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条经典俗语大全:36不语73不提84不讲

中国人历来避讳谈论死亡,并创造了各种各样的词汇来回避,如“亡、老了、去世、辞世、薨”等。而中国人对生死避讳的哲学,源于经久以来传统思想的熏陶。孔子认为,与其为生死而忧,不如过好当下。《论语》中记载“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而老子与庄子愈加逍遥,老子认为生死只是生命阶段,长寿者3/10,短命者3/10,余下的3/10。庄子认为生死无界,死亡不是结束,而是生命的开始。

由于对死亡的避讳,农村中流传着“36不语、73不提、84不讲”的说法,朋友们知道其中的寓意吗?

45条经典俗语大全:36不语73不提84不讲(1)

一:人生的几个年龄关卡

人之一生,由襁褓婴儿至步履蹒跚,垂暮耄耋,经历了懵懂幼稚、成熟苍老的过程。其中,少年懵懂快乐,却不知珍惜;中年奋力前行,疲乏不堪;老年知了天命,去了不惑,但奈何花甲古稀,时光逝去不复再来。

①36不语关

生命何其短暂,12甲子轮回,转眼即逝,三十而立之后,迈入36岁时,往往成为人生的第一个关卡。成家立业,少年变青年,人生的责任挑在双肩,赋予了更多压力和动力。36岁的人,往往开始承受人生独立的困苦,让许多人不愿提及这个年龄,因而有了“36不语”的说辞。

②“73不提,84不讲”关

人生73和84,这是老年人的关卡。在农村,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的说法,表达了生命暮年的惊忧。其实,何止是过去,至今人们的平均寿命也仅仅停留在75岁之间,大多数的人到了这个年龄时期,会不由得产生内心恐慌,对于岁数有很多很多人并不愿提及,甚至到了100岁,更像做贼一样要藏着年龄。

45条经典俗语大全:36不语73不提84不讲(2)

二:年龄的关卡为啥要避讳?

首先,贪生怕死是人之本性,对于死亡的恐惧与天具来,无可厚非。在农村,之所以对这几个年龄关卡选择不语、不提、不讲,实际上是希望能蒙混过关。

其次,每个关卡与不同的历史人物有关。

①36岁不语的原因

有人讲36岁为三旬之年,也是本命年,应该避讳。在这一年,人不要说准确年龄,可以用35岁或37岁来代替。而将36岁作为关卡,源于历史上的三国周瑜,雄姿风骚,却早逝于36岁,才有了如此的说辞。即使文武双全的周公瑾,都难以超越36岁的关卡,更何况普通的老百姓呢,所以到了36岁,要愈加小心。

②73不提与84不讲的原因

人活七十古来稀,73岁和84岁成为老年的生死坎,也称“损年头”。相传孔子卒于73岁,而孟子享年84岁,这两位是民间的大儒尊公,一位号称文圣,一位号称亚圣,但都难以闯过这两个尴尬的年龄关口,普通的老百姓更别提了。

45条经典俗语大全:36不语73不提84不讲(3)

三:三种年龄关卡不能提的另一原因

在古代,由于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不足,因而对于生死流传着很多历史传说。传说,世间有掌管生死的鬼神,被称为“阎王”,其手下有判官,手持生死簿,根据善意、年龄考核生死寿命,掌管生死大权。

阎王共有十位。日判人间,夜断阴间。“阎王叫你三更死,你活不到三更尽”,阎王的权力至高无上,但只是根据生死簿奉命行事。在农村中流传着“36不语、73不提、84不讲”的说法,大多希望能够蒙混过关,是一种美好的愿景。

那么,古代神话中的生死簿真的能够躲避吗?

答案是否定的。小时候,我曾经听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位秀才去阴间玩游玩,无意中看到了生死簿中有太太偷鸡的记录,其中鸡的重量为一斤十二两。他感到非常好奇,并将此页折起带回人间。回家后,质问太太事情的缘由,太太便把事情交代清楚,原来果真打死一只偷吃粮食的鸡,扔在墙角,将其寻回称重,恰好一斤十二两。后来,秀才再次前往阴间,翻看生死簿,看到了文字消失,折的地方仍在,可以看出凡事永远清清楚楚,怎么能够蒙混过关呢。

45条经典俗语大全:36不语73不提84不讲(4)

所以,此类的神话传说缺乏科学性,是古人杜撰的谈资,和俗语一样,多半是趋福避祸的美好愿景,祈求健康长寿的习俗而已。朋友们,您对这句俗语怎么看?#农民##农村##谣谣零计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