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厂创业经历简述(创业艰难百战多)

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人事、劳动关系,这些事儿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关注人社热线,以备不时之需!

创业艰难百战多,怎么破?唯有自强不息!

近些年,因为工作的原因,和一些创业者有一定的接触,对他们的故事也有不少的了解。前几年贵州实施“雁归兴贵”计划,积极引导有能力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很多人都获得了成功,但一路走来,个中滋味他们最清楚。

今天,分享两个返乡创业人物的故事,他们都是创办的服装厂。创业的过程是怎样的?发展得怎么样呢?来看一看他们的自述,也许能有一些启迪。

服装厂创业经历简述(创业艰难百战多)(1)

吴国基:十年磨一剑,终于小有成就

大家好,我叫吴国基,是天柱县宏城服装厂的总经理。我这个厂是2008年创办的,目前有50多名职工,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左右。

90年代初,外出打工的浪潮空前高涨。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刚上完高一的我,没有办法再继续学业了,于是我择外出打工。

无一技之长的我凭着一股闯劲,挤上了前往广东东莞的火车。当初各类工厂对男工需求较少,而电子厂和服装厂是最受工人喜欢的厂,也是我梦寐以求的理想之所。

一个偶然的机会,幸运的我认识了一位贵州老乡,他在一家制衣厂做保安,凭着老乡的担保,我进了该厂,签了一份为期3个月的学徒工试用合同,包吃住、无工资。

我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慢慢的从一名学徒工变成了一名技术工人,再从技术工人转变成了一名车间管理人员。经过不断的努力学习,我学会了缝纫车工技术流程、品质检验等,撑握了从辅料的计算到生产工序的排版制作以及车间管理经验等。

2008年6月,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所在公司没能度过这场劫难。由于整个行业均受影响,也很难找到较为满意的同类公司打工。

当时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也不方便外出。在县城找工作的时候,发现家乡服装行业很有发展前景,便毅然决定自己在家创业。

服装厂创业经历简述(创业艰难百战多)(2)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刚创业之初,我也走过了一段艰辛的路,幸运的是,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励支持下,靠着自己脚踏实地不畏困难的精神,事业开始慢慢有了起色,在小范围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2013年6月,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企业由开始的小作坊转成微型企业,享受了一些税费减免,工人从之前的几名增加到30多人,机器也增加到至40多台的规模,企业发展步入了一个新天地。

发展无极限,追求更是无止境。在创业期间,深知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方面,需要不断学习更多的知识来适应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的网络时代,曾先后多次到外面多家大公司学习先进技术。

2018年9月,县政府与杭州市余杭区服装龙头企业华鼎集团服装产业开展扶贫项目合作,建立贵州喜乐乐服饰有限公司,宏城服装厂成为喜乐乐公司扶贫第三分厂。

宏城服装厂位于天柱县易地扶贫搬迁联山安置点,解决贫困劳动力和易地搬迁家庭劳力在家门口就业,目前有员工56人,其中易地搬迁劳动力20人,贫困劳动力22人,其他劳动力14人。

多年以来,我把努力实现企业与社会和谐共赢、带动区域不断发展作为自己创业前进的动力,并主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先后资助石洞小学、高酿小学、三团小学等学校现金5万多元,校服、书包、文具用品等物资2000多件8万余元,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我厂生产的产品(校服、工作服、民族服装等)更是得到了我县群众的广泛好评,多次获得县里提名表扬。

服装厂创业经历简述(创业艰难百战多)(3)

吴兴香:做个追梦人,奋斗正在路上

大家好,我是龙里县的吴兴香,贵州天瑞民族元素制衣厂的法人。

出生于布依族家庭的我,从小对少数民族缤纷多彩的服装服饰有着独特的情感,从小便埋下创业传承民族服装文化的种子,没想到真的走上了这条路。

我于2001年高中毕业,因家境原因未能步入大学校门。为了实现自己的大学梦,在深圳打工期间,花5年时间读完西安交通大学工商管理本科,从此打工生涯步入管理岗位,主要从事行政和人力资源管理,为我后期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我6岁的姐姐一直在服装行业打工,曾担任过工人、技术员、品检、生产管理等,深知我对民族服装热爱的姐姐,每缝节假日都会叫我去她上班的地方参观学习,由此认识不少做服装的老乡。姐姐和老乡们在分享服装生产工艺时,旁听的我也学了不少知识。

2013年,带着儿子返乡读书的姐姐创办了一个服装加工厂,给自己谋一份事业,还有个考虑就是帮助更多留守儿童父母返乡就业。

由于管理不善,姐姐的服装厂仅维持一年了一年就做不下去了。姐姐深知我热爱服装行业,也了解我一直在关注留守儿童,于是说服我回家创业。

2014年底,我从深圳回家创业,接管姐姐的工厂并入驻龙里中职校,就业人数从8人增加至20多人,不仅带动了更多就业,同时也为职校服装专业学生打造了专业的实习平台。

服装厂创业经历简述(创业艰难百战多)(4)

2015年,为使工厂更具市场竟争力,能参与竞标,我将工厂转型为企业并在工商部门注册为贵州天瑞民族元素制衣厂。

目前,我们的产品达30余个品类,承接学校校服、军训服、白大褂、床单被套等产品的加工,甚至西服都能生产。在已经合作了的几家学校里都得到了好评,质量好、服务好,新生入学和转学来的学生都能及时补上校服,非常方便。

传承民族服装文化的梦想一直魂牵梦绕,我又开始筹划在继承传统民族服装文化的同时,如何将传统的民族服装元素融入到现在的服装,开发新的产品和市场,带动更多就业。

我满腔热情也满怀信心,怀揣多年管理经验和自己所有积蓄返乡,想为家乡经济发展尽全力、为留守儿童成长留住父母的关爱,带动家乡就业。

说实话,有时候我觉得好累也好难,可再苦再难我从未让进厂的工人失业过,也从未拖欠过工人工资。我相信,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我有勇气更有信心带着这个服装制作团队走得更久远。

服装厂创业经历简述(创业艰难百战多)(5)

小结:创业成就奋斗人生

从两位返乡创办服装厂的创业者身上,让人看到的是一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种自强不息,是对贫穷的挑战。两位创业者,都是因家境贫困的原因,没能继续学业,为了改变命运,走上了打工之路。

这种自强不息,是在努力中成长。吴国基从没有工资的学徒做起,成长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吴兴香没有放弃大学梦,一边打工一边学习,用5年时间读完西安交通大学工商管理本科,成长为管理人员。

这种自强不息,是成就奋斗人生。他们不满足于小康即安,他们要创造一番事业,要有更大的作为,自身奋斗的过程,也是奉献社会的过程。

不息,就是不停不止,有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再艰难也能挺过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