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边境降旗仪式搞笑的(印巴边境降旗仪式有多奇葩)
印巴边境战争多发,近几年也是相当不对付。不过虽然双方不对付,但是边境却相当欢乐,每天在印巴的边境表演。如果说巴基斯坦升旗是在用实力搞笑,那印度就是在用生命搞笑。
虽然这两个国家都没有进足球世界杯,但是他们天天在边境整得活可比世界杯热血多了,保管你看了第一遍 想看第二遍。踢腿腿麻了 都要继续跺脚,双方玩儿的就是心跳。虽然边境很快乐 但实际边境却暗流汹涌,这一切还要从克什米尔问题说起,这个由英国留下的克什米尔归属的问题,到现在依旧是处于未解决的阶段。既然暗流汹涌又为何要举办这样的表演呢?
其实这个看似是一场表演,实则是两个国家在边界上无声的战争。众所周知印度和巴基斯坦以前是一家的,所以现在这相互看不顺眼的场面,其实就是分家没分明白闹得。
这个问题用官方说法来说叫克什米尔争端,克什米尔争端其实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要说这个问题 ,你得追回18世纪中叶开始说起。因为在十八世纪中叶印度次大陆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在殖民地期间这俩都是英国的,但是二战结束,这片土地的统治也逐渐摆脱英国的控制开始独立,而按照英国最后一位驻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的“蒙巴顿方案”,就是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域。
至于具体的划分简单粗暴,印度教徒比较多的地区呢就划分给印度,穆斯林人数比较多的就划分到巴基斯坦。但是当时在英国的殖民地范围内,也不是都由英国统治,还有大约550个土邦的行政权不属于英国。
按照“蒙巴顿方案”土邦地区的归属由当地的王公来决定,但是土邦在作出决定时,必须要考虑所在地区的地理因素,这意思通俗点说就是你挨谁近就跟着谁就得了。而克什米尔它位于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中间,本来他要是一点点大可能也就没人在意了,给对方就给了,可是偏偏克什米尔是这些土邦中面积最大的。
换句话说,就相当于分家产时啥都分好了 就差这最后的几个亿归谁的问题了。这又不是几毛,这好几个亿谁都想要,这问题不就来了嘛,其实按照“蒙巴顿条约” 是由当地王公决定归属权的,而克什米尔的王公是个印度教徒。
按照他的意愿是要去印度的,但是克什米尔的居民中将近80%却是穆斯林,他们是想去巴基斯坦,你说这扯不扯?印巴双方看这情况,都觉得克什米尔是想跟着自己的,既然都不想让步谈又谈不来, 最后谈急眼了动起小手了。
印度与巴基斯坦前后发生过三次战争。第一次印巴战争在1948年开始,战后印度控制了克什米尔地区大约2/3的土地,巴基斯坦控制了另外的1/3,人口的3/4归属印度,巴基斯坦控制了另外1/4人口就相当于两人瓜分了克什米尔。
联合国这崇尚和平一看都打起来了,赶紧调停吧,最后干巴巴地给出了个建议,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最终必须由公民投票来决定,但是要不要投怎么投联合国又没说,左后还得印巴双方解决,但是但凡能谈拢当初也就不会动手了。
而在这之后,印巴双方又打了两次签了各种各样的协议,但是签归签闹归闹,该动手我还是要动手,所以两国大大小小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次冲突,双方都损失巨大。
直到2003年11月23日巴基斯坦的总理贾迈利宣布,巴基斯坦的军队将从穆斯林的开斋节开始,在克什米尔印巴实际控制线的巴方一侧实现单方面停火。之后印度也表示愿意停火以维持和平,在这之后双方又在2005年协商开通双面公交等等,至少表面的和平维持了。
至于现在每天上演的表演仪式,其实是边境线上对峙双方哨所每天的升旗降。后来可能因为谁也不服谁,双方开始有意识的争斗,逐步变成双方军人队列士气的比赛,并且慢慢的吸引来了附近百姓的围观。
随着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两边的军事长官在例行碰面中就商量干脆咱们就修建一个表演场:以升降国旗为中心两边都是看台,让围观的群众坐在看台上,还能卖门票“赚外快”,双方一听都觉得很好,毕竟谁和钱过不去啊。
于是汇报到各自的国会,印巴政治家们都觉得这个办法是加强本国人民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办法,双赢啊!于是双方设计建造了大型表演场,还找来音乐家艺术家,为仪式作曲,配器、编排表演动作。
两方各自挑选一批高大威猛的士兵和军官统一武器配置和服装制,统一动作标准。在两国军官指导下两国士兵反复排练,比赛踢腿、挥拳、跺脚、瞪眼,再加上双方看台上本国群众和外国游客的山呼海啸的呼喊,这个奇葩仪式就成为旅游热点。所以,虽然从形式上双方表演的是压倒对方、势不两立,实质上却是双方密切合作的结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