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来历含义(二十四节气都说)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12月22日是“冬至”节气,我们经常听说一句话“冬至大如年”,可是冬至的地位明显不如春节,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俗语呢?记者采访了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民俗学家徐艺乙,为你讲述冬至的来龙去脉。

冬至来历含义(二十四节气都说)(1)

(插画)冬至(横版) 新华社发 王斌 作

冬至在周朝是每年的“正月初一”

冬至是怎么来的呢?据徐艺乙介绍,周朝成立以后,周公要找全国的中心,以便于建宗庙、举行祭祀活动等。他派专家拿了一根八尺的杆子,叫土圭,相当于现在的测量仪器,插在地上,根据影子的长短测出全国的中心。

根据专家的推算,洛阳是全国的中心。他们经过测量,在洛阳太阳影子最长为一丈三尺五寸(相当于现在的13.5尺),最短为五寸(相当于现在1.5尺)。

他们把影子最长的这一天,定为冬至,所以冬至是第一个定下来的节气。最短的这一天定为夏至,这是第二个定下来的节气。

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中,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到了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按照现在的天文学就比较好理解了,太阳直射到南回归线的这一天,就是冬至;接着向北移,直射到北回归线的这一天,为夏至。

这个就是冬至的由来,所以冬至和阳历有关系,和阴历没有关系。

由周朝到秦,一直是以冬至日当作一年的开始,到了汉初还是这样。

冬至来历含义(二十四节气都说)(2)

(插画)冬至(横版) 新华社发 王斌 作

为什么呢?因为冬至这一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而从冬至开始,白天一天比一天长,天地之间阳气开始渐渐增强,代表下一个循环的开始,是大吉的日子。所以,冬至才是一年的开始,人们最初过冬至是为了庆祝新年的到来。

现在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都出现在冬至。那时的正月,就相当于现在的十一月。

“正月”到汉武帝时有了变化

这个风俗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呢?一直到汉武帝。汉武帝不再使用周历,正月不再是冬至的这个月,而是变成冬至后的一个多月,就是现在的正月。

为什么改呢?据徐艺乙介绍,这一方面跟汉武帝喜欢标新立异有关;另一方面,和气候变化有关。冬至以后虽然白天慢慢变长,太阳开始北移,但还不是最冷的时候,这是一个缓慢变化的过程,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入不敷出”的状况。

我们经常听说数九寒冬,冬至就是数九的第一天,到了“三九”,积热最少,温度最低,天气就很冷了,所以说“冷在三九”“三九严寒”。但三九并不完全是指27天以后,而是指“三九四九”相交的日子。

有个《九九歌》(歌词有差异)是这样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意思是到了“九九”,开始春暖花开,中国大部分地区已入春,称为“九九艳阳天”。

而“三九”“四九”之日,恰恰是一月,天气开始真正的回暖,所以把这个月定为一年的开始。

汉武帝以后,冬至不再成为正月,但古人还是非常重视,又被称为“小年”,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

那么为什么又说冬至大如年呢?因为冬至是根据太阳历,而“年”或称“除夕”,只是阴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只有历法纪年意义,隔几年还要不断加插闰月以保证准确;而不具备如冬至般的天文意义,即不可违抗的公自转规律对于人类的影响。

所以冬至的“靠山”是太阳,年的“靠山”是月亮,冬至自然大如年。

冬至的影响力为什么会下降

那么冬至的影响力为什么不如春节呢?

古人将冬至和春节相提并论,几乎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但是从现代社会的发展来看,冬至的地位已经远远低于春节,很多时候都只是把它当做二十四节气中一个节气而已。

冬至来历含义(二十四节气都说)(3)

大家在包饺子的同时感受到了冬日的温情。 杨扬 马秀凤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据徐艺乙介绍,农耕文明虽然很重要,但工业文明已经占据了主导位置。大量的农民走进城市,春节成了他们回家团聚的日子,影响力远超冬至;同时,现在很多人接受现代文明的教育,对于祭祀天地神灵的传统习俗,已经不再重视。现在冬至,很多人都要上班都要工作,根本抽不出时间来去庆祝。能够保留的习俗大多与饮食有关,比如说冬至吃饺子。类似这样的习俗可能还会继续保留,但是一些原本的冬至习俗正在被消解,正在被遗忘,所以冬至已经没有像春节那样重要了。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民仆

编辑: 姚依依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