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环境和现在的对比(环境变化才是永恒)

  注:本文承接“让我们一起,在界定“外部环境”的过程中,调整心态,快乐生活”。该篇论文主要是对“环境界定问题”的总结。因为只有充分理解环境是什么(第一类对环境的总体认识),我们才能提升“人格素质”(应对环境变化的心理反应能力,属于需要自我修炼的新特质),有效地控制情绪、促进智慧发挥作用、实现快乐生活。

逍遥以为:在“人格素质”的修炼过程中,有三类“对环境的总体认识”意义重大。我们已经用了相当大的篇幅解释了第一类总体认识:什么是环境?如何界定环境?并分享了对“在环境的界定的过程中提升人格素质,实现自我提升、快乐生活”的理解?

今天,逍遥将开始为大家分享第二类“对环境的总体认识”。同样,本部分的分享还是以协调和控制由“环境”所引发的各类心理反应以及相应情绪波动为“主旨”的。

那么,第二项总体认识是什么呢?从文字表述上,其对绝大多数的人都不陌生。具体表述就是:环境变化才是永恒

十年前的环境和现在的对比(环境变化才是永恒)(1)

一、“人格素质”层面的思考点

  一提起这类认识,估计很多朋友都会快速地进入自己既有的“经验库”,调用已有的经验来思考这类认识,进而形成了自己的意识。

其实,这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过程了。

如果把某个朋友思考为“我”,那么整个过程就是:“非我”的输出(逍遥提及的这类认识),作为“我”的输入,导致了“我”调用“经验库”的思维活动,最终形成了输出(“我”对这类认识的相关意识)。这其实就是逍遥前面提及过的,从“智慧”层面界定“事”的,通用的“系统动态表示形式”:输入——转化——输出。

当然,虽然,系统的动态过程是通用的,但是,过程的结果(输出)却往往是不同的。

  而从“人格素质”的层面来分析,其侧重点在于“我”最终形成了什么样的意识?尤其是形成的意识对心理及其对智慧发挥作用的影响。

  (当然,从全面性的角度来看,逍遥有必要先提及一类情况:就是,当接收到逍遥的输出后,有很多人可能会无意识输出或近乎于无意识输出,相当于系统决策为忽略“非我”的输出。说得直白一些就是忽略问题本身。其实,这种情况不在少数,对于不愿意思考问题的人而言,除非由于明显的利弊原因触发了其思考,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是很难自发思考问题的。)

十年前的环境和现在的对比(环境变化才是永恒)(2)

  二、“我”可能的意识输出

  抛开上述情况,如果“我”形成了意识输出,会是什么样的意识输出呢?逍遥以为,通常情况下,针对“环境变化才是永恒”这一对环境的总体认识,愿意思考的人的意识输出会有以下几种类似的情况。

  第一种。当调用了“经验库”后,“我”发现以前曾经学习过相关的知识,比如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所提及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的物质之间是普遍联系的”。物理学中所提及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佛法有云“诸事无常”等等。而后形成意识输出:逍遥所提及的“环境变化才是永恒”是否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呢?

  第二种。由于转化过程往往是相同的,所以就不再重复了。我们直接说第二种可能的意识输出:逍遥所提及的“环境变化才是永恒”的认识应该和我知道的差不多。我其实也是这么认为的。

  第三种。我早就知道了,不过是换个说法罢了。还能有什么新东西不成?

  逍遥相信,很多朋友是可以发现上述看似相似的三种意识输出的不同点的。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意识输出中有没有掺杂由于利弊所形成的,与“好恶”有关的心理反应。这也恰恰可以体现出不同之人其“人格素质”修炼的不同层次。

第一种情况下的意识输出往往没有引发心理波动,引发的是继续获取信息,继续思考的相关输出。而第二、三两种情况下的意识输出更像是已经形成“由利弊而好、恶”的相关决策后的输出,能否引发继续获取信息,继续思考的输出就不好说了。不过如果不愿意继续思考下去,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忽略环境的变化极其影响。其又如何真正理解“环境变化才是永恒”这一对环境的总体认识呢?

十年前的环境和现在的对比(环境变化才是永恒)(3)

  三、你注意到环境在不断变化了吗?

看到这,估计有些朋友可能已经心理泛起了涟漪:凭什么不继续思考就有问题了?难道不按照你的分析来思考就不行吗?

  先别急,让我们换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既然你对“环境变化才是永恒”这一认识并不陌生,那么,你是否认同这一认识呢?

首先,学过与知道并不代表认同。其次,自认为认同,却不能引发自我的相应思维及行为,也不算是真正的认同。

可能有些人会问:我们学过的很多知识平常也用不上啊,自然很难引起思维和行动呀。

那么,环境呢?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环境之中,你可曾注意到环境的变化?你又在多大程度上思考过环境的变化原因并形成相应的思维、决策和行动呢?

  估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感慨:时间过得真快呀!好像一眨眼某某时间就过去了。

  这种感慨往往会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而增多,所以很多人会自然而然地以为,年龄大了,属于他(她)们的时间越来越少了,难免会多一些感慨。

  但是为什么这种感慨也同样发生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甚至青少年身上呢?

这恐怕不是仅从寿命角度就能回答的问题。

十年前的环境和现在的对比(环境变化才是永恒)(4)

四、逍遥的感悟

  记得在逍遥尚未真正形成“精英之自我修炼”的系统认识,但已经认识到“我”经常在“自我的圈圈中游弋”而使自己自我提升的努力事倍功半的时候,我开始从我以外的,并不熟悉的外部环境中吸取给养,开始学习和思考“既有的我”之外的知识和问题。那时,我拿起了笔,开始在久违的记事本上写写点点,还自命名为“吾醒记”。不知不觉间,“吾醒记”上就有了几十页的内容。可有一天,我翻看了一下记录的日期,竟发现厚厚的笔记上记录的却仅仅是不足一月的经历与感悟。

  原来,这个月我过得如此充实!时间似乎一下子放慢了脚步。

再来思考一下,为什么很多人都有过“时间过得真快”的感悟呢?逍遥以为,忽略环境变化,在不知不觉中简单重复自我,进而限制自我思考、抑制自我提升,数日、数月乃至数年如一日的生活,岂能不会有数日、数月乃至数年转瞬即逝的感慨呢?

十年前的环境和现在的对比(环境变化才是永恒)(5)

各位朋友,你们真的知道“环境变化才是永恒”吗?

当我们真的能发现,周围的,看似熟悉的环境正在变化之中时,一种新的生活往往也就开始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