸发,因而若在干燥环境中单独使用吸湿剂,可能将造成“越用越干”的不良后果;然而当环境湿度较高时,该类成分也可反过来从环境中吸收水分至表皮,因此在湿热的夏季可推荐使用此类保湿成分。

所以,好的保湿产品应该同时含有上述两类成分,一方面吸收水分至表皮角质层,另一方面将水分封锁在皮肤中,从而达到润肤的目的。

当然,选用保湿产品时还应注意选用未添加可能致敏的香精、防腐剂等成分的医学类护肤品。

3.用含激素药物治疗宝宝湿疹可靠吗?

廖粤东:关于婴儿湿疹的治疗,通常来说需要寻求皮肤科专业医师的指导帮助。对于无法单纯使用皮肤保湿剂进行改善的病患,皮肤科医师会建议外用糖皮质激素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药物以控制皮肤炎症。

然而,一提到激素,爸爸妈妈们常常会“谈激素色变”。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外用糖皮质激素仍然是国内外婴儿湿疹或特应性皮炎管理指南中的一线用药。合理、正确掌握药物的用法对控制病情、减少复发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文字:见习记者 周倩彤

编辑:张东昌

本文来自【东莞时间网-i东莞】,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