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的症状表现及治疗(关于眩晕症的病因和治疗)
眩晕是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物体旋转或摇动的一种主观感觉障碍,常伴有客观的平衡障碍,一般无意识障碍。主要由迷路、前庭神经、脑干及小脑病变引起,亦可由其他系统或全身性疾病而引起。
眩晕症的病因
一、周围性眩晕(耳性眩晕)
是指内耳前庭至前庭神经颅外段之间的病变所引起的眩晕。
(1)梅尼埃病:以发作性眩晕伴耳鸣、听力减退及眼球震颤为主要特点,严重时可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和出汗,发作多短暂,很少超过2周。具有复发性特点。
(2)迷路炎:多由于中耳炎并发,症状同上,检查发现鼓膜穿孔,有助于诊断。
(3)内耳药物中毒:常由链霉素、庆大霉素及其同类药物中毒性损害所致。多为渐进性眩晕伴耳鸣、听力减退,常先有口周及四肢发麻等。水杨酸制剂、奎宁、某些镇静安眠药(氯丙嗪、哌替啶等)亦可引起眩晕。
(4)前庭神经元炎:多在发热或上呼吸道感染后突然出现眩晕,伴恶心、呕吐,一般无耳鸣及听力减退。持续时间较长,可达6周,痊愈后很少复发。
(5)位置性眩晕:病人头部处在一定位置时出现眩晕和眼球震颤,多数不伴耳呜及听力减退。可见于迷路和中枢病变。
(6)晕动病:见于晕船、晕车等,常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等。
二、中枢性眩晕(脑性眩晕)
指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及其纤维联系、小脑、大脑等的病变所引起的眩晕。
(1)颅内血管性疾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锁骨下动脉偷漏综合征、延髓外侧综合征、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脑病和小脑出血等。
(2)颅内占位性病变:听神经纤维瘤、小脑肿瘤、第四脑室肿瘤和其他部位肿瘤等。
(3)颅内感染性疾病:颅后凹蛛网膜炎、小脑脓肿。
(4)颅内脱髓鞘疾病及变性疾病:多发性硬化、延髓空洞症。
(5)癫痫。
以上疾病可有不同程度眩晕和原发病的其他表现。
三、其他原因的眩晕
(1)心血管疾病:低血压、高血压、阵发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
(2)血液病:各种原因所致贫血、出血等。
(3)中毒性:急性发热性疾病、尿毒症、严重肝病、糖尿病等。
(4)眼源性:眼肌麻痹,屈光不正。
(5)头部或颈椎损伤后。
(6)神经症。
以上病症可有不同程度眩晕,但常无真正旋转感,一般不伴听力减退、眼球震颤,少有耳鸣,有原发病的其他表现。
眩晕的治疗概括
一般情况下,眩晕症状会自动消失或减退,仅少数患者需要进行治疗。不同类型的眩晕,治疗方法不同,周围性眩晕多为对症治疗,而中枢性眩晕多为对因治疗。
1、急性期治疗:当患者出现眩晕症状时,应保持休息,尽量减少肢体活动,避免出现跌倒外伤危险。
2、一般治疗:眩晕症患者应尽量卧床,首先监测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等生命体征,然后观察并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对意识不清、无法进食的患者给予营养支持。
不同类型眩晕症的治疗方法
1、周围性眩晕:可以短期服用前庭抑制药物控制眩晕症状,临床上常用药物为抗胆碱能药物:异丙嗪、东莨菪碱;抗组胺药:苯海拉明和异丙嗪;苯二氮卓类药物:地西泮等。
患者如果出现剧烈呕吐,可用地芬尼多、茶苯海明片及非那根等进行治疗。前庭神经炎患者可服用止晕药和激素。梅尼埃病用镇静、利尿药治疗有效。
2、中枢性眩晕:炎性病变、脱髓鞘疾病应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治疗;后循环缺血是中枢性眩晕的常见病因,可用一些改善患者脑血循环的药物(培他司汀),高血脂患者应给予抗栓药物和他汀类药物。
3、其他性眩晕:针对这类眩晕患者,首先要治疗原发性疾病及对因治疗,如高血压患者给予降压药,糖尿病患者给予降糖药、注射胰岛素等药物,抑郁症患者服用舍曲林、帕罗西汀等抗抑郁药等。
来源:综合医学之声及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