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方案解读(智慧城市十问十答)
随着这几年国家一直提倡的“数字经济 新基建”,随之诞生出“智慧城市”的概念与热潮,各路玩家纷纷入场布局,生怕又错过下一个BTC级别的“巨富商机”,玩家从传统的技术产品厂家,延展至房地产,金融圈,制造业等领域,都向着“万物物联 万物互联”的口号出发。
问题一:到底什么是“智慧城市”?
1、广义层面出发:智慧城市是新一代的技术充分应用在城市各行各业,是基于知识社会下创新的城市信息化的高级形态。
2、价值层面出发:智慧城市=信息化 工业化 城镇化,三者的深度融合,缓解大城市的毛病,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实现精细化,动态化的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成效与改善市民生活质量。
问题二:为什么掀起“智慧城市”的热潮?
智慧城市的出现,有两个层面的发展意义
1、社会层面: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基本的满足后,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质;智慧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发达与文明的象征。
2、经济层面:传统的经济发展,主要是通过修路,修桥或者是盖楼,但是城市总量与人口总数是有限的,不可能一直地修建,因此智慧城市的出现,带来了新一轮的增长点,推动了典型,计算机,软件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当然这个也是政府所希望的结果,通过投资来带动就业与税收。
问题三:多少技术玩家布局“智慧城市”赛道呢?
“智慧城市”的参与者大体上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传统技术大厂:如华为,阿里,腾讯,百度,科大讯飞等,他们的最大的优势,就是他们一直深耕互联网技术领域,因此拥有相对的技术优势。
2、多元化经营企业:如平安,格力,海尔,中信,绿城集团,他们的相对优势,是他们拥有自有产业以及落地场景。
3、运营商: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他们的竞争优势,在于他们是生根于本地的“地头蛇,拥有相对的地方性影响力与人脉关系网”。
问题四:难道只有大厂才能参与其中吗?
“智慧城市”,大多数是由政府投资的项目,因此一定会找大公司,有影响力的企业合作,最次也得是上市公司的标准,因为只有这类企业才有:公信力做背书,财力做托底,技术能力做支撑,对于政府而言,项目做不好,不是烂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影响他们的政绩与升迁的问题,因此“智慧城市”项目的话语权是政府所有,所以必须挑选符合政府产业布局的服务商。
问题五:是什么驱动大厂纷纷进场?
毋庸置疑是利益驱动,因为智慧城市的项目,最次都是千万级别以上,几个亿,几十亿不等,承接一个这样的业务,对于公司业绩与股票支撑是强有力的注入。举例:2020年,科大讯飞以15.8个亿中标价,拿下来了安徽省蚌埠市智慧城市的项目。
问题六:具体“智慧城市”的商业模式是怎样的?
“智慧城市”总体上有以下三种商业模式类型
1、投资换项目:现在的政府的考核与经济指标挂钩,每年的GDP排名,一二线城市排名,综合实力排名等,其实令政府很有压力与焦虑,所以政府会采取全员招商,甚至通过外协招商(带奖励机制),因此地方性的大企们,基本上都是地方性经济的扛把子,同时也是政府的座上宾。
当然如果政府能够引进新的知名企业落地当地,政绩上直接记上一等功,但是往往这些大企是很难被挖墙脚,举例:华为在东莞,想挖它的墙角,东莞政府第一个抵制,充其量只能在其他地方成立分公司、区域总部,或者工业园区,即便如此,这些地方的政府给与这样的企业一路“绿灯”=送地 给钱 给项目 政策扶持。
2、国资左手倒右手:项目由政府投资,如果找民营企业,做好了不说,做烂尾了,会引起别人的猜疑,觉得背后存在猫腻,与其这样不讨好,不如将这个“金饭碗”直接交给自己的“亲儿子”,好坏参半无所谓,所以这种方式:国资控股 第三方技术公司=成立合资企业,举例:浙江嘉兴智慧项目=嘉兴城投【融资能力】 海康威视【技术能力】,成立的合资企业来承接的。
3、企业投资 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会寻找一个合作伙伴,让它作为投资建设运营主体,政府通过付费购买服务期限的方式进行合作,基本上一次性购买服务期限10-20年甚至更长,举例:河北石家庄鹿泉区智慧城市项目,就是由中瑞信投资建设运营主体【合资公司】=中信产业基金 大华技术。
问题七:“智慧城市”目前处于什么阶段?
虽然说“智慧城市”已经进入2.0,实质上还是处于初级阶段,更多还是以“平安城市、天网工程,雪亮工程”为主。“智慧城市”发展规模,从城市级别向县区域级别演化,市场也从大城市向县区域下沉,如此更为聚焦与精准,比如:安庆市怀宁县、合肥市瑶海区、石家庄鹿泉区,举例:宁夏银川智慧项目,当时总投资为1个亿,而且由市场挂帅,自上而下推广模式,过程中遇到太多阻力,让项目的推进尤为迟缓,原因在于城市区域大,面积广,涉及的部门多,导致沟通协调性艰难。
问题八:“智慧城市”的?
1、优势:“智慧城市”项目确实养活了像“海康、大华、宇视”等安防的厂商,一定程度上减低了小偷的犯罪率,也提升了公安的破案率。
2、弊端:一方面,“智慧城市”还不够落地,偏概念性层面,不少厂商打着这个旗号,在资本市场上招摇撞骗,对地方政府进行坑蒙拐骗,实则仅是做了一个项目,一来老百姓感受不到便捷,二来没有可持续性的迭代,升级与运营,纯粹浪费了纳税人的钱,有点背离了“以人为本”的初衷。
另一方面,政府为了政绩,盲目跟风,上项目,有些贫困县,税收少都落地智慧城市项目,当然这背后有庞大的利益集团的推动,类似美国背后的军工集团一样。
城市 |
安庆市怀宁县 |
六安市霍邱县 |
财政收入 |
25亿 |
30亿 |
智慧城市项目投资 |
5.9亿(发债) |
6.9亿 |
问题九:“智慧城市”底层技术逻辑公式?
“智慧城市”=数据采集 存储 调用 计算(人工智能AI) 可视化(商业智能BI) 后端开发——输出终端(人或机器),在简化一点理解:平台(软件 硬件) 数据(应用程序APP)
举例:湖北市荆门智慧城市项目,总标价为2.4个亿,涉及的智慧应用板块内容有:一网通管,一网通办,智慧城管,智慧应急,疫情防控,一码通,生命线,企业服务,指挥中心,系统安全,商业密码应用改造,标准规范等。
整个大数据产业链上不同环节节点都需要服务商的介入,所以智慧城市项目开发推进上,可深可浅,最基础便捷的开发路径=打通各部门的数据 建立共享中心 建立数据中台 开发APP(应用程序AI BI)。
问题十:技术开发落地过程中的障碍?
1、缺少经营分析人员的介入,整个智慧城市项目技术层面的开发与落地的过程中,没有进行经营分析,了解甲方的痛点,具体功能需求,导致开发结果不满足甲方意愿,重复的修改调整,浪费大量的无效时间。
2、甲方不清楚自身需求,直接采购设备,但是不懂使用,直接停摆,浪费资源与资金。
3、不了解甲方的企业文化,或者所在的城市文化,就无法进行城市数据的文化分析。
4、甲方所在的城市本身对数字化意识与应用程度薄弱。
经营分析核心=正确聚焦 指标体系 数据质量评估,如此才可以精准介入项目的合作与开发
一城一策一服务
若有更独特的视角解读“智慧城市”,欢迎读者留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