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罗子君离婚不出门(罗子君中年离婚)

关注@啡小沫专注职场赚钱干货,和你一起飞速成长!

我的前半生罗子君离婚不出门(罗子君中年离婚)(1)

不怕你们笑话,火爆全网的《我的前半生》,我之前一集都没看过。

前些天,偶然听朋友聊起这部剧。大家讲起觉得罗子君后来没能复婚,还挺遗憾的。很多朋友都期待,她能重新跟陈俊生在一起。

我听大家聊,很好奇,于是这几天就刷了一下这个剧。

说实话,还是有点惊喜的。难怪当年能能刷爆全网。

虽然仍是玛丽苏爽剧的构架,但是还是常常埋伏着让我拍案叫绝的点。怎么说呢,很应景,跟当下人的心境很合拍。

不过,我是不站她俩复婚的哈哈。

这婚,离就对了。一段关系是不是正向的,跟两个人是世俗意义上的好人、坏人没关。

很多时候,两个不错的人在一起,就是能经营出一段互相拖后腿的糟糕关系,那不如早离。这才成就了后来的罗子君。

聊聊几个很应景的点吧。我觉得,当下的生活,大伙儿都需要点正向的激励。

01

生活谷底的可能性

罗子君卖鞋赚到钱的那集,我真的好高兴,当时我边泡澡边看的,剧情比浴缸里的水还暖。

罗子君是从家庭主妇的绝境走出来的。

我虽然没做过家庭主妇,但是有过很多次类似的假想“绝境”。

我从建筑师转行去干互联网产品经理的时候,我没赚到钱就投了钱去到前途不知在何方的创业公司的时候,我裸辞开启自由职业的时候……

我并不是一往无前。我没有那么勇敢,我也会害怕。

按着之前稳稳当当的路,虽然天花板不高,但是它大概率还是一条一直能走下去的路。但另一条也许天花板更高的路,它会不会是断头路呢?

虽然后面我真的走了几年“不稳定”的路之后,发现我当初浅薄了,担心过度了。只要我在行走时,像海绵一样汲取养分,不断增加自己的能力,路是会越走越宽的。

但我当年是不知道的。假想的“断头路”,会带给我与刚离开家庭庇护的罗子君一样的恐慌。

我以前文章应该也提到过当时的解法,老读者可能有印象。

就是傍晚散步时间,拉着率哥跑去商场、写字楼转,看各种招聘启示。

“我怎么也不会走成断头路的对吧,最不济,做个收银员一月也是有4000块的对吧?”

“这个文员职位,我和它的技能要求很匹配嘛,有5000底薪呢!”

“或者这个分析助理岗,晋升空间好像不错呢,行业我也熟悉。”

当你放下“偏见”,不再盯着自己的专业、骄傲,想着我只能做什么的时候,你会发现世界一下子打开了。有那么多方式可以养活自己,怎么就能走成断头路?不至于。

这些“退路”,给了我底气、勇气,让我每一次在稳定但天花板低且我做起来没激情的工作与不稳定天花板可能高也可能失败但我特别想做的工作之间,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

我知道,很多人都是有过类似的担心、恐惧的。

两年前,有位妈妈给我留言,说她生育 带宝宝,在家待了7年。直到孩子上小学,鼓起勇气重新走进职场,跟大学刚毕业的小年轻一起工作。

一开始,也有恐惧、有自卑、有自我怀疑,想着硬着头皮坚持吧,反正试用期估计就会被辞退。但没想到,等真熬过了3个月试用期,她状态越来越好,感觉自己重新年轻起来,重新拥有了掌控命运的力量。

生命的韧性、弹性、可能性,很多时候都远超乎我们想象。

罗子君重获新生的时候,我就想起了这位妈妈的留言,热泪盈眶。

我的前半生罗子君离婚不出门(罗子君中年离婚)(2)

02

热爱里的能量

罗子君以为自己干啥啥不行。

大学毕业只工作了半年就回归家庭,跟社会脱节,求职无数次被拒,好不容易在便利店当上了店员,没干几天又灰溜溜打包走人。

直到……她在奢侈品店当上了柜姐。

过去很多年的陈太太生涯,使得她自己就是这家店的精准客户。

她对店里的产品如数家珍:

品牌调性是不媚俗,以质地和剪裁著称;7、8个系列可以满足不同人群需求;6、7月份上新的驼色羊绒大衣,要提前一个月订货;年度限量款手包每年只有400个是有号码的……

她了解客户心理:

知道如何给兜里并没有那么多钱又想踮起脚去够高端的客户以尊贵体验,知道如何在客户犹豫时放低自己满足客户虚荣辅以吹捧促单;知道她们发朋友圈在老同学面前炫耀的“刚需”……

只上过半个月班,从未做过销售的罗子君,成了商场的连续销冠、明星员工。

这便是热爱、擅长的力量。

她之前沉迷于买买买积累的奢侈品知识,深埋多年,一朝在这里绽放。

这里又让我想起之前跟一位读者的对话。她说她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热爱什么,自己就爱逛街,下了班就想逛街。我说也许这就是你独一无二的天赋,想办法把它转化成生产力。

我不是敷衍,我是真心这么觉得。关注@啡小沫专注职场赚钱干货,和你一起飞速成长!

一个人如果能一直一直逛街,或者愿意一直一直探店,或者是一直一直刷剧,都是你的独特之处,说不定里面就蕴藏着你变现的宝藏。

比如买手,那必然要有非同一般的逛街功力,才能积累出对时尚潮流质地剪裁价格等的敏锐;比如刷剧,你对剧情结构刷出了感觉可以自己去写剧本、连载玛丽苏小说,或者就应聘个新剧的“找茬师”,都是极好的。

你一直一直愿意干、干不厌烦的事情里,一定能转化出巨大的能量。

只是人们通常都会“轻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会以为做得容易那便是没有价值。其实可以多问问身边人,你做得容易,可不代表其他人做起来容易。

反正这种一直逛街、一直刷剧的活儿,我是干不了的。我宁愿让我一直写文章看书。所以,我当不了买手,但是写作能让我吃上一碗饭。

珍视自己的天赋,挖掘自己的宝藏。

我的前半生罗子君离婚不出门(罗子君中年离婚)(3)

后记:

高三的时候,有次写作文,老师读一位同学的范文,题目叫:我前三分之一的人生。引起了全班哄堂大笑。

大伙儿说,18岁耶,三分之一,你只能活50多岁吗?那同学赶紧解释:“随便一算,没算清楚,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吧。”

那时候单纯的快乐,现在忆起,历历在目。

何止五分之一?那个年纪,简直感觉人生才刚刚开始,世界都是崭新的,生命才刚刚打开,充满了新生的喜悦。

如今我33岁,距离18岁,过了15年。15年,也就又一个五分之一而已。可回顾身边,不少人的状态,却已是没了希望、奢望,感叹声青春不再、然后一天天麻木重复坐等退休。

这15年,仿佛就过完了一辈子。

18岁连接着新生,33岁连接着消亡。

这部剧,玛丽苏归玛丽苏,但切入点、立意都好棒。也许可以是疲惫中年人生活里的几声清脆警钟:

未来很长,我们才走过了前半生而已,振作起来,后半生仍有无限可能。

无关乎孩子,无关乎父母,无关乎另一半。是自己的,后半生。

关注@啡小沫专注职场赚钱干货,和你一起飞速成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