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去了少林寺吗(朱元璋到少林寺问)
项羽曾经说过:“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
这句话倒也是古今的至理,那些出身贫微的名人们在出名之后总会摆出浩浩荡荡的排场,回到自己曾经受苦的地方,向所有人宣告那个曾经不值一提的人,如今发达了。
在明朝时,明太祖朱元璋就曾经做过这样的事,他在登基为帝之后,特地去到了天下寺庙之首的少林寺内,在佛祖面前炫耀一下自己的成就。
不过在那个时代,无论是谁都要在佛祖面前屈膝,可是朱元璋前半辈子早就跪够了佛,就问一边的住持:“朕也需要下跪吗?”
这句话虽然平平淡淡,其中却暗藏杀机,少林寺的僧人们都额头冒汗,可主持却不慌不忙的回了朱元璋八个字,不仅让朱元璋的哈哈大笑,也拯救了全寺人的性命,这八个字究竟是什么呢?
走投无路,入寺为僧
说起朱元璋,他也算是历朝历代的皇帝里出生最低的一位了。
汉朝的刘邦虽然也说是出生草莽,但是他毕竟是个小地主家庭的公安局长,造反的时候身边还有着一群数得上号的文人武将,家底儿还是有的,可朱元璋却是个彻彻底底的底层平民,差点儿在元末明初的乱世里被饿死的那种。
元末的一场大饥荒,把朱元璋的家人几乎全部带走了,剩下的就只有朱元璋的大嫂,小侄子,还有他自己,大嫂虽然很喜欢这个弟弟,但是她一个弱女子在乱世之中也养活不了一个能吃的大小伙子,为了给朱元璋找一个出路,她百般思量,最后将朱元璋送去了寺庙。
可能有人会觉得,送去寺庙出家不是坑人吗?但是在当时那个时代,这却是最好的出路了,元朝的王公贵族们大多崇尚佛教,所以哪怕在乱世之中,佛寺也是个世外桃源,朱元璋进了寺院,虽然没什么荣华富贵,但也至少能够吃饱,不会再有饿死的危险。
但是寺庙也不是开善堂的,朱元璋这样无依无靠的小和尚在寺庙里也只能多做一些粗活,挑柴洗菜,扫地打水,这些都是日常任务。
对于一个少年来说,这些活计的确不少,但是朱元璋可是曾经差点被饿死的农家子,他哪里会在乎在寺院里的这点儿活?在这个乱世之中,能有一口饭吃就不错了。
当然,这倒也不是说朱元璋对寺庙饱含热爱,事实恰恰相反,他在寺庙里唯一满意的就是能吃饱饭,至于其他的诵经念佛对他来说都太过枯燥,尤其是寺庙里的大和尚们,看他无依无靠又淘气,经常对他大加训斥,把朱元璋气的只能在佛像上写字来发泄情绪。
随着世道越来越乱,寺庙的日子也不好过了,元朝的王公贵族们自身难保,哪里还有以前那么多的钱财粮食供奉给佛祖,所以连朱元璋这样的小和尚都被寺庙推出去化缘了,如果能化到的自然最好,如果化不到的话,也能减轻寺庙的粮食危机,无论如何寺庙都不亏。
反正都是要出门,朱元璋便往自己的家乡淮西一带走,顺便回去看看家人,但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如今的世道比起他入寺的时候还要可怕,真是饿殍遍野,死尸遍地,人命如草芥。
朱元璋目睹了这一切之后,心里真是一阵一阵的发凉,他赶回了家乡,却没有找到自己的家人,在这乱世之中,他知道他们恐怕是凶多吉少了,所以朱元璋对这个世道真是恨的咬牙切齿,或许也是因为这次的经历,才让他的心中燃起了平定天下的野心。
家人没找到,缘也化不到,朱元璋干脆把木鱼一扔,跟着流民们一起到处寻找活路,他身强力壮,脑袋机灵,很快就成为了流民中的话事人,救下了不少本该倒在寻活路上的人。
把流民们送到目的地之后,朱元璋并没有留下来,他这个时候无亲无友,思来想去还是回到了那他生活了数年的寺庙,寺庙虽然没有将他拒之门外,但香火也越发衰败,朱元璋还没回来几天,寺庙就因为一场大火毁于一旦。
这下好了,唯一的栖身之地也直接完蛋了,寺庙中的和尚们纷纷另寻出路,朱元璋也只能随着大流离开,但是他并没有像其他的和尚们一样寻找其他的寺庙栖身,而是加入了流民军,决心要在这乱世之中拼出一条活路来。
拿起屠刀,逐鹿中原
元朝末年可谓是处处狼烟,流民军更是海了去了,朱元璋加入的这个也不是什么正经军队,不仅在官府面前没有什么战斗力,居然还经常烧杀抢掠,这让朱元璋无法忍受,于是他气冲冲的离开了这支军队。
离开了之后,朱元璋一时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正好这个时候他的小伙伴汤和向他发来了邀请:“兄弟,工作还没定下来的话,考虑一下红巾军,这个造反军队相当正规,福利也不错的。”
朱元璋在村子里的时候,汤和就是他穿一条裤子的发小,所以他对汤和的话还是十分信任的,于是他又千里迢迢的赶去了濠州,投奔了当时很有名气的起义红巾军将领郭子兴。
这一次朱元璋倒是真没投奔错人,郭子兴是个相当优秀的将领,不仅御下甚严,而且还对年轻有为的有志之士相当欣赏,他麾下的士兵只要能够立下战功,不论出身都会得到嘉奖,大环境比其他那些乌烟瘴气的流民军不知好到了哪里去。
有吃有喝又能打狗朝廷,朱元璋瞬间满血复活,他虽然只是一个小士兵,但是天生身材高大,又在寺院里习得了一身粗浅的武艺,在战场上,他总是主动冲在第一线,杀了不少敌军,还捞了个小队长的职位。
这样出色的表现也引起了郭子兴的注意,他对这个勇敢肯干的年轻人十分欣赏,再加上他学过一些相面之术,一眼就断定朱元璋将来成就不可限量,于是他就将朱元璋调到身边做亲卫队长,对他十分友善,甚至还亲自请人教朱元璋读书写字,八卦兵法,希望能养出一员大将来。
朱元璋一个无亲无故的大头兵,居然得到了上司如此的赏识,这让他怎不感激涕零?
为了报答郭子兴的知遇之恩,他打起仗来更是勇猛,堪称是手拿菜刀砍电线,一路火花带闪电,很快就成为了一员名副其实的大将。
郭子兴因此对朱元璋更是看重,为了拉拢这颗冉冉升起的将星,他还把自己养在膝下的故友之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从此两人就结了翁婿。
马夫人温柔贤淑,又识大体,给了朱元璋多年不曾有的家庭温情,还给朱元璋生了个大胖儿子,让他在这世上又有了骨肉血亲,朱元璋老婆儿子热炕头,干劲也越发充足,不仅打起仗来比以前还要勇猛,还到处写信将自己那群了不得的同乡发小们全部搜罗到身边,正式组成了自己的造反小集团。
随着朱元璋的势力越发庞大,郭子兴的眼神也开始不对了,他只是想给自家找个打工的,但朱元璋这明显是要自立门户,于是他开始在各种方面为难朱元璋,想打消他的气焰,朱元璋也不是吃素的,他辛辛苦苦打下的地盘,怎么会轻易吐出来?翁婿两掐的热火朝天,几乎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朱元璋的势力略逊于在红巾军内经营多年的郭子兴,但是郭子兴这个时候也遭到了老兄弟的背刺,势力大不如前,马夫人又积极在两人之间调停,总算是让他们重归于好,保持了面上的和平。
在不久之后,郭子兴一命呜呼,朱元璋趁机抢夺了两个便宜小舅子的军权,成为了继郭子兴之后,红巾军的又一名高级将领。
势力大增之后,朱元璋的主角光环大发神威,他带着手底下的一票文臣武将东征西战,将以骁勇善战著称的元朝骑兵都打的找不到北,连元朝的军神王保保都对朱元璋相当欣赏,几次劝降,可朱元璋早就吃够了这个腐败朝廷的苦,哪里肯答应,他大手一挥,继续进攻,终于将元朝的主要势力赶出了中原。
外患除了之后,朱元璋就开始着手处置内忧,他最大的竞争对手有两个,一个是张士诚,一个是陈友谅,这两个人又不是草包饭桶,朱元璋想要打败他们也不是什么容易事,好在朱元璋自己英明神武,又有着贤才名将的辅佐,在经过了数年的对峙之后,还是将他们踩到了脚底。
这个时候朱元璋面对的问题就只剩下了一个——老板小明王,没错,朱元璋并不是完全的自己创业,他头顶还有个有名无实的小老板,但是这么多年公司的扩张都是老朱一家人干的,手底下的军队也只知道朱元璋不知道小明王,他走到这一步了,除非是失心疯了才会将皇位拱手让人。
果然,在进京的路上,小明王不幸落水去世,有趣的是,整个船队里就只有这么一个倒霉催的遇难。
竞争对手没了,名义上的老板也归西了,朱元璋终于摘到了胜利的果实,成为了大明王朝的开国之君。
富贵还寺,绝妙问答
朱元璋登上皇位之后,那叫一个意气风发,古往今来,还有谁能够像他以一个乞丐和尚之身登上帝位的吗?
自己吃肉的同时,朱元璋也没忘记分汤,跟着他打天下的老兄弟们,该封侯的封侯,该给钱的给钱,日子都过得相当不错。
在和兄弟们共享荣华的时候,朱元璋也没有忘记自己曾经的来处,他下令重建了自己当年待过的寺庙,然后又想起了项羽曾经的话“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如今他从一个洒扫的小和尚成为了大明朝的至高之主,如果不去炫耀一下的话,心里总是感觉空落落的。
说干就干,朱元璋带着一对浩浩荡荡的大臣来到了这天下的寺庙之首少林寺,拜佛烧香,顺便也在佛祖面前炫耀一下自己的成就。
少林寺接待皇帝,那可真是蓬荜生辉,主持一大早的就带人恭候,可朱元璋只是挥了挥手就径直走到了那高大的佛像面前,他看着佛像可谓是感慨万千,多年前的自己怎么也没有想到会有今天的成就,倒也算是佛祖保佑。
负责进香的和尚看朱元璋在佛像面前驻足,还以为他是要拜佛,就拿起了几柱烧好的香献给了朱元璋,朱元璋接过香之后,突然想到了什么,他转头问一旁的住持:“朕这个皇帝拜佛也要下跪吗?”
这话平平淡淡,却让少林寺一众和上的冷汗都下来了,在元朝的时候,帝皇贵族崇尚佛教,几乎将佛教凌驾于皇权之上,上香的时候从来都是下跪的,而朱元璋就是从佛寺出去的,他对佛寺可没有那么深的敬畏之情,如今这么问,摆明了就是皇权与神权之争。
住持这是被架在了火上烤,如果他回答皇帝要下跪,想必朱元璋会让他尝尝帝王的怒火,但如果他回答皇帝不要下跪的话,他的名声在佛教也就烂大街了,真是怎么也讨不了好。
但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住持居然丝毫为难的意思都没有,他气定神闲的回答朱元璋八个字:“现在佛不拜过去佛。”
也就是说朱元璋是人间的主宰,是人佛,和天上的佛祖也是平起平坐的,无需跪拜。
朱元璋被这八个字的马屁拍的浑身通畅,大手一挥,赏赐给了少林寺一大笔金银财宝,然后又定下了皇帝见佛不拜的规矩,让皇权就此凌驾于神权之上。
中国的神权与王权之争虽然没有欧洲那么严重,但是也始终让各个朝代的统治者如梗在喉,这才有了几次灭佛之战。
朱元璋乃是雄才大略的一代霸主,他绝对无法容忍在原朝混的如鱼得水的佛教凌驾于自己之上,住持机敏的回答,不仅拯救了少林寺上下的性命,也让佛教在明朝不至于受到排挤,堪称是功德无量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