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人才市场可靠吗(都去过深圳人才大市场)
20年前,圳长第一次来深圳找工作时,就是到罗湖宝安北路的人才大市场。
1997年,深圳人才大市场正式开业,20 多年来,为千万深圳追梦青年提供了就业机会,为深圳源源不断输送着青春血液。
深圳客,赞229
这里是曾经是众多南下深圳求职者的第一站,许多人都是在这里找到了第一份工作,也是我“深圳梦开始的地方”。
在那个年代,许多从这里走出来的深圳人第一次发现:原来人才也可以在市场中自由流动,自我价值可以凭借个人才智创造。
深圳人才大市场 图源:网络
01
“人才竟然还有大市场?这把人弄到市场上去卖,这跟卖菜、卖肉一样吗?”
内地的亲友实在不能理解“人才市场”这个概念。其实,人才市场就是找工、招工的一个集中的地方。那时深圳大量需要各种人才,有人才大市场,找工作就容易得多。
容易是容易,但没有亲朋好友指引的情况下,还是会入一些“坑”。
圳长是在世纪之交来到深圳的,在宝安北路远远看见一栋楼的侧面挂着几个大字——“人才大市场”,顿时血脉喷张,似乎深圳梦就在眼前。买了5元的门票进去后,却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都是一些招技术工种的小企业。
与深圳人才大市场相似的罗湖人才市场 图源:网络
一问才知道,这是罗湖区的人才市场。而真正的深圳市人才大市场就在不远处。
后来有人写了个“深圳求职指南”,就专门告诫过,不要被罗湖区人才大市场这个“小西天”骗了,要取真经就在旁边的“大雷音寺”——深圳市人才大市场。这是5元钱换来的刻骨铭心的教训。
深圳人才大市场的前身,深圳人才智力市场。图源:读创 (资料照片)
要取得“真经”,还得交10元钱门票。还可以办理月票,门票好像是30元。那时候人才大市场门口还没有醒目的巨大显示屏,滚动显示招聘信息,但门口却有很多人拿着传单高新招人,开出的条件很是吸引人。
这边有人拿着传单说,“月薪5000起步”,那边几个人拿着传单说,“月薪8000不封顶”……那时候深圳白领平均工资水平2000元-3000元,特区内最低工资月标准为547元,特区外最低工资标准为419元。
看到这外面就有好工作,我心里不由得咯噔了一下,刚才那10元钱岂不是白花了?
兴致勃勃上前一问,原来是招卖保险、地产中介的,还有其他岗位,说不清他们卖什么东西……有保底工资,其他还得自己去努力。
人才大市场门口的滚动电子屏 图源:网络
保险听说过,但卖房子很少见,那时深圳房价大约5000元一平米,一套两居室六七十平米的房子就要三十来万,这得很有钱的人才会买吧。
“不是这样的啦,工薪阶层也可以买得起,可以按揭。”保险、地产招聘人员巧舌如簧,把工作前景说得很美好,有人拿了招聘表就开始填。但这样反而让我怀疑有诈——毕竟刚被骗去“小雷音寺”。
一个填表者说,这个学历怎么填?招聘人员回答说:“学历没关系的啦,高中都可以,只要识字都可以的了……”对学历没要求,这是什么工作?我决心不再流连,一脚迈进了真正的人才大市场。
02
在人才大市场的5楼,我终于得见“如来”真身——5000多平方米的招聘大厅里人头躜动,好公司真不少,光富士康就有十几个展位,华为也有好几个展位。他们招的基本是工程技术人员,还有一些生产管理人员。
上世纪90年代深圳人才大市场的火爆场面 图源:读创 丁庆林摄
华为那时在国内不出名,但是在业内却是叫得响的公司,在深圳也是大名鼎鼎了。很多内地来的理工男,就是冲着华为来深圳。那时和我同住的有个男孩,华工毕业(那时还没有华中科技大学),来了快两个星期,一直给华为投简历,每次都是不同部门。最后他终于得偿所愿,搬出了农民房,去住华为的员工宿舍了。
那时候找工作的人,一般都在人才大市场附近的农民房租住。后来找工作的人越来越多,这里的生意越来越好,房东们把房间也越隔越小,最后就形成出租一个个床位的“十元店”,也就是十元一个床位住一晚。
“十元店”集中在笋岗路到八卦岭一带,除了农民房,主要是由工厂外迁后留下的集体宿舍改造而成。由于房价便宜又紧邻深圳人才大市场,“十元店”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员留宿。
行李也来不及安置就来到人才大市场的求职者 图源:读创 丁庆林摄
为了面试,大家都穿得很正规很精神,男孩皮鞋擦得贼亮,女孩还穿着高跟鞋。但是进了人才大市场,招聘大厅内人挤人,楼梯上下人挤人,楼下大广场人挤人,很多人后悔不该穿皮鞋来。
人才大市场周一到周五营业,很多公司都喜欢在周一来招人,因此周一上午公司多,人也多。
人才大市场1996年成立,1997年进场人数为91万人次,2001年已达215万人次,平均每天进场人数达到8000人,以后多年一直都维持这个规模。
深圳人才大市场 图源:晶报
外企往往是人才大市场的亮点,因为来的公司不多,待遇好,英语要求也不高,招聘一下子就满了。
有编制的单位如政府部门、事业单位、金融机构也很少见,平安保险倒是经常在人才大市场出现,那时他们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
2001年中国加入WTO,深圳凭借自己对外贸易的优势,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服务贸易,报关员职业成为深圳就业的一个新热点。深圳海关举办的2002年报关员资格全国统考深圳区考试现场上,出现了14140名考生应试的火爆场面。
那时候互联网第一波热潮兴起,大大小小的网站都在招程序员、网站策划、编辑等。深圳的公司都已经普及网络,网络公司、网站招聘的时候特别看重是否有互联网经验,但内地人对这个概念还很陌生。简历一递过去,招聘人员就问你上不上网?有多久上网经历?圳长还没开口回答,招聘人员就注意到圳长电子邮箱是hotmail(全球第一个面向公众的免费电子邮箱,1997年被微软收购)的,而且账号还是3个字母,“这么牛的电子邮箱啊,那你应是老网民了。”
当时深圳人才大市场计算机、财会、工商管理等专业的人才供需两旺 图源:大洋网
当然,刚来深圳的人找到的第一份工作都不会太满意,大家都抱着“骑马找马”的心态,毕竟机会太多了,一旦发现合适的机会,就立马跳槽。在来深圳的第一年时间里,圳长就换了四五份工作,工资也从2500涨到四五千元一个月,这时才稳定下来。
回想起来,那时面对加入WTO的历史性机遇,处于开放前沿的深圳可谓热火烹油,互联网公司,倒了一批,又新成立一批,工作机会多如牛毛。
03
用人紧张,就容易浑水摸鱼,还有弄虚作假。圳长到第一家公司上班后,部门经理一直招不到,因为美国回来的老板认为应该招个研究生。不久人力资源经理很得意给老板说,终于招到了部门经理,但是过了几天,这个经理悄然消失了。
深圳人才大市场官网深圳人才网首页
原来这个部门经理的硕士文凭是假的。人力资源经理挨了批。后来,这个经理自己弄了个猎头网站,和其他人才网站一起,抢人才大市场的生意。他说:“招到人不难,最头疼的是鉴定其简历真假,尤其是文凭真实性。”那时候教育部的文凭查询系统还没上线,要查文凭,就要去人才大市场,人才大市场有个部门专门提供文凭鉴定服务。
当时公司的IT部门经理,看起来很年轻,但是精通C语言、汇编语言。他手底下有一群清华浙大华工毕业的员工,他们怀疑自己的领导是假文凭,于是想办法拿调出来他的简历,一看吃了一惊,人家最高学历才高中毕业!原来这个部门经理是自学成才。老板认为人才难得,大胆聘用。当时的深圳,就是那样的草莽和不拘一格。
2010年,深圳人才大市场 图源:读创
当然,深圳社会主体还是存在“文凭崇拜”,或者说“学历歧视”,那时候还没有211、985,深圳人事局就编了一个重点大学名单,供各公司参考。人才大市场有些公司除了看工作经历,还要看毕业学校,因为只有名单上的学校毕业生才可以上户口,这在当时是一个吸引人才的条件。
另外,还有性别歧视。在办理人才调动时,夫妻双方均是干部身份的要“先男后女”来调入。不过2001年深圳取消“先男后女”的人才引进规定。同时,还淡化了学历歧视,只要积分达到要求,自学本科也可以落户深圳了。
由于网络交流的便利,面试、笔试都可在线进行,现在的深圳人才大市场早已转型,只举办一些大型的人才招聘会。
2021年深圳人才大市场七楼举行了一场“名企有约”预约式人才招聘会 图源:晶报
人才大市场的存在,呼应着一种自由、开放的时代姿态,也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朝气蓬勃的未来。
在宝安北路的路口,高楼林立,恍如隔世,十元店、厂房早已不见踪影,如果再来一次,又会如何选择?至少,不会瞧不起保险代理、房产中介了。
文|深圳客编辑部
图片来自于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