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黑龙江种植的新大豆品种(黑龙江扩种大豆进展顺利)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扩种大豆”成为热门话题黑龙江作为我国最大的优质大豆生产和供给基地,今年提出扩种大豆1000万亩以上的目标,占全国扩种大豆面积的一半黑龙江扩种目标能否顺利完成?提升大豆产能是不是只靠增加种植面积?还需解决哪些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适合黑龙江种植的新大豆品种?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适合黑龙江种植的新大豆品种(黑龙江扩种大豆进展顺利)

适合黑龙江种植的新大豆品种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扩种大豆”成为热门话题。黑龙江作为我国最大的优质大豆生产和供给基地,今年提出扩种大豆1000万亩以上的目标,占全国扩种大豆面积的一半。黑龙江扩种目标能否顺利完成?提升大豆产能是不是只靠增加种植面积?还需解决哪些问题?

5月是黑龙江大豆播种季,随着一粒粒大豆种子播入土壤,今年黑龙江扩种大豆1000万亩的目标逐步兑现。作为我国大豆主产区,黑龙江是观察大豆种植及产业发展的重要窗口。种植者对扩种大豆信心到底足不足?如何实现大豆稳产高产?如何做强大豆精深加工,推动我国大豆产业链提档升级?记者来到黑龙江实地调研。

扩大种植面积

在哈尔滨市阿城区平山镇,集聚着30多家传统豆腐作坊,生产的“平山干豆腐”在哈尔滨市小有名气。

“大豆适合我们这里的山坡地种植,今年国家对大豆种植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老百姓愿意种大豆。”平山镇党委副书记柴立波告诉记者,去年全镇大豆种植面积6044亩,今年扩种至10700亩。

今年年初,黑龙江确立“稳粮增豆”总体思路,制定出台了《2022年黑龙江省扩种大豆工作方案》,提出2022年全省大豆种植面积要达到6850万亩,预计比2021年增加1000万亩以上;力争总产量达到170亿斤,比2021年增加26亿斤以上。

1000万亩的扩种目标如何实现?今年春耕前,黑龙江提前释放了政策信号,“全省继续实施玉米、大豆差异化补贴政策,原则上大豆生产者补贴每亩高于玉米生产者补贴200元左右”,引导农民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同时,继续实施“新增耕地轮作试点每亩补贴150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等政策,调动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黑龙江省财政统筹10亿元涉农资金专项用于支持扩种大豆工作。

玉米和大豆作为黑龙江两大主要旱地作物,存在一定的“争地”关系,该如何平衡?今年,黑河市嘉兴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大豆种植面积由去年的1.1万亩增长至2.5万亩。对此,理事长盖永峰说:“多种玉米还是多种大豆,要综合分析国家农业方针政策和玉米、大豆的市场行情。今年提倡扩种大豆,政策向大豆倾斜,所以我们看好大豆行情。”

不过,对于扩种大豆,农户并非完全没有顾虑:一是今年农村土地流转费、用工成本、农资价格普遍上涨,对种植户影响较大。二是国家拟初步安排黑龙江省2022年耕地轮作试点面积1500万亩,但轮作补贴并非普惠制,只有部分种粮大户能受益。三是即使获得大豆种植者补贴和轮作补贴,种植大豆的收益可能仍然低于玉米。

记者在松花江畔见到佳木斯市向阳区上柳村农户展恩才时,他正准备用电瓶车载着刚买的3箱农药回家。“我家住在江心柳树岛上,种的50多亩地都是河滩地。国家规定河滩地不能种植高秆农作物,我就一直种大豆,但今年种子、化肥、农药价格比去年涨了不少。”展恩才说。

“我更愿意种植玉米,因为种植玉米收益普遍高于大豆。玉米田间管理简单,用除草剂能有效清除田间杂草,而大豆地块除草较为麻烦,如果除草不及时,还会影响大豆产量。”绥化海伦市东林镇东胜村种植大户张文海认为,今年大豆因为扩种,产量会大幅提升,国产大豆价格可能产生波动,甚至走低。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少数农户“水改旱”种植大豆的现象值得关注。佳木斯市所在的三江平原地区是我国水稻主产区,由于近年来水稻种植收益走低,影响了部分农户种植积极性。

佳木斯市桦川县苏家店镇副镇长彭云龙告诉记者,水稻亩产1200斤左右,种植费时、费力、费人工、化肥用量高,近几年价格一直处于低位,最低收购价仅1.3元左右。今年国家倡导扩种大豆,少数村民将自家水田改为旱地种植大豆。“旱地一垧地(15亩)‘地租’能达到12000元,水田是10000元,即便自己不种地,把旱地流转出去,也比种水稻划算。”彭云龙说。

尽管目前“水改旱”没有影响水稻种植大局,但是水稻、玉米、大豆等不同粮食作物的亩产收益差距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基层农业农村部门工作人员表示,要辩证看待大豆扩种和口粮生产:大豆行情较好,扩种大豆政策短期内不会改变。如果水稻收购价格仍然维持目前较低价格区间的话,势必会影响明年农户种植水稻的积极性,稳粮扩豆压力会增加。从国家层面而言,要合理布局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的种植结构,首先要保证水稻、小麦等口粮的种植面积和收益。

扩种大豆要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虽然政府难以主导农户种什么、种多少,但可以将农垦系统作为政府调整种植结构的重要力量。今年,农业农村部印发《2022年农垦带头扩种大豆油料行动方案》。北大荒集团按照“稳水稻、稳玉米、扩大豆”方向,2022年大豆播种面积较上年增加300万亩以上,总播种面积突破1300万亩。

1000万亩的扩种目标能不能完成?记者从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获悉,黑龙江能够完成今年扩种大豆1000万亩以上的目标。

提高单产产量

扩种大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我国大豆产能。然而,提升大豆产能不能只靠增加种植面积,关键还要靠科技,实现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在大豆种植环节,各地有必要向农垦系统看齐,在提高大豆单产上下功夫。

从现状来看,黑龙江大豆种植除部分农场实现规模化生产外,仍以小农户生产为主,大豆品种不一、生产方式相对落后,生产成本高、单产水平低,混收大豆质量差、销售价格低。

记者在黑龙江采访期间,经常听到一句话:农垦系统种植的粮食比地方“多打粮”,北大荒的农业科技比地方先进。

“黑龙江大豆主产区主要在第三、四、五积温带,积温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地方种植的大豆亩产一般在300斤至350斤,但农垦系统种植的大豆亩产能超过400斤,原因在于农垦系统通过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相结合,实现大豆种植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从而提升大豆单产。”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院长景玉良分析道。

“垦区3亩地的大豆产量相当于其他地区4亩地的产量。北大荒还出现了一批亩产200公斤以上的农场和亩产250公斤以上的地号等高产高效典型。”北大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守聪说。

今年,北大荒集团主推大面积生产亩产400斤以上的高产优质大豆品种,坚持统一供种,种子纯度达99%,净度达98%,发芽率达95%,种子包衣率达100%,为大豆高产提供了根本保障。各农场主要采用“大垄密”栽培技术模式,在合理轮作基础上,以全程标准化管理为手段,综合运用秸秆还田、秋起大垄、立体分层定量施肥、优质良种、精量播种、航化作业、病虫草害综合防治、节粮减损等技术,实现大豆生产高产、优质、高效。

农垦系统的先进种植技术如何向地方推广?桦川县苏家店镇新胜村的做法值得一提。新胜村是佳木斯市10个垦地合作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今年新胜村将6100亩土地交给北大荒农服集团进行全程托管服务,全部采用北大荒的大马力机械进行种植作业,并采用垄上四行精播、大垄双行精播等高效种植技术种植大豆和玉米。

在新胜村千亩大豆种子繁育示范田,2000亩集中连片垦地合作田已完成大豆播种。“示范田涉及100多家农户,前些年村里就想把土地集中连片托管,但没能成功。今年3月份,村民听说要建设垦地合作示范田,从种到收由北大荒农服集团给予全程技术指导,都乐意把自家土地交给‘村投公司’托管。短短1个月,我们就顺利实现托管,没有影响土地平整和大豆播种。”新胜村“村投公司”桦川县国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苗忠孝告诉记者。

新胜村的垦地合作实践代表着一种趋势。未来,黑龙江各地将借鉴北大荒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开展“耕、种、防、收”全程托管服务,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实现农资集中采购、机械化作业、集约化经营,达到节本、降耗、增产、增效,解决农村没人种地、种不好地的问题。

北大荒集团2021年组建了北大荒农服集团,在全国成立了15家北大荒区域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探索出“农服集团 区域农服中心 农(牧)场综合服务总站 规模经营主体”的市场化新型现代农业服务模式,让垦区现代农业科技飞入寻常百姓家。“今年,北大荒农服集团计划全程托管大豆面积105万亩、服务面积800万亩,可增加大豆产量2.8亿斤,按照全国大豆平均亩产计算,相当于增加大豆种植面积105万亩。”王守聪说。

增加优质良种

种子是农业发展的“芯片”,优良品种是大豆优质高产的根本保证。从长远来看,提升大豆产能不仅要靠良田、良法,更要在大豆育种方面下功夫,大力研发、培育,推广高产、优质、抗病、广适应性以及适宜机械化栽培的大豆新品种。

“十三五”期间,我国在大豆新品种选育方面取得长足发展,全国共审定大豆新品种1030个,其中黑龙江省审定330个。黑龙江省农科院选育的黑河43、黑农84、黑农87、合农71等大豆新品种及黑农531专用品种和黑农527特用品种,为大豆品种与资源创新丰富了遗传基础,也为实现大豆扩大面积、提高单产和效益,保障国家食用大豆供给、推动大豆产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针对大豆育种目标单一、高产优质品种少的问题,黑龙江省科技厅组织实施了黑龙江省“百千万”工程生物育种科技重大专项。截至去年年底,专项组已累计选育出高产、优质、抗病大豆新品种23个,审定品种适应区域覆盖全省大豆主产区。

“黑龙江有丰富的大豆种质资源,拥有多个科研院所与高校,组成了专业化科技创新团队。黑龙江已建有寒地作物种质资源库、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哈尔滨分中心和黑龙江省大豆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所长张必弦说,他们通过常规杂交、辐射诱变等方式创制优异大豆新种质,开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储备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和基因编辑育种等技术,在大豆高光效育种和重离子辐射育种等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保障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大豆品种更新换代和优良品种供给。

但客观来看,国产大豆的平均亩产仍然较低,与美国、巴西相差80公斤至100公斤,大豆育种技术仍相对落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研究员栾晓燕告诉记者,目前,我国还处在杂交育种和与分子技术辅助选育相结合为主的育种时代,而发达国家已进入“生物技术 大数据信息技术”育种时代。我国大豆育种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很多瓶颈问题。

目前,我国大豆育种主要存在三方面“不足”:一是种质资源利用和创新不足。我国保存着世界上最多的大豆种质资源,但资源深度鉴定评价和综合开发利用不足,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基因优势和产业优势。二是育种技术创新理论与应用结合不足。最直接面对生产的省级或省级以下育种单位仍以杂交选育为主要育种方法,育种周期长、育种效率低,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速度的需求。三是育种经费连续支持不足。大豆育种经费投入相对其他粮食作物而言偏低,导致品种创新的持续性与产能不足,直接影响品种创新与产业发展。

“国家还要加快构建常规育种和生物技术紧密结合的大豆高效育种技术体系。依托国家和地方的种质资源库建立大豆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鉴定、评价体系,实施大豆生物育种及成果转化重大项目,加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方面资金支持力度。大力推广‘科研院校 企业’模式,实现上下游联动、优势互补、协作攻关。”栾晓燕建议。

提升品牌竞争力

黑龙江常年大豆种植面积占全国的40%以上,商品率达80%以上。从中可以看到一个突出问题——黑龙江的优质非转基因大豆作为原料向省外输出的多,在本地精深加工的少。

目前,黑龙江省内大豆食品加工业以生产低附加值的豆腐、豆粕、豆浆粉等产品为主,高附加值产品研发生产落后于我国南方地区。

尽管扩种大豆是从全国一盘棋来考量,但如果黑龙江种植的优质非转基因大豆被当作“大路货”,与一般品质大豆缺乏明显的价格差异,一旦遇到大豆价格下跌,黑龙江大豆抵御低价市场风险冲击能力较弱,势必会影响黑龙江大豆种植。

推动大豆产业稳步发展,还要从全产业链发力,提升大豆精深加工能力,扩大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国产大豆主要优势在于非转基因、高品质的大豆蛋白。破解国产大豆产业困局,根本出路在于坚定非转基因发展方向,推动大豆精深加工产业升级。”益海嘉里(哈尔滨)粮油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利群认为,要引导和鼓励企业发展大豆订单种植,发挥龙头企业深加工产业链竞争能力强的优势,着力构建“龙头企业 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通过采取订单规模化、机械化种植、科学化管理、统种统收等方式,提升大豆品质和单产水平,引领大豆种植产业升级,促进农民增收。

北大荒集团九三分公司以种植大豆为主,“九三大豆”是国内知名的大豆品牌。2021年,九三分公司与达利、海天、泸州老窖等知名企业签订原料订单126万亩,提前锁定目标企业和目标价格,实现未种先销、优粮优价。同时,依托北大荒九三大豆供应链公司与大客户进行对接,以每吨高于市场价210元的价格,销售大豆11万吨,额外增加利润2310万元。

“九三大豆品牌价值超30亿元,合作企业购买我们的优质原料,也能通过‘九三大豆’品牌价值宣传推广他们的产品,实现合作共赢。”九三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刘忠德说,在原粮销售一片大好的形势下,九三分公司把目光瞄准到产业链延伸上,发展豆制品精深加工,抓紧推进有机大豆蛋白项目,着力打好“有机牌”,与市场上普通的大豆蛋白形成差异化竞争,助力“九三大豆”品牌建设。

“扩种大豆,对加工企业而言是利好。”佳木斯冬梅大豆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良杰告诉记者,他们作为以大豆为原料生产豆奶、豆浆粉的企业,利润率比较低。前几年国产大豆每公斤价格不到4元,去年超过6元,大豆原料价格上涨超过30%,给企业带来不小的成本压力。目前他们正积极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希望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改进生产工艺,实现降本增效。

“黑龙江大豆原料好、产品好,但品牌竞争力弱。黑龙江要在扩种大豆基础上,加快发展大豆精深加工,重塑黑龙江‘优质大豆’品牌,延长大豆产业链,增强大豆产业抗风险能力。”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教授朱秀清认为,推动大豆产业发展,要集聚一批创新人才,组建高效的销售团队想办法把产品销售出去。黑龙江在这方面曾走过弯路,企业在产品研发上投入不足、存在“小富即安”心理,这些问题也都要加以克服。

专家建议,积极开展大豆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工作,推动大豆种植保险扩面、提标、增品,逐步构建市场化农业生产风险分散机制,提高大豆生产抗风险能力,调动农户种植积极性。同时,按照市场化原则改进大豆产业扶持政策,保证大豆产业补贴和扶持政策连续性,让企业和农民根据政策规划大豆长远发展目标,推动大豆产业发展。 (记者 吴 浩)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