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苦命女人成长日记(一个苦命女子的幸福人生)

一个苦命女人成长日记(一个苦命女子的幸福人生)(1)

作者:丽鹿

在柴村老辈人眼里,王秀玲是个生来命苦的女子。

1953年冬,积月不融的罕见大雪,将嵩山坳里的小柴村,几乎埋了个严严实实。

一个苦命女人成长日记(一个苦命女子的幸福人生)(2)

腊月年近的一天深夜,村中一户农家土炕上,一个头胎难产的妇人,无助地发出越来越微弱的痛苦呻吟。

从邻村请来的接生婆,守候了两天两夜后,实在熬不住、也没辙了,已借口家中有事离去了。

“儿奔生,娘奔死”,挣扎到凌晨,婴儿终于平安落地,年轻的产妇却咽了气。

一出生就没了娘的王秀玲,被奶奶嘴对嘴地喂羊奶、米油,总算活了下来。两岁时,她爹生病去世,撇下孤女由爷奶抚养。

爷爷种地、放羊、采挖野生药材,奶奶纺花、织布,老俩口含辛茹苦地抚养小孙女。

王秀玲长到6岁时,看见隔壁大伯家的孩子背着书包去上学,她也要去。

一个苦命女人成长日记(一个苦命女子的幸福人生)(3)

学校在山后的邻村,每年学费要两块钱。奶奶疼爱她,就拿卖布、卖草药积攒下的钱,供她读书。

秀玲天资聪敏,老师上课讲的她一听就会、一点就透。有时她去姥姥家住,就带着课本自学,从没拉下过功课。每次考完试,班里的同学,便众星捧月般围着她喊:“王秀玲,第一名!王秀玲,真是中!”

等成绩出来,状元非她莫属,回回不落空。

四年级时,爷爷也去世了,奶奶年迈多病,只好领着秀玲,去跟她的大儿子一家生活。

秀玲大伯家有五个孩子,都在上学,家里负担也很重,正缺人手干活,大娘就不让她读书了,秀玲奶奶当不了家,只好也劝秀玲辍学。

秀玲听话又孝顺。冬天天冷,她钻到奶奶被窝脚头处,把一双缠裹得变了形的小脚,抱在自己怀里暖着。

早晨天蒙蒙亮,大娘就喊秀玲起床烧火做饭。秀玲夜里纺花纺到深更半夜,这会瞌睡得睁不开眼,奶奶又心疼又无奈,嘴里唤着:“乖乖娃儿,快起来吧!”将她摇醒。

秀玲起床后,就到灶火屋里,把玉米秆子折断,准备做柴火用。她个头小,还够不到灶台,大娘就指派她去村头水井上提水,回来后把玉米糁淘洗好放在碗里,等到大娘开始做饭时,秀玲就蹲在灶下帮忙添柴。

等饭做好,秀玲要把大院的地扫干净。吃过饭堂哥堂姐都又上学去了,她得刷碗、洗衣服,一忙就是一上午。

邻居同情秀玲,说“叔是叔,伯是伯,山里核桃差一隔”。意思是她大伯待她和自己的亲生儿女们差别太大。邻居婶婶有时也会打抱不平地说:“有娘有爹是娇娇,没娘没爹是蒿草。”

像棵蒿草的秀玲长到十四岁时,出落得身材高挑、婀娜多姿,鹅蛋脸白里透红,一双丹凤眼柔美动人,高高的鼻梁下,唇红齿白的小嘴抿着,既娇俏又端庄,梳着长长的大辫子,乌黑油亮,走起路来,似风摆杨柳,真是百里挑一的好人材。

大伯家对门住着大队支部书记老吴一家。吴书记和老婆没有生育过,抱养了个儿子叫吴大群。

大群和秀玲同岁,长得瘦小丑陋,身高不足一米六,眯缝眼塌鼻梁,厚嘴唇上撅下垂,遮不住一口龅牙。

支书妻子颇有本事和心机,她看中了秀玲能说能干,心地良善,又无爹无娘,就想让秀玲做自己的儿媳妇,将来也好一心一意伺候她老两口百年。

于是,她就托媒人向秀玲大伯家提亲。秀玲的大伯大娘满口应承,支书老婆找人一合八字属相,都是大吉,便满心欢喜地下了聘礼。

奶奶把这事说给秀玲的时候,秀玲哭着不愿意,嫌吴大群人丑木讷,说话还有点结巴。奶奶就把八字盒拿给她看,说这是天意,劝她认命。

定了亲事之后,秀玲更不自由了。奶奶整天看着她,不让她和邻居一起去赶集、看戏,不让她擦胭脂抹粉打扮自己,甚至连新衣服也不让她穿,怕她出门太招眼,被人喜欢或欺负,风言风语坏了名声。

秀玲始终不愿意自己的婚事。每次她哭着想退婚,奶奶都劝说:“你大伯花了人家的聘金,咋能悔婚?”然后又把八字盒拿出来给秀玲看,说这门亲事大吉大利,劝秀玲不要犯傻、执拗脾气。

秀玲17岁那年,正月十五县剧团来村里演出《红灯记》。当戏台上小铁梅举着红灯唱到:“奶奶呀!十七年教养的恩深似海”时,台下突然有人嚎啕大哭。村民们扭头寻看,原来是王秀玲在大放悲声。

旁边的姐妹们问她哭啥咧,秀玲哽咽着说:“铁梅17俺也17,她让俺想起了自己,俺奶奶把俺养到今天,也不容易。”

不久,县卫校来公社招接生学员,吴支书就让秀玲去参加学习。勤快好学的秀玲,很快就能独当一面,在医院实习,给产妇接生了。

“金眼科、银外科,又脏又累妇产科”,产科医护人员被人们戏称是“把大门的”,脏累不说,责任重大,既要帮助产妇生产,又要保护宝宝平安,每次接生都是一身血汗、紧张劳累得几乎瘫软。产科医生又几乎没有男的,所以每当遇到难产病人,都是身材高大、能吃苦耐劳的秀玲去助产接生。

不到18岁的她,虽然一开始也有些羞怯害怕,但一站到产房手术台边,仁爱德厚的她,沉静细心,样样活儿做得干脆利落,不久,她便小有名气了。

吴大群高中毕业后参了军。他在江苏部队里,每次给秀玲写信,秀玲从不回复。执着的吴大群,照样一封接一封地寄情书给她。

第二天冬天,部队来县里招女卫生兵,秀玲动心了,她也报了名,但吴支书却担心她参军后越飞越高,将来更看不起大群,把自己的儿子给甩了,就暗中阻拦,把她的报名表抽出来,不让她去当兵。秀玲知道后,恼恨了公爹一辈子。

前些年70多岁的老支书去世,临终前还说:“秀玲啊,我这一辈子都没有听见你喊我一声伯,要是能听你喊声伯,我这心里该多舒坦啊。”但直到他咽气,秀玲硬是没有叫他一声爹。

秀玲24岁那年,吴大群从部队探亲回来,家里张罗着让他们成亲。大群当时已考上了军校,虽然秀玲心里还是不愿意这门亲事,但她自个也难以抗拒,加上医院的副院长和大群他爹是好朋友,吴支书曾多次托院长做秀玲的思想工作,她也只好和大群登记结婚了。

婚后吴大群对她十分疼爱,百依百顺,家里大事小情都听秀玲的安排,有时候即使她使性子发脾气,他也包容担待,从不计较,凡是秀玲想做的事,他都无条件赞成支持。渐渐地,秀玲对他产生了感情,夫妻二人越来越恩爱,婚后第五年,生了一对龙凤胎。

秀玲奶奶去世时,秀玲哭得死去活来。大伯家的五个孩子,一个也没考上学,好在有的参军、有的外出打工,大伯大娘日子过得也不错。

秀玲后来调到县计划生育指导站,婆婆进城后跟着她,秀玲像亲闺女一样伺候赡养老人,一直到她九十多岁去世。

秀玲女儿吴双和她一样,不但长得漂亮,学习也好,金融博士毕业后,分到北京一家银行,儿子吴伟郑大毕业后分到省城电力系统工作。

吴大群从部队转业后,回到县城法院。此时的王秀玲,早已被推选为人大代表、妇联代表,是口碑甚佳的慈善名人。前年王秀玲退休了,但她闲不下来,开了家私人诊所,每天门庭若市,对于那些从山乡进城看病的贫困患者,她免费诊治,临走还送衣送食。春秋两季,她还下乡义务扶贫,送医送药,天天忙碌开心地度着余生。

多年之前,我也是经她接生,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当她今天兴致勃勃地讲述自己的故事时,我注意到她的微信签名是七个字:万事皆空善不空。

我想,或许这正是自幼命运多舛的她,能拥有幸福生活的秘诀和法宝:积德成福,行善改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