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天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桃之天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1)

(图片来自网络)

桃之天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2)

周南 桃夭

桃之天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3)

桃之天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4)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为什么古人会把美丽女子形容为桃花,在桃花运一词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呢?系列节目《诗歌里的春天第一集》——“桃之夭夭”。

又是一个春天,芳草萋萋,桃花灼灼,绿色的大地向我们款款行来。在这万物复苏、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诗人们敞开情怀,满怀喜悦地拥抱这崭新的世界。在这些旷世才子们的眼中,那柔柔的绿意是如此的动人心魄;那浓浓的花香是如此的沁人心脾。美好时光怎能被辜负,于是他们展开无边的想象力,肆意地挥洒着那份浪漫、豪情与冲动。无论是“春风十里扬州路”的妩媚生动,还是“闻说双溪春尚好”的刻骨铭心,这一首首关于春的美丽诗句,最终在诗人的笔端跳跃流淌,直至喷薄而出,幻化成苍穹中中的一道道亮光,给后人留下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春之歌。那么在这冬去春来的美好日子里,远古的诗人们,他们是如何用自己的浪漫笔触去描绘那一段段关于春天的永恒回忆,他们的爱情、事业和家国能像他们渴望的那样也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吗?中南大学杨雨教授带您步入温馨浪漫的春日里,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诗歌里的春天》第一集——“桃之夭夭”。

又是一年的春天,桃花盛开,杨柳依依。清晨的时候呀,轻轻的薄雾刚刚散尽,安静的小山村仿佛是刚刚从沉睡当中醒过来。“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山村的农家应该是每家每户都开始劳作了,农夫们要下田去耕作,农妇们呢也开始要操持家务。可是,这个春天的早晨啊,这个小山村显得有一点点反常,因为农夫农妇好像没有像平时一样开始忙碌的田间的耕作,而是不约而同、三三两两聚集到村头的一个农家小屋里面。这个农家小屋啊,这个时候炊烟袅袅,显得分外的热闹,原来今天这户农家要举行一个隆重而热烈的婚礼。当然今天婚礼的主角反而不在现场,新郎已经在去迎接新娘的路上了。我猜啊,这个新郎的心情肯定是有一点忐忑不安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古代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新郎新娘在结婚前大多是没有见过面的,那谁知道新娘是貌若西施,还是丑若无盐呢?所以新郎一直在想,不知道新娘长什么样?

这个时候啊,在村口看热闹的小孩开始就报信了:“新郎回来了,新郎迎亲回来了,新娘,快看新娘。”大家都拥到这个小院的门口来看新娘。只见到这个新娘啊,眼若秋水,柳眉盈盈,脸上挂着一丝浅笑,面若银盘。虽然作为新娘,肯定是经过了一番精心的打扮,但是这个脂粉的掩盖之下,依然掩饰不住她那种青春靓丽的光彩,用“面若桃花”四个字来形容新娘的美貌,那是一点都不过分的。那再看新郎,本来有的那点忐忑不安的心情已经是荡然无存。这个时候啊,院子里,新郎的好朋友开始了唱起他们耳熟能详的一首歌谣。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我们知道这首诗那出自《诗经•周南》,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面的诗大多都没有题目,所以往往是取第一句的诗句为名。所以呢,这首诗就以“桃之夭夭”而命名为《桃夭》,“夭夭”是形容桃树青春茂盛、生机勃勃的样子。那“灼灼其华”,“华”就是花,所以“灼灼”呢是形容桃花开得非常的鲜艳、非常茂盛的样子。《诗经》的诗篇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善于使用叠字,就是两个同样的字重叠,“夭夭”和 “灼灼”都是叠字,诵读起来是朗朗上口,音韵谐美。那表面上看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形容春天桃花盛开的美景,但是我们也知道,《诗经》有一个艺术的创作手法,叫做“比兴”。比就是打比方,比如说,这个女孩的脸红得像苹果一样,把脸庞比喻成苹果;“兴”呢,简单地说就是以自然景物来引起一种情感的抒发,当然“比”和“兴”往往都会连在一起来表达一种隐含的象征意义。所以在这里呢,其实“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既点名了这个婚礼所举行的季节,是在桃花盛开的春天,同时它也用来比喻新娘子艳若桃花的美貌。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之子”就是这位姑娘,“于归”就是出嫁的意思。我们知道,今天呀尤其是在农村举行婚礼的时候,经常会看到新房的门口会贴上一副对联,横批经常就会用到这四个字“之子于归”。“室家”就是家庭的意思,当然这里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是夫妻。这位美丽温柔贤惠的新娘嫁到夫家来之后,一定会家和万事兴的。

而第一章“灼灼其华”,主要是形容新娘的美艳,同时也代表着这个婚礼的隆重和热烈;而第二章的“有蕡其实”就从桃花到了桃子,从开花到结果嘛。因为在中国,桃树还有一层象征的意义,也就是多子多福的意思。所以我们看“有蕡其实”,表面是写桃树结果之后这个果实红白相间的样子,果实结的又多,样子又好看,给人感觉很有诱惑力,但它同时也具备美满的婚姻一定要有一个必要条件,尤其是对古代人来说,那就是多子多福。从“灼灼其华”的花开得美艳,到“有蕡其实”结果,果实累累,到第三章从果实又写到了桃树的叶子——“其叶蓁蓁”,桃叶茂盛浓密的样子,其实也象征着这个家庭的红红火火、兴旺发达。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在新婚进行的当中,一遍又一遍地吟唱这首最美丽的诗篇,也将婚礼推向了最热烈的高潮。大家都真诚地祝福这对新婚的夫妻、祝福这个朴实的农家,从此之后呢,他们的婚姻像桃花一样美满,他们的子孙像桃子一样的果实累累,他们的家庭像桃叶一样的兴旺发达。

那最有意思的是,我们肯定也注意到了“桃之夭夭”,还成为了中国的一个常用的成语,它的本意呢是形容桃花开得很鲜艳的样子,又用来比喻年轻女子的美貌。可是因为汉语同音字很多,在长期的流传过程当中,结果是以讹传讹,又形成了另外一个成语——“逃之夭夭”,用来诙谐地表示溜得无影无踪的意思,这可是跟最初“桃之夭夭”的本意大相径庭了。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春天来了,桃花盛开。在少男少女们的憧憬期盼中,美好的爱情终于结出丰硕的果实。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淘洗,这首《桃夭》至今读起来,依然是音韵和谐,温馨感人,然而在杨雨老师看来,这首来自《诗经》的古老歌谣,对后世人的影响远远不仅于此,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中最为绚烂的篇章,永载史册,难以超越。

那从《桃夭》这首诗开始,桃花就和女性的容貌、和爱情、和婚姻、和春天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这首诗还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三大传统。

《桃夭》奠定的中国诗歌的三大传统

桃之天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5)

与春天有关的现象被冠以“桃花”的美称

那我们先来看第一个传统,和春天有关的现象都会被冠以“桃花”的美称。比如说杜甫有一首诗《南征》,其中就写到过这样两句,“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这也是描写春天大概是在农历二三月时候的情景,桃花盛开,然后寒冰消融,春水都涨了起来,两岸的枫树林呢也抽出了新芽,再映衬着粉红娇艳的桃花,桃红柳绿勾勒出一派盎然的春景。那么这里的桃花水,又称为“桃花汛”,也可以叫做“桃花浪”。其实就是春天涨水、春汛的意思。

《桃夭》奠定的中国诗歌的三大传统

桃之天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6)

以桃花来比喻女性的青春美貌

第二个传统,桃花来比喻女性的青春美貌。这个传统也是桃夭这首诗奠定下来的,可以说《桃夭》是开了中国诗歌历史上以花喻美人这个传统的先河,正像清朝一位学者所说的那样,“桃花色最艳,故以取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出自清人姚际恒的《诗经通论》)“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这个评价可真是足够高了,中国的诗歌从此啊就形成了以花喻美人的传统,甚至很多跟女性妆容有关的这个专有名词,也会被冠以这个桃花的美称。比如说女孩子化妆用的胭脂被称为“桃花粉”;用胭脂在两颊涂抹淡淡的这个桃红色,就化一个清雅的淡妆,被称为“桃花妆”;甚至很多历史上著名的美女,都会被冠以桃花这样的称号。

那以桃花比喻美女最著名的诗篇,除了《桃夭》之外,我个人以为,从古到今最著名的应该还属唐代诗人崔护的这首《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诗就是用人面和桃花来互相映衬,既衬托春天的桃花之美艳,又来反衬美女的娇艳像桃花一样的美貌。当然,这首诗背后呢,据说也有一个很动人的爱情故事。

传说是在唐德宗年间,博陵县的才子崔护因为进京赶考没有考上,落第,进士落第,心情就郁郁寡欢。在阳春之际,一个人来到京城郊外去散步踏青,想要排遣内心的这样一种失落。走着走着,他突然看到不远处的山村里面有一处比较寂静的庄园。庄园旁边是一片茂盛的桃树林,桃花开得正好,一朵朵一丛丛的争妍斗艳,而在这个盛开的桃花林当中又掩映着一扇柴门。看到门,看到庄园,就知道有人家,看到人家崔护才突然想起来,自己已经走了很长时间了,有点累,也有点口渴,他就想去这户人家那里去讨点水喝。于是他就加快了脚步,三步并作两步来走到柴门旁边,举手来叩门。敲门敲了很长时间,半天了,这个柴门里面才有了一些轻微的响动,然后一个轻柔的声音从门缝里面传了出来,请问是哪位敲门?崔护赶紧恭谨地回答,在下崔护,因为踏青,途经贵宝地,路长口渴,想向主人讨口水喝。门里面呢又沉默了大概一两秒钟,然后门吱呀一声开了。映入崔护眼帘的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女,亭亭玉立,乌黑的云鬓上是没有一点金银的钗饰,很简单朴素,但是她的两颊泛着微微的桃红。这种朴素而清新的美貌,一下子让这个崔护的心神荡漾起来,他赶紧稳住自己的心跳,然后又拱手向这位少女来行礼,少女也微微地屈身行礼,并且做了个手势,相公请里面请。

崔护就随着少女来到了这户庄园的庭院当中,院子里面也有两三株盛开的桃花。少女将崔护引到这个厅堂里面坐下说,相公请你稍等,我这就去给你倒茶。不一会儿,少女端来茶水,崔护喝着温温的茶水,顿时觉得浑身感觉清爽了不少。然后他一边啜饮着茶汤,一边又情不自禁地抬头看向少女站立的地方,只见少女正倚在庭院当中那株桃花树下,一双清澈如水的眸子恰好也在看向崔护。崔护没有想到自己看向少女的时候,正好跟少女的眼神正面对视,他感觉到自己脸上微微一热,赶忙就找了一句话来搭讪,不知姑娘可否赐告芳名?少女微微低下头去,依然不说一句话。崔护心里有点紧张,老这么沉默着也不是一回事儿啊,他紧接着又问了一句,姑娘住在这里,虽然是有山水胜境,但是不免远离城市,过于清静了一点,不知姑娘可还有其他家人陪伴。少女依然是浅笑不答,只是抬起眼帘再静静地凝视着崔护。崔护一时之间觉得有一点尴尬,又不知道再找什么话来继续他们的这一番交流,所以他只好有些无奈、又有些失望地准备向姑娘告辞。多谢姑娘赐茶,天色已晚,那小生的也不好过于叨扰,这就告辞。那少女还是不说话,只是微微做了个手势,又引着崔护从原路返回柴门,向他道别。那崔护离开这个小庄园之后,是一步三回头,每一次回头都看到少女还静静地伫立在那个柴门的旁边,四周的桃花,虽然开的很鲜艳,可现在在崔护的眼里,任何美艳的桃花都比不过少女那天然清新的容貌。一直到最后一次,崔护再回头看的时候,少女已经不见了,柴门重新关上了,只剩下那些桃花依然在春风里面盛开。

“人面桃花相映红”,春日里的这次美丽邂逅,使崔护的内心泛起了爱的涟漪。从此以后,这艳若若桃花的美丽少女便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里,久久难以忘怀。那么接下来两人之间还将发生怎样令人唏嘘感叹的爱情故事呢?

时光过得很快,崔护返回家乡继续寒窗苦读。第二年春天,他又进京来赶考。这一年的时间,他虽然在很勤奋地读书,可是内心经常会想起少女和少女庭院当中那一树桃花。所以第二年春天他在进京赶考,考试结束之后的第一件事情,他心心念念的就是沿着去年那条原路,再去看望那位少女。当他按照记忆当中的这个地点,再来到那个小庄园的时候,桃花还是去年的样子,还是那么地鲜艳,还是那么地繁盛,可是柴门已然紧闭。他敲了很久的门,都没有人应答。正在失望的时候,她这才注意到柴门外边儿已经上了锁,这说明家里没人。崔护只好失望地离开,但是在他离开之前,他在左边的柴门上题下了这首著名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那去年这个时候,少女的容颜和桃花真的是互相媲美,可他今年再来的时候,美丽的容颜已经不见了,只剩下桃花依旧在春风当中怒放。在诗句最末落款的地方,崔护还大笔一挥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过了几天,崔护还是心里放不下。他想,我还是要再去看一下,所以过了几天,他又再次来到这个小庄园。这次,柴门外面没有上锁,崔护心中一喜,这说明家里有人。他正要抬手敲门,忽然听到柴门里面隐隐地传来了哭泣的声音,而且是一个男声的声音在哭泣。崔护心里马上就掠过一阵不祥的征兆,所以他赶紧用很大的力气来举手叩门。过了一会儿,门开了,开门的是一个老头。可以看出,这个老头的眼角还有残存的泪水,而且面容是特别地悲伤。崔护赶紧很小心的问道,晚生打扰了,不知老伯有什么烦心事?这个老人上上下下把崔护是好好打量了一番,这才问他,先生可就是崔护?崔护很惊讶,老伯,你怎么会知道我的名字呢?

没想到啊,听了他的回答,老人竟然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再一次老泪纵横,是你杀了我的女儿呀!崔护大吃一惊,老伯莫非是搞错了,我和你的女儿仅仅一面之缘,而且私下里从来没有任何交往,怎么可能是我杀了你的女儿呢?老人这才跟他解释,我的女儿今年十五岁,知书达理,待字闺中,一直性格也很温婉,可是自从去年春天以来,她忽然是性情大变,总是神思恍惚,好像有点郁郁寡欢的样子。直到前几天,我带着她一起去串门,回来之后,看到我们这个门上题了你写的那首诗。她反反复复吟诵了很多遍,从此就一病不起了。这几天她一直是水米不进,就这样去了呀,说完,老人又控制不住地痛哭失声。

崔护听了老人的这一番解释,好比是五雷轰顶。他三步并作两步赶到房间里面,果然看到少女平躺在床上,已经是气息全无,当年那个泛着桃红的面颊已经是毫无血色。崔护一把抱起这个少女的头,让她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然后不停地呼唤她,崔护来了,崔护来了,你睁开眼睛看看啊,是崔护来了。也不知道这样哭着喊了有多久,突然崔护感到怀中的少女有一些轻微的动静,再一看,少女居然微微地睁开了眼睛,虽然仍然是气若游丝,但是他的眼光却定定地看向了崔护。崔护我忍不住喊了起来,老伯快来看,是不是她醒了?老人也赶紧过来,两个人抱着少女又是喂水,又是跟她说话,又是拍她的这个背。少女居然慢慢地苏醒过来,苍白的脸上慢慢地也浮现出了一点淡淡的桃红的颜色。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啊,当然是没有办法考证,但是像桃花般美丽的少女终于拥有了一个美丽的爱情结局。他的老父亲亲手将少女交到崔护的手上,为这段浪漫邂逅的爱情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就像桃花一样,他们的爱情在春天里灿烂盛开,而且自从崔护的这首诗被广为传唱之后,它又为中国的爱情诗歌增添了三个很浪漫的词汇:一个是“桃花面”,专门用来形容少女的青春姣美的容颜;一个是“桃花笑”,用来形容美人的笑靥如花;还有一个成语就是“人面桃花”。甚至人们也会将男女相识相爱,但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分开,而男子追忆昔日的恋情,表达这种相爱却不能相守的惋惜之情,也会被称为“人面桃花之感”,那这些美丽的词语呢,都是来自崔护的这首《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美丽诗句。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到“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就这样和女子的美貌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是《桃夭》这首诗奠定的中国诗歌的第二个传统。

人们常说,春天是播种爱情的季节,当绿草茵茵、桃花艳艳的美好时节到来之时,少男少女们懵懵懂懂的情愫也仿佛一夜间苏醒过来,那份对爱情的期待是如此的执着和强烈。于是诗人们不惜笔墨,肆意挥洒着人们对爱情春天的渴望。“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此时此刻桃花成了诗人们书写春天、书写爱情的最美的语言,那么《桃夭》对中国诗歌还有哪些巨大贡献,在“桃花运”一词的背后又有着怎样一段美丽浪漫的爱情故事呢?请继续收看中南大学杨雨教授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诗歌里的春天第一集》——《桃之夭夭》。

《桃夭》奠定的中国诗歌的三大传统

桃之天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7)

用桃花来象征美满的婚姻和爱情

第三个传统,用桃花来象征美满的婚姻和爱情。正像宋代的大学问家朱熹在解释《桃夭》这首诗所说的那样,他说:“桃之有华(花),正婚姻之时也。”这说明春天不仅是桃花盛开的季节,那也是爱情开花结果,然后恋人要走入结婚殿堂的美好季节。甚至按照古礼的记载,在二月春光明媚的季节,官府命令,允许青年男女自由择偶,尤其是到了一定的年龄还没有婚配的男子和女子。比如说男子到了30岁,女子到了20岁,还没有成家立业的,那么官府对他们的约束可以解禁,他们可以不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自由择偶。那《诗经》里面有很多类似的爱情诗篇来表达这样一种风俗,比如说《野有蔓草》、《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于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于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呀,都是反映那个时候,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美丽的爱情诗篇。

桃花和爱情、和婚姻的这样一种紧密的关系,似乎还催生了另外一个浪漫的词汇,那就是“桃花运”。按《辞海》的解释啊,桃花运就是男子在爱情方面的机遇和运气。那如果能够在生命当中遇到一个像桃花般的美丽的女子,当然是很多男性梦寐以求的大好事了,而“桃花运”这个词汇的由来,应该也跟一个跟桃花相关的故事有关。

在南朝宋刘义庆的《幽明录》当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在东汉明帝永平五年,也就是公元62年,剡县有两个人,一个叫刘晨,一个叫阮肇,他们去天台山采药,采着采着就迷了路,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他们在山里面转了十多天,带去的干粮已经吃得精光,又累、又饿、又渴,几乎是陷入绝境的时候,那两个人忽然一抬头看到山崖高处有一株桃树,桃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他们一下子就来了精神。两个是手脚并用攀到山崖上,然后摘了了几个桃子,大吃了一顿,吃饱了,既不饿了也不渴了,也有体力了,然后继续去寻找回家的路。沿着一条溪水走啊走啊,忽然碰到两个非常漂亮的女子,而且这两位女子啊还盛情邀请他们俩到自己家里去做客。那这是好事啊,所以刘晨、阮肇华就跟着女子一起来到他们的居所。

那居所当然也是雅致无比,四周呢也环绕着美丽的桃树林,这个时候呀,还有他们这个女子的几位姐妹也穿得非常地漂亮,手里拿着几个桃子,然后笑吟吟地过来说,她们姐妹专门来庆贺你们喜得佳婿啊!那刘阮二人在困境当中,突然遇到这样美妙的事情,当然是喜不自胜,所以他们就留在山里和这两位少女像新婚夫妻一样,度过了十多天的美妙时光,直到他们开始思念自己的家乡。前后算来,他们离家采药已经差不多一个多月了,还不知道家里人怎么担心、怎么牵挂他们呢?他们就想,向这两位女子告辞,这两位女子是苦苦地挽留他们,郎君啊,能够有缘和我们相遇相见,这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缘分啊,你又何必要念念不忘你们的家乡吗?这种少女依依不舍的眷恋的情怀,让他们两个人确实也不忍心就这么突然离去,于是他们又在山里住了大约半年的时光。

直到第二年春天桃花再次盛开的时候,这种思乡的情绪越来越浓厚,他们下定决心无论如何要回家去看看,所以他们就劝说这两位女子,我们只是回家去看看,我们还会回来的,所以我们并不是永别,你们不需要如此伤心啊。两位女子看到挽留他们不住啊,就只好沿着这个溪水的来路,一直把他们送回原来他们居住的小山村。可是他们回到自己当年居住的村庄的时候,他们大跌眼境,原来他们看到的山山水水还是原来的山山水水,桃花也在村庄里面继续盛开,但是村子里面的房子啊来来往往的村民啊都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他们拦着问了好几个人,没有人知道村里面有刘晨、阮肇这么两个人,直到他们终于问到一个村民,这个村民才有一点点隐约的印象说,听老祖宗是谈到过,曾经有这么两个人从村面进山去采药,然后有的说呢是在山里面饿死了,有的说呢可能是掉到山崖摔死了,还有人说他可能遇见神仙他们升天了,种种传说,传得是越来越神乎其神。

那刘晨、阮肇这才知道,山中一日,世间一年,他们碰到的这个村民已经是他们的第七世孙。既然村里面已经不再有他们日思夜想的亲人,那么再留在村庄里面也没有什么意思了。所以传说在晋太元八年,刘晨、阮肇突然再一次不知所踪,人们就纷纷传说他们又回到当年那个桃源遇仙的地方去了。所以这个故事呢,其实说的就是一个因为桃而结缘人仙浪漫的爱情故事。虽然这是一个神话故事,但是从此之后“桃源”、“桃源洞”、“桃花洞”、“桃源遇仙”等等这样一些词汇或者是词语就成为了后来的诗人词人频繁引用的著名的典故。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花之美,首先就美在他是春天的形象大使,每当人们感到寒冰消融,感受到暖暖的春风吹拂的时候,可能都会兴起要去踏春赏青的这样一种兴致,而寻访桃花往往是踏青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而桃花的凋零呢,往往也会意味着春天的消逝。比如说,白居易就有一首很有名的诗歌《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到四月份的时候,桃花已经谢得差不多了,已经是初夏了。当人们正在感慨春光凋零的时候,因为山上的温度比一般的地方的温度要低,所以桃花开得也要晚,所以白居易是跟人们说,当桃花谢时候,你们不要悲伤、不要失落,你不如到山里面,到大林寺来,那里的桃花开得正好,春光正明媚,那又何必去伤春呢?

桃花之美,其次美在它的外形娇媚美艳,那深深浅浅的红点缀在春天的一片新绿当中,所谓桃红柳绿,会衬托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盎然春意,因而也最容易让人联想到正当青春妙龄的美丽的女子,而人面桃花也许是对妙龄少女美貌的最绝妙的比喻了。

桃花之美呀,还美在华而有实。桃花开在春天二三月份,这是爱情萌芽的季节。桃树容易种植,中国还是桃树的故乡,所以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当中,桃花结果还象征着多子多福的美好吉祥的愿望,甚至有人还延伸出华而有实的桃花也象征着新娘的美貌和良好品德的并存。从这几层意义上来说,桃花当之无愧是春天的代言人,每当春风送暖,桃花盛开,也就开启了我们对于春天、对于这一年的美好希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