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瘟疫持续了多久(清朝钟南山率队扑灭了一场差点摧毁清朝的瘟疫)
1910年10月,深秋时节,位于东北地区的海拉尔出现了鼠疫。由于公共卫生条件的落后,以及人们不具备防控鼠疫的常识,导致鼠疫沿着齐齐哈尔、哈尔滨等地,蔓延到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鼠疫所到之处,造成大量人员疫毙,全家毙命者比比皆是。曹廷杰《防疫刍言及例言序》中记载:“报章所登东三省疫毙人数,自去岁九月至今年二月底止,约计报知及隐匿者已达五六万口之谱。”这就是说,在短短5个月内,仅仅是报刊登载的疫毙人数,就达到了五六万人。
东三省告急!东三省总督奏报朝廷,说疫情“如水泄地,似火燎原”。
更危急的是,如果任由鼠疫蔓延到关内,将感染更多的地方、更多的人,变得一发不可收拾,给垂垂欲坠的清朝带来灭顶之灾。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的确如此,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每到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总是有人毅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度过难关。在这次东三省鼠疫之灾中,就有一名英勇之士站出来,经过一番艰苦奋战,最终扑灭了这场瘟疫。
他就是被誉为清朝钟南山的伍连德。
准确地讲,伍连德是一名华侨。他祖籍是广东广州府新宁县(今广东台山市),祖父辈早已移民到马来西亚。1879年,伍连德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伍连德在读书时,成绩非常优秀,用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学霸”。1896年,17岁的伍连德在高中毕业后,以优秀的成绩被英国剑桥大学录取,还获得了维多利亚女皇奖学金。
伍连德在英国留学7年,期间还曾经到英国利物浦热带病学院、德国哈勒大学卫生学院、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等医学院校深造。1903年,伍连德回到马来西亚,后来在家乡开了一家私人诊所。
1905年,伍连德在槟榔屿认识了一个叫施肇基的人。正是这次相识,让伍连德有机会参与扑灭东北鼠疫的战斗。施肇基是江苏苏州吴江人,曾经留学美国康奈尔大学,获得过文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在在外交部门任职,是清朝一名优秀的外交官。施肇基发现伍连德在医学上取得的成就,向清廷推荐了他。
施肇基也是中国近代史一位非常牛逼的人物。大家在今日头条APP上搜索“施肇基”,上面有许多关于他的故事,很是精彩:
于是,1907年,伍连德来到天津,担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副校长职)。
1910年,东北地区鼠疫蔓延,人心惶惶。当年12月,在施肇基的力荐下,清廷任命31岁的伍连德为东三省防鼠疫全权总医官,全面负责鼠疫防控。伍连德身负重任,前往东北地区。
当时,日本、法国、俄国等国的鼠疫专家普遍认为,鼠疫由老鼠传染给人,人与人之间不会传染。按照这个理论,人们在东北疫区大规模灭鼠。但是,并没有取得什么效果。
伍连德到了东北地区后发现,这里冬天气候寒冷,出来活动的老鼠并不多,疫情却愈演愈烈。他又了解到,当地出现了不少一人患病,全家疫毙的惨状,便怀疑鼠疫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为了寻找足够的证据证实自己的判断,伍连德突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传统观念,悄悄对病人尸体进行了解剖,从获取的血液样品中得出了结论:鼠疫可以通过人与人传播。
既然找到了鼠疫传播的途径,伍连德就采取了强有力的防控措施。其中之一,就是集体焚毁病死者的尸体。在当时这又是一个“惊世骇俗”的举动。伍连德奏报朝廷,主持朝政大权的醇亲王载沣批准了他的建议。1911年1月30日,伍连德亲自主持焚烧了第一批尸体。
与此同时,伍连德下令,封锁山海关等关口,对关外进行隔离。在关外,又在旅馆、饭店、商店等公共场所进行全面消毒,对病人和家属实行严格隔离。为了阻隔鼠疫传播的途径,伍连德还发明了一种棉纱做成的简易口罩“伍氏口罩”。“伍氏口罩”用两层纱布,内置一块吸水药棉,戴上1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也没有不适感,简单易戴,价格低廉,很快就在民众间推行开来。
由于伍连德采取了一系列正确措施,到1911年2月,鼠疫逐步得到了控制。3月1日,哈尔滨第一次出现零死亡报告。此后,再也没有收到人员感染鼠疫的报告。伍连德成功地扑灭了东北鼠疫。
伍连德回到天津后,醇亲王载沣亲自召见他,授予二等双龙勋章,并授予陆军蓝翎军衔及医科进士——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医生获得的最高荣誉。
【参考资料:《“鼠疫斗士”伍连德》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