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ma官方网站(Figma和它的模仿者)
编辑导语:近日,“Figma封停被美国制裁名单的相关公司账号”一事引发了业内人士的大量讨论,与此同时,国内的几款产品也针对这一事件发出回应。那么综合这一事件发展进度,如何看待国内Figma的“模仿者”们?为什么此前Figma可以获得成功?
3月12日,一个消息在设计圈炸锅了:知名设计协同软件Figma封停了被美国制裁名单的相关公司账号。
当天,国内对标Figma的几款产品快速响应(各自响应时间具体可以看下图),称产品已经支持Figma文件的导入,可以帮助企业快速文件迁移。
因为关注设计SaaS赛道已经有段时间了,所以今天借着这个事件,和大家聊聊与几个关键问题:
一、Figma发展简史与成功原因
- Figma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为何备受资本青睐?
- 国内为何涌现这么多模仿者?
- 这些模仿者目前的产品完成度如何?
- 快速响应此次事件的模仿者们能抢占多大的市场?
在正式介绍Figma发展史之前,先给大家看两组数据:
第一组:Figma全球使用率
UXtools数据显示,Figma的全球使用率在2019年(发展第三年)时还低于Sketch,但2020年直接翻倍实现反超,2021年更是提升至77%,远远甩开了后者。
图片来源:UXtools
在UXtools2021年度设计工具榜单上,不论是使用率还是评分,Figma也都位列第一。
图片来源:UXtools
第二组:Figma融资情况
2021年6月,Figma官方宣布完成了最新 E 轮 2 亿美金的融资,估值达到了 100 亿美金,而去年 5 月份 a16z 领投时,其估值才 20 亿美金,相当于一年时间估值增长了 5 倍。更具体的可以看下图:
现在把时间拉回Figma完成种子轮的前一年,其创始人,一位名叫Dylan Field的大四学生正在Flipboard做产品设计实习生。
据Field自述,他从中学起就对设计特别感兴趣,但进入布朗大学后却就读了计算机与数学专业,“当我进入Flipboard接触到了设计后,发现这才是我想要一直工作为之奉献的领域。”
在设计界,Photoshop和Sketch都是设计师熟悉且常用的工具,都是桌面应用程序。前者诞生于1990年,是最早一代设计工具中的佼佼者,功能丰富且强大,但最大的痛点是使用门槛高,上手难。诞生于2010年的Sketch虽然更加轻量、易于上手,但由于只针对苹果系统开发(但现在依然只能在Mac端使用),系统场景非常受限。
于是Field开始构思一款设计协作工具,通过云端技术,用户可以在可共享的Web浏览器中(而不是桌面应用程序)进行编辑。这就是Figma的雏形。
“云 浏览器”的设定,直接打破了老牌设计工具的两大束缚:物理设备的限制,以及文件重复传输的繁琐。
图片来源:Kevin Kwok,《Why Figma Wins》
这个想法打动了Flipboard董事Danny Rimer的风险投资公司Index Ventures,以及LinkedIn时任CEO Jeff Weiner等人,在 2013 年,他们领投了对Figma的38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
2年后,Figma正式上线。由于产品较好解决了设计师的痛点,吸引了早期的一批设计师。然后借助团队库等功能,设计师有动力将团队中的其他设计师拉入Figma。这是设计师群体形成的直接网络效应。
诚然,设计师的直接网络效应是Figma早期成长的重要原因,但它带来的圈层传播毕竟有限。真正让Figma实现快速增长的,其实是它形成的跨边网络效应,让非设计师也能参与其中。
Figma是设计工具,但Dylan Field对它最初的定位是团队的设计工具,而不仅仅是设计师的设计工具。如果使用传统工具设计产品,设计师可能会经常遇到这些问题:每次更新设计稿都得重新压缩打包共享给团队成员(包括团队设计师和非设计师成员),团队成员每次评审设计稿都需要另外截图、标注和反馈,整个反馈循环是非常低效的。
所以Figma直接把非设计师也拉进来,无论是产品、开发还是老板,都可以更早地参与整个设计的决策,让整个设计过程更加透明清晰的同时,也将Figma传播到了非设计师群体中。当非设计师也喜欢上Figma时,他们就会将其传播给与他们在不同项目中合作的其他设计师团队。
这些跨边网络效应,最终会帮助Figma完成在整个企业内部的渗透。
图片来源:Kevin Kwok,《Why Figma Wins》
当实现企业内部的网络效应后,Figma开始考虑创造全球网络效应,即跨企业的协作。于是分别在2019年推出插件,2020年推出社区,两项生态级别的功能再次将Figma推到一个此前不敢想象的高度,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估值百亿美金,成为2021年估值增长最快的SaaS公司之一。
二、中国版Figma的必要性既然Figma有着这么强的技术和资源积累,并且目前已经有不少国内大厂,如BAT(新旧的B都算)、大疆、网易等都在用,那为什么还要做中国版Figma?我认为主要有两大原因:
第一,持续的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让一切都变得不安全不稳定,国产软件替代正在加速。
“Figma封停被美国制裁名单的相关公司账号”这一事件看似意外,但放在整个大背景去看,一切似乎又在意料之中(再看看俄乌事件,你能想到这些人连猫都制裁了吗,非常魔幻)。
今年年初,一位云厂商设计线高管大彬接受「雷锋网」采访时就表示,“国内模仿者还考虑到政策法规可能带来的一些影响因素,比如假设哪天Figma不能在国内使用了,就会腾出一个很大的机会。”没想到一语成谶。
所以近年来,国产化软硬件替代的呼声空前高涨,国家对国内软硬件自研企业也提供了实在的政策扶持,目前已经跑出了不少优秀的替换产品,比如WPS替代Office,创客贴/稿定设计替换Canva,亿图图示/Processon替代Visio/draw.io等等。而Figma作为设计软件的软件,自然也需要国产替代。
第二,Figma在中国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土不服。
在与部分设计师朋友沟通,以及查看部分用户Figma评论后,我发现,虽然每个人使用Figma的体验千差万别,但还是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
在国内网络环境运行Figma不够流畅。很多时候你打开Figma文件,得加载老长时间,@YYDS表示,“很多时候看运气,figma是比lunacy还要好用的软件了。可惜时常连不上去。”
中文字体支持欠佳。在我采访的所有设计师朋友中,无一例外都在吐槽这一点,“把设计模板从英文换成中文,颜值立即大打折扣”。我之前也亲身经历过类似的痛苦,想把带中文字体的Figma文件导出为SVG,但导出后中文字体大都会变形,我只能自己微调后再导出,非常麻烦。
Figma并未解决针对中国设计师的需求。比如目前大部分国产替换软件都会支持微信扫码登录,但Figma并不支持,「不断壮大」曾采访过一位设计师,她表示曾经想在公司推行Figma,但是当她把Figma的设计稿链接发到工作群里的时候时,老板以“不能用微信扫码登陆”为由拒绝了。
还有国内企业在用企业微信、钉钉和飞书来办公,但Figma目前同样不支持嵌入(但已经有中国版Figma完成了第三方集成,这会在第三部分详细介绍)。
当然Figma在国内市场还存在其它一些问题,如文件整理混乱,代码输出功能较简单,历史版本功能有待提升等。
以上两大原因,加上设计协作SaaS是条千亿赛道,所以不少厂商愿意花大力气去做中国版Figma,资本也乐见其中跑出一两个独角兽。
三、国内模仿者实力及产品完成度对比目前国内对标Figma的主要产品主要有五款,按上线时间顺序依次是摹客、即时设计、MasterGo、墨刀(设计模块)、Pixso。
下面一个个介绍它们的团队实力和产品完成度(数据主要来源产品官网及媒体报道,其中产品完成度主要从插件、社区,以及是否支持Figma文件导入三个维度衡量):
1. 摹客
成都君德鑫力达科技旗下产品,于2019年上线摹客设计云。最初以原型设计工具Mockplus起家,在此基础上,陆续推出设计评审、设计协作、设计资源管理等多个功能板块,最终全面推出摹客设计云。2021年7月宣布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由凯泰资本独家投资。
产品完成度方面:支持少数插件(6个),拥有社区(作品数量较少,不超过90份),暂不支持Figma文件导入(但它支持在飞书中使用)。
2. 即时设计
北京雪云锐创科技旗下产品,原xiaopiu团队,同样是从原型设计开始(2017年3月上线「即时原型」),然后增加设计协作工具(2020年9月上线「即时设计」)。2018、2019年先后完成天使轮和 Pre-A 轮融资,并于2021年连续完成了来自Coatue、高瓴、SIG、源码、蓝驰和靖亚等知名基金的共计4轮数亿人民币融资。
产品完成度方面:拥有插件广场(超20个插件),拥有社区(作品数量较为丰富,通过发布每周临摹任务实现作品快速增长),3月9日官宣支持Figma文件导入(官宣于事件发生前,因此3月12日做到了最快响应,截止发稿前,它们那篇响应文章已经达到6.1万阅读)。
3. MasterGo
北京尽微致广旗下产品,大家更熟悉的可能是它旗下的另一款产品——蓝湖,最开始也是做产品设计工具协作。蓝湖是目前同类型产品中融资轮次和融资金额都最多的,2021年10月23日宣布10亿元C 轮融资,也是同一天,蓝湖正式推出MasterGo。
产品完成度方面:暂不支持插件,拥有社区(作品数量介于摹客和即时设计之间),3月12日支持Figma文件导入(但感觉像是赶鸭子上架,反正功能上得有点匆忙)。
4. 墨刀(设计模块)
万兴科技旗下产品,原来是独立运营的墨刀团队,2020年被并购了。墨刀最开始也是做原型工具,现在拓展到包括原型、设计、思维导图、流程图。和蓝湖一样,在产品圈都较为出名。
产品完成度方面;暂不支持组件,拥有社区(基本是之前的原型作品),暂不支持Figma文件导入(是这次事件中唯一没有作出任何响应的产品)。
5. Pixso
同样是万兴科技旗下产品,是从它收购的亿图软件(主要做绘图软件的)中分拆出去的。上线时间在这几款产品中最晚,和墨刀有点内部赛马的味道。据内部人员透露,已有多家资本进行接洽,目前基本敲定,应该很快就会进行媒体官宣。
产品完成度方面:暂不支持组件,拥有社区(数量极少),同样在3月12日支持Figma文件导入(也有赶鸭子上架的嫌疑)。
当然,国内还有一些类似的产品,比如腾讯的codesign,58同城的风火轮,但由于不完全对标Figma,这里就不重点介绍了。
总结来说,目前市场上这几款产品都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其中比较值得关注的产品有三款,分别是目前产品完成度最高的即时设计,背靠蓝湖的MasterGo,以及背靠万兴的Pixso。
四、国内模仿者的快速响应能抢占多大的市场?Figma封停事件的影响分短期和长期。
从短期看,美国制裁名单的相关公司如大疆就是首当其中。
这部分企业在短时间内需要找个“接盘侠”,但由于是ToB决策,那肯定得货比三家。目前官宣自己能做Figma文件迁移的就三家,即时设计、MasterGo,以及Pixso,其中即时设计可能看起来更靠谱点,因为人家的功能是事件发生前就已经上线了,而后两者则是临时上线。
之所以作出上述判断,是因为做设计协同软件可不是投人投钱花个一两年就能做好的,要知道,Figma在2015年正式上线前,就足足打磨了两年(插播个当时的趣事:许多员工熬不住,在产品上线之前就辞职了)。比如它的网页画布支持、在线协同响应等性能,就目前而言,还是要强于其它几款国产替代,后者基本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卡顿或崩溃。
从长期看,本次未受波及的其它公司并不会将Figma文件迁移作为重要紧急事项,所以应该会等这几家产品打磨得更完善后再迁移。
不过此次事件肯定会引起这些公司的重视,它们会提前去使用、咨询这几家产品,相当于给到这些产品更多的数据和场景,可以倒逼它们加速迭代。
因此,我认为此次国内模仿者的集体快速反应,短期内无法帮助它们抢占更多的国内市场,但会提升品牌认知,长期则看各自产品对国内设计生态的满足程度,大致会形成如今cava可画/创客贴/搞定设计/图怪兽/fotor懒设计多个品牌共存的局面。
参考资料:
Kevin Kwok,Why Figma Wins
雷锋网@徐晓飞,千亿「设计协作」SaaS 赛道,何时冲出一个中国版 Figma?
不断壮大@李潇雄,资本新宠Figma和它的中国挑战者
#专栏作家#
游牧志,游牧志,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互联网媒体人,产品爱好者。关注小程序、企业新媒体、SaaS行业动向。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