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太少,想的太多(看书多怎么了)

也许,你也遇到过这样的灵魂一问,“你看了那么多书,都白看了吗?”“你看了那么多书,还是这么的接地气,本以为你会与众不同呢。”每当我被这么无情地反问、嘲讽时,我就想,看书多到底怎么了?看书多,我就应该赞同你的观点吗?就应该包容你的一切吗?看书多,我就应该与众不同吗?就应该如同圣人那般吗?

看书多,到底怎么了?我想这是一个少有人才会思考的问题。

看书,本是一件只与自己有关的事。但当别人知道你爱看书时,你首先想到的不是开心,而是不开心。这就如同,别人知道你是学计算机的,所以,你就得会装电脑系统,会处理有关电脑的一切问题。所以,你放假回家邻居让你给他装系统时,你绝对不能说你不会,因为没人会相信。同理,爱看书的人永远吵不赢不爱看书的人,因为他(她)们总会给你备一句——你看了那么多书都白看了吗?怎么?我看书就得乐善好施?就得有理当无理?就得迁就你的不看书?

当然,对于不爱看书的人来说,看书的确是种折磨。但,这不是你没理强辩理的理由!我也时常与人说,看书和抽烟喝酒一样,都是一种爱好,一种娱乐。只是说,它们各自的受众人群不同而已。可每当我被相亲时被问起喜欢做什么时,我总是权衡再三后才说,偶尔也看看书。就这么一句,对方就会立马反驳说,“我最讨厌看书了,一看书就想睡觉。”隔着屏幕我都能感受到那种厌恶至极的表情。

难道我真就没有什么“很常人”的爱好吗?有。比如,爱研究、爱捣鼓、爱关注最近的科技产品,最新汽车动态……这些,会有女生喜欢吗?有女生会有这种爱好吗?相较之下,看书似乎更显温和,且不会显得那么突兀。即便如此,我仍是被拒千里之外的最佳人选。对此,我并未觉得痛心,反而觉得快哉。因为,我走在一条少有人才会选择的路上。

杨绛曾说,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对于杨绛的这段话,我深有感触。但有一点她没有明说,那就是一定要读书。否则,即便是到了后来,你也未必能懂人生。没有先后的对比,你岂能知晓哪里才是人生的开始,哪里又是结束。

多年前,我因看不懂一本书而苦恼,不敢说,怕被嘲笑,假装看懂。现在,我因看懂了一本书而惆怅,不敢说,怕被质疑,假装没懂。

人活一世原本就是一个向死而生的过程。当曾经的不明白,突然有一天变得清晰可辨之时,也就意味着生命中的某个节点已经到来。

记得我曾看过一部电视剧的一个片段。一个女生送了一个九连环给一直追她的男生,告诉他解开之后会得到一个惊喜。男生很兴奋,但也很笨,但在爱情的驱使下,他还是解开了,但也是几天之后的事了。于是他兴奋地打电话告诉女生,女生听后告诉他一个地方,约他见面。男生挂了电话拿着刚解开的九连环兴冲冲地去了约定的地点。只是,等待他的不是曾幻想过的美好爱情,而是离别……只见女生穿戴整齐,拉着行李箱站在路旁等着他的到来。当男生知道这一切时,他表现得很不能接受,当时的我也是如此(不然,也不会记得)。直到多年后的一天,无意中又想起这个片段,才彻底地明白过来导演的用意。

当杨绛的那段话和电视剧的这个片段相互交织在一起时,也许你也会明白:有时解不开的不是环,看不懂的不是书,而是时间和岁月。

我妹就曾对我说,“《围城》我看了,看不懂,《人生海海》能懂一点点。”她是用笑掩饰着羞愧和尴尬和我说的。起初,我对她表示很失望,但过后我又不觉得失望,反而觉得开心。因为,她的人生是那么的洁白无瑕。不懂什么是“围城”,什么是“人生海海”是正确的。人只有在最不懂得时候才能最快乐!懂得越多,快乐的成分也就随之越少。傻子,不正是如此吗?但我们却永远地嘲笑他(她)。

说到底,看书只是一个选择。既没有错对之分,也没有好坏之别。有的人看书寻找到了光明,有的人却遇到了黑暗。何故?心态。当你用功利的态度去看一本书,你可能会说书本无用;当你用闲暇的态度去看一本书,你可能会说故事很精彩。当你用求知探索的态度去看一本书,你可能会说原来这才是人生。曾有亲戚告诫我说,“你少看点书吧,里面的故事全是假的,你沉迷于小说只会害了你自己。”我听过之后,并没多言。我只是觉得的,如果现在放弃看书,那我之前的坚持又算什么?人生有正确的选择吗?人生有的只是选择后让其变得正确。所以,在未深入了解一个人的所有之时就妄下断论,这是不是有点太草率了?

后来,我还发现了一个问题。所有人,无论大小,都爱用自己的思维去考量别人身上的问题,即便是人生。一个刚上高中的小孩,也有自己对婚姻及爱情的观点,有时候我都觉得自己活了30年竟然还不如一个15、6的孩子活得明白。我的那些书真的是白看了吗?

看书多了,会让原本爱孤独的人,更爱孤独。因为,他已经找到了和自己独处的最好方式。

看书多了,会让原本穷的人,继续“穷”。因为,他明白,精神的富有才是人生最应有的状态,物质上的满足只是活着的刚需。这似乎也就解释了,那些贵为“大家”的贤士们为何都比较褴褛,不是他们爱低调,而是他们“无所谓”。

看书多了,就会想看更多的书。因为没看过的,才是最期待的。这一点,和当下很多人的三观很像;衣服买多了,总想再买,总觉得下一件会更适合。恋爱谈多了,总想再谈,总觉得下一个会更好。结婚结多了,总想再结,总觉得“偷”来的才是幸福。

记得,易中天写过一本书,叫《中国的男人和女人》,里面就详细地讲述了“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的全部事实。现如今已是法治社会,国家既不允许纳妾,也不允许找妓,于是只剩了最后一个“偷”。由此看来,这也是社会的一大进步,直接把最好的给你!但前提是你得有钱。所以,我们现代人的目标都是向“钱”看齐,看书还有什么卵用呢?

关于现代人的行为,咱们暂且不论,更不用对它说三道四。因为,总会有人直言不讳地对你说,“穷鬼,这是你该想的事儿吗?”的确,像我这般食不果腹的人,着实不该想那些和自己无关,且财力又不及的事。所以,咱们还是来说看书多的问题吧。

其实,看书多和找对象多,婚姻次数多,“偷”人多差不多——都是得不到的才是最想要的。所以,一个人看书多有错吗?他只是把换恋人,换婚姻,换个人“偷”的时间用在了换书上。也就是说,他用自己最大的努力为这个社会争取最大的福利。如此看来,看书多还应该被质疑和嘲讽吗?

如果人人都看书多,那还会有谁会为金钱而活?还会有谁为了钱而专门被“偷”或“偷”呢?还会有谁一门心思地想着如何换妻换夫?记得,曾一位陌生好友给我说,她告诉她老公看完了杨绛的《我们仨》,她老公对她说,你还可以看看钱钟书的《围城》。这样的夫妻世上少有,这样的爱人凤毛麟角,这样的处世态度也是绝无仅有。也正是这位好友告诉我说,婚姻是场修行。

所以,不要歧视看书多的人,因为他(她)们是占用社会资源最少的人。不知,我这么说,那些不爱看书却又爱问“你看书是白看了吗”的人,能否看明白?

看书太少,想的太多(看书多怎么了)(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