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梁武帝萧衍被佛家出卖(篡齐受禅建南梁)
梁武帝名萧衍,字叔达,南兰陵中都里(今江苏武进西北)人。萧衍出身于贵族之家,其父萧顺之,是齐高帝族弟,因功封临乡县侯,历官侍中、卫尉、太子詹事、领军将军等。萧衍本人于宋大明八年(464年)生于秣陵县同夏里三桥宅。萧衍自幼酷爱读书,博学多通,加上天资聪颖,年纪轻轻就在文学方面崭露头角。当时与之交往甚密的有沈约、谢眺、王融、范去等七人,他们经常出人于竟陵王萧子良的西邸,被世人称为“八友”。八友之中文才以沈约最长,有《宋书》、《齐纪》等书传行于世,然而若论胆略才识,却又首推萧衍。王融向以识鉴过人自傲,但私下里对其亲近之人却常常夸赞萧衍:“将来安定天下的,一定是这个人。”
齐明帝萧鸾在位只有五年就病死了,他的儿子萧宝卷即位,这就是无能的东昏侯。东昏侯治国无术,却很残忍,做皇帝后杀掉了很多大臣,对于一些功臣也不知道爱护,妄加杀戮。萧衍逐渐和他对立起来。
萧衍联合了南康王萧宝融一起举兵,后来南康王在江陵即位,这就是齐和帝。他们共同和东昏侯争夺齐的政权。最后,萧衍领兵到达了建康城下,和守军激战,攻下了外城,将齐宫城团团围住。萧衍占领建康后,即派诸将征讨四方,各地刺史、太守相继投降。中兴二年(502年)正月,迎宣德太后入宫,临朝称制,进萧衍为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可以带剑上殿,无须叩拜仪式。其时萧颖胄已经因萧衍战无不克自己却无所建树,忧愧生疾而死,萧衍由此掌握全部军国大权,下一步就要废主宝融,受禅称帝了。
萧衍当上大司马,已是众望所归,登基称帝似乎已经不成问题。但萧衍仍不敢贸然行事,故也不好向臣下提起。范云没当上左仆射,心中怏怏不乐,总想伺机于萧衍受禅时再立一功。谁知迁延几十天,竟不闻萧衍再提受禅之事。细究其因,原来萧衍人宫之后,陈东昏侯的潘贵妃被领军王茂诛杀之外,尚有余妃和吴淑媛两个美女,全都据为己有。由是萧衍竟为女色所迷,所有政事一概置之度外了。范云对此非常着急,几次进谏,总不见效。这天,范云特邀领军王茂一同入殿来见萧衍,落座后范云便大声说道:“过去沛公刘邦人关定秦,财帛无所取,妇女无所幸,范曾因此畏其志大,后来终至成功。现在您刚定建康,天下百姓正想看您风采,您为什么要袭取乱王之迹,被迷恋女色所累呢?”萧衍默默不答,王茂即起身下拜,说:“范侍中所言极是。明公如一定以天下百姓为念,则不宜留下这亡国之妇。”萧衍只好应允,范云又趁势说道:“前时放出宫人两千名,分赏将士,只有王领军没有得到。现在您即有意放出余吴二姬,愿将其一赐给王茂。"萧衍因吴氏已经有娠,遂将余氏赐与王茂。为表明心迹,次日萧衍又当众赐范云、王茂钱各百万。
从此以后,萧衍乃决计篡齐,准备受禅。为消除称帝隐患,萧衍又借口邵陵王宝信、晋熙王宝嵩、桂阳王宝贞三人与湘东王宝睡谋反有关,于一日之内下令自尽。其时三王年龄都不过10岁上下。还有庐陵王宝玄,虽暗弱无能,也不免忧惧而死。再就是鄱阳王宝寅,年方16岁,跳墙逃出,昼伏夜行,最后到达寿阳,被北魏扬州刺史王澄收留。至此,明帝诸子,仅剩下晋安王宝义和齐和帝宝融。萧衍这才奉表宝融,请其东归建康。宝融乃诏令萧衍之弟萧为荆州刺史,都督荆、湘等六州军事。萧儋虽年纪不大,但却少年老成。当时荆州正处军旅之后,公私空乏,儋励精图治,广屯田,省力役,体问兵死之家,诚接天下贤士,于是人人得尽其意,民心尽归萧氏。及宝融起程以后,东西遥相呼应,声称上天之意,已让萧衍为帝。又作“行中水,为天子”的谶语,让各地儿童传唱,造成舆论攻势。在此态势下,宝融手下中领军夏侯祥接沈约、范云书,教他迫帝禅位。夏侯祥见风使舵,至姑孰(今安徽当涂)逼齐和帝下诏禅位。和帝之诏到了建康,宣德太后亦下令表示同意,萧衍至此反故作谦恭之态,几次抗表谦让,于是豫章王元琳率齐宫八百一十九人,范云领梁臣一百一十七人,一并再三上书称臣,乞请践祚,太史令蒋道秀陈天文符谶六十四条,萧衍才勉强接受。于是选吉日良辰,即位南郊,祭告天地,登坛受百官朝贺。改齐中兴二年为梁天监元年,大赦天下。
萧衍登基之后,鉴于齐亡教训,总是勤于政务,孜孜不倦。即使寒冬腊月,也是五更即起,批改公文,以至双手破裂。又注重纳谏,特诏令于东府前谤木肺石旁各置一函。凡布衣处士,欲指陈时事,有所建议,可投书于谤木函中;凡功臣材士,如有功劳未达,才不尽用,可投书于肺石函中。萧衍还率先勤俭,“一冠三载,一被二年”,其所用衣物,均已洗灌数次,平常吃饭只以菜蔬豆羹粝食为主。并且每日只吃一餐,遇有事务繁忙,便喝点稀汤充饥。每当简选长吏时,务心求选廉平,并亲自于殿前召见,勉之以为政清廉之道。又特下诏全国,如小县令有才干政绩者,即迁大县;大县令有才干政绩者,即迁两千石。当时朝臣中有到溉、刘璧二人,皆以廉洁著称,分别提拔为内史、太守。由是上行下效,吏治有了不少起色。
太清二年(548年)八月,侯景以诛朱异为名,在寿阳举兵造反。萧衍闻报,毫不惊慌,拈须笑道:“侯景有何作为?我一扬鞭,就够侯景受的了。”说毕即传旨授台州刺史鄱阳王萧范等人为东西南北四道都督,由侍中、邵陵王萧纶为统帅,持节督军合讨侯景。侯景闻大军将至,连忙向王伟问计。王伟说:“如果萧纶率军来到,我们必受困扰,所以不如决志东向,直捣建康。侯景即率军东进,连下谯州、历阳,兵锋不日即达江边。这时尚书羊侃请带两千人占据采石,截住侯景。萧衍问于朱异,朱异却断然说:“侯景戎狄小儿,必无渡江之志。”萧衍一向对朱异言听计从,所以不理羊侃请求。羊侃出宫叹息着说:“梁朝这回就要败亡了!”
过了不久,侯景在萧正德协助下渡过长江,率兵到达板桥,为探明城中虚实,侯景特派徐恩玉入朝求见萧衍,萧衍当即宣召恩玉人内。恩玉人宫后将侯景奏书呈上,内言:“朱异等弄权内外,乞允许我带兵入朝,以除君侧之恶。”萧衍看后,交给朱异,朱异显得非常尴尬,赧然不知所答。萧衍又派中书舍人贺季、主书郭宝亮随恩玉去慰抚景军。贺季见到侯景。问道:“今天将军此举,究竟有什么要求?”侯景毫不掩饰地回答:“想当皇帝!”王伟连忙打岔说:“朱异等人乱政,所以兴师除奸。刚才将军所言,不过戏言罢了。”侯景见语有所失,便拘禁贺季,独遺郭宝亮还报。
侯景率部众渡过秦淮河后即将台城团团围住,擂鼓鸣角,全力攻城。
羊侃诈称得邵陵王书,说援兵不日到业,守城将士内心少安,于是奋力守城。两下相持数日,侯景为号召天下,萧正德扶为皇帝,自任大丞相。
邵陵王萧纶军至钟离,得知侯景已经渡江,便昼夜兼程,回军人援。不料过江时风起,人马淹死十分之一二。乃率步骑精锐三万,自京口西上。前淮州刺史赵伯超向萧纶献策说:“如果我们走黄城大路,必然会遭侯景抗拒,不如径去钟山,占领广莫门,出贼不意,城围立即可解!”萧纶按计行事,但因迷路迂回二十多里,至次日拂晓始至钟山立营。侯景见萧纶突然到来,不禁大为惊骇,急忙分兵三路攻击萧纶。萧纶击败侯军,进至爱敬寺。侯景也收兵驻于覆舟山北,到了傍晚,侯景收兵徐退,萧纶部将安南侯萧骏以为侯景怯阵,即带兵追赶,侯景回军反攻,击败萧骏。
骏逃人纶营,侯景趋势杀来,竟将萧纶战败。萧纶仅收余部不足千人逃往朱方(今江苏武进县)。
侯景打败萧纶之后,再次向台城发起攻势。此时羊侃已经病死,城中将士不免更加恐慌。正当危急之时,右卫将军柳津从容镇定,率众抵抗,城防赖此复安。又过几日,诸路援军已到,公推柳仲礼为大都督,指挥全局。柳仲礼部分诸将择地扎营,又专令衡州刺史韦粲驻守青塘,并亲人韦粲大营对他说:“青塘正当石头中路,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此重任,非兄不能承当。你要是觉得兵力不足,我可以派人相助。”语毕即传令真阁将军刘叔胤助战。
太清三年(549年)正月,韦粲遵令出发,恰遇大雪,迷失道路,等到了青塘,夜已过半。寨栅尚未建好,就被侯景发现,侯景率兵来攻,刘叔胤不战而逃,韦粲等力战阵亡。柳仲礼这时已迁营大桁,闻韦粲败讯,当即投箸披甲,率手下百骑往救,大败景军。仲礼正追杀侯景,不防侯景部将支伯仁从后面猛砍一刀,正中仲礼左肩,部将急救回营。从此侯景不敢南渡,仲礼却也气馁,再不谈论战事,整日以饮酒嫖妓为乐。其父柳津登城对仲礼说:“你君父皆在危难之中,你却不竭力相助,百世之后,人们如何评说你呢?仲礼仍不以为意,诸将请战并皆不许。萧衍问策于柳津,津愤然说道:“陛下有邵陵,臣有仲礼,不忠不孝,怎么能平贼呢?”到了三月,侯景见各路援军已无斗志,遂尽力昼夜攻城。城中守将董勋和熊昙朗见大势已去,暗中接应侯景入城。永安侯萧确力战不胜,只好走还宫中,对萧衍说:“城已被贼攻陷了!”萧衍时已86岁高龄,闻听安卧床上不动,说:“还可以一战吗?”萧确说:“不可。”萧衍遂轻声叹息说:“梁朝天下,自我得之,自我失之,我有何怨吗?”
不一时候景派王伟来见萧衍,萧衍令侯景在太极东堂陛见。其时候景带五百甲士自卫,萧衍神色安详,问话说:“你在军中时间很久了,一定很辛苦吧?”侯景不敢仰视,汗流满面。萧衍见了不觉好笑,继续问道:“你是哪一州人,怎么敢兴兵犯阙?妻子儿女还在北方吗?”侯景惶恐不知所对,其部将任约在旁边代答说:“臣景妻子儿女全被高氏屠杀,今天唯以一身归服陛下。”萧衍又问:“刚渡江时有多少人马?”侯景稍缓过劲来,亲自答道:“千人。”“围台城时呢?”“十万。”萧衍再问:“现在已有多少人呢?”侯景回答:“率土之内,莫非己有。”萧衍用抚慰的口气说道:“你既然有忠事我朝之心,就应约束军士,不得骚扰百姓。”侯景允诺而去。
侯景退出后对亲信王僧贵说:“我常常跨鞍马征战,矢刃交加,从无怯心。今见萧衍却有惧怕之意,难道果真是天威难犯吗?”话虽如此,侯景人城后,还是派军士人值省中,他们或驱驴牵马,或佩剑带刀,出入宫廷,无所顾忌。萧衍见而怪之,左右说是侯丞相的甲士。萧衍大怒说:“不就是侯景吗?怎么说是丞相!”此话传到侯景耳中,侯景大怒,立即派私党监视萧衍一举一动,即使平常饮食,也都加以克损。萧衍有所要求,多不能得到满足,因此忧愤成疾,竟至不能起床。勉强延至五月,萧衍卧于净居殿,口中觉苦,索蜜不得,自呼:“荷!荷!”无人应答,随瞑目而逝,享年86岁。庙号高祖,谥号武帝,葬于修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