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换季感冒不容易好(换季感冒不要急)

秋末冬初,气温越来越低,特别是昆明的天气温差较大,气温忽高忽低,极容易感冒。有专家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3962人中,90.46%的人每年至少感冒一次,其中61.74%感冒1—3次,18.73%感冒3—5次,仅9.54%的人从不感冒;接近7成的人选择自己“买药吃”,而高达46.31%偶尔会去输液。很多人感冒了不是到药店自行买药治疗,就是到医院打点滴,自行买药买不对,还会拖延病情,打点滴有时候是滥用抗生素。

为什么换季感冒不容易好(换季感冒不要急)(1)

专家认为老百姓对感冒通常有三大误区:

1、乱吃抗生素:接近七成的人自己买药吃本身并没有错,但动不动就吃抗生素,就不对了。

2、硬扛着不看医生:“扛”上几天的确能自愈,但久拖不治却可能会延误病情,甚至导致心肌炎、肾炎等。

3、随便乱输液:没有数据表明,输液后能让感冒好得更快。

1、姜丝萝卜汤

为什么换季感冒不容易好(换季感冒不要急)(2)

配方:生姜25克,萝卜50克。

制法:生姜切丝,萝卜切片,两者共放锅中加水适量,煎煮10~15分钟,再加入红糖适量,稍煮1~2分钟即可。

功效:祛风散寒解表。适用于外感风寒症见头痛、痰饮、咳嗽人群。

用法:每日1次,适温热服。

注意:糖尿病患者勿食。阴虚者、弱体质者、脾胃虚寒、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单纯甲状腺肿、先兆流产、子宫脱垂者不宜多食。

为什么换季感冒不容易好(换季感冒不要急)(3)

2、葱头泡脚汤

为什么换季感冒不容易好(换季感冒不要急)(4)

配方:葱头3个,取水适量煎煮20分钟,待水温适宜,泡脚即可。

功效:祛风除寒。适用于症见鼻塞,恶寒无汗人群。

用法:葱头煎汤,临睡时泡脚,再趁热服温热水。

注意:服后盖被,汗出则愈。葱对汗腺刺激作用较强,表虚、多汗者应慎用。

为什么换季感冒不容易好(换季感冒不要急)(5)

3、自制祛寒膏

为什么换季感冒不容易好(换季感冒不要急)(6)

配方:薄荷、大蒜、生姜各等份。

功效祛风散寒,温经通络。适用于外感初起,恶寒怕冷,鼻流清涕人群。

用法:将上药共捣烂如膏,取适量敷于肚脐,外盖纱布,胶布固定,1天换药1次。

注意:敷药后可吃热粥,得微汗出则疗效佳。孕妇勿用,皮肤有创面或伤口者勿用。

为什么换季感冒不容易好(换季感冒不要急)(7)

4、可乐姜茶

为什么换季感冒不容易好(换季感冒不要急)(8)

配方:可乐1瓶500ml,鲜生姜30克。

用法:取鲜姜30克,去皮、切碎,放入小锅中,倒入1瓶可乐,煮开,取适量适温热服。

功效:祛风散寒。适用于怕冷,头痛,风寒感冒人群。

注意:孕妇勿食。

为什么换季感冒不容易好(换季感冒不要急)(9)

5、薄荷茶

为什么换季感冒不容易好(换季感冒不要急)(10)

配方:薄荷2克、绿茶5克。

功效:发汗解热、疏肝理气、利咽止痛、止痒。

用法:沸水冲泡饮用。适宜于风热外感,头痛目赤、食滞腹胀人群。

注意:风寒感冒者勿服;孕妇慎服。

为什么换季感冒不容易好(换季感冒不要急)(11)

6、荠菜豆腐汤

为什么换季感冒不容易好(换季感冒不要急)(12)

配方:荠菜100克,豆腐50克、植物油、食盐适量。

功效:清热解毒,利水明目。

用法:将荠菜洗干净加入自来水放入不锈钢锅中煎煮5分钟,再加入切成块的豆腐,放入植物油和食盐,大火煮至豆腐熟即可食用。

适宜于风热感冒人群食用;适宜于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肿痛等病症患者。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糖尿病、肠癌及痔疮等病症患者也宜食。

为什么换季感冒不容易好(换季感冒不要急)(13)

注意:

第一、在挑选的时候要选择不带花的荠菜,这样的才比较新鲜好吃。

第二、荠菜不宜久烧久煮,时间过长会破坏其营养成分,也会使颜色变黄。

第三、荠菜可宽肠通便,故便溏者慎食。便清泄泻及阴虚火旺者不宜食用。此外,患有目疾、疮疡、等病症者或体弱者也不宜食用。

第四、体质虚寒者不能食用荠菜;孕妇慎食。

第五、建议制作荠菜的时候不要添加蒜、姜、料酒来调味,以免破坏荠菜本身的香味。

第六、不能用铁锅、铝锅煮。

为什么换季感冒不容易好(换季感冒不要急)(14)

7、甘草菊花茶

为什么换季感冒不容易好(换季感冒不要急)(15)

配方:甘草3克,菊花10克,冰糖少量。

功效:清热解毒,清肝明目。

用法:将上述二药全部放入杯子中,倒入开水(80°~90°左右),浸泡3~5分钟即可。再加入少许冰糖,适量适温饮用。适宜于风热感冒人群。

注意:脾胃虚寒者勿服;孕妇、儿童勿服;不宜长期服用。

为什么换季感冒不容易好(换季感冒不要急)(16)

作者简介

为什么换季感冒不容易好(换季感冒不要急)(17)

顾蘅:副主任中药师,就职于昆明市中医医院,从事中药工作已经19年,负责配方、复核、管理中药房毒麻剧药物等工作。在《河南中医》、《云南中医中药杂志》、《陕西中医》等杂志上发表专业技术论文及教学论文10余篇,并参与出版了两部医药学著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