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为什么被赐死 广陵散成千古绝响

导言:三国时期著名的音乐才子嵇康,临刑前弹奏一曲《广陵散》,惊天地,泣鬼神,令听者无不动容。曲毕慨然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然后从容赴死。统治者为何要置嵇康死地?导致嵇康身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且听笔者一一道来。


一曲《广陵散》,千古成绝响

晋景元三年(公元262年)夏季的一天上午,洛阳城市民如潮水般涌向城东。这天是一代名人“嵇中散”行刑的日子。

此时东市广场早已是人山人海。只见三千太学生跪伏于地,悲声不绝。原来,他们是来为嵇康求情的,要现场拜嵇康为师学习弹琴,对此要求统治者当然不会同意。

嵇康为什么被赐死 广陵散成千古绝响(1)

行刑前的嵇康

身着枷锁的嵇康神色平静,如同平常一般。他抬头看了看太阳,知道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环顾四周人群,微微点头,接着便向兄长要来平时自己弹的爱琴。东晋人葛洪描述了当时的情景:

康刑前索琴而扶。玄起处风停云滞,人鬼俱寂,唯工尺跳跃于琴盘,思绪滑动于指尖,情感流淌于五玄,天籁回荡于苍天,仙乐袅袅如行云流水,琴声铮铮有铁戈之声,惊天地,泣鬼神,听者无不动容。曲毕慨然长叹:“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竟慷慨赴死。海内之士,莫不痛之。”

刑场上,三千太学生向朝廷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并要拜嵇康为师,昭示了嵇康的学术地位和人格魅力。但此刻嵇康所想的,并不是他自己的生命即将终结,而是《广陵散》这首美妙绝伦的乐曲后继无人。

嵇康为什么被赐死 广陵散成千古绝响(2)

嵇康 千古绝响《广陵散》

在高高的刑台上,面对成千上万前来为他送行(或是看热闹)的人们,桀骜不羁的嵇康,将刑场变成了舞台,弹奏了他最为钟爱的《广陵散》。《广陵散》这一旷世名曲“乃天籁之音,曲中丈夫”,“声调绝伦”,有“雷霆风雨”和“戈矛纵横”之气概。神秘的曲调,铮铮的琴声,铺天盖地,钻入了每个人的耳中,飘进了每个人的心里。嵇康在刑场上以曲为心,控诉世道的无耻、虚伪和昏聩,做出了对强权、对暴君的最后反抗。令当政者感觉到“臣凌君之象”,这种弘扬反抗的文化精神,让他们恐惧。

《广陵散》源于《聂政刺韩王》,旋律激昂、慷慨,是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表达了不畏王权、为父报仇的精神意志。嵇康正是看到了《广陵散》的这种反抗精神与战斗意志,才如此酷爱《广陵散》。经嵇康改编的《广陵散》,其境界、韵味、玄妙远非原曲可比。《广陵散》因他这位伟大的艺术大师而出名,它凝聚着嵇康毕生的心血。当时,如果还有其他琴家会弹奏《广陵散》,嵇康绝不会说“《广陵散》于今绝矣!”

嵇康为什么被赐死 广陵散成千古绝响(3)

嵇康抚琴

之所以说“《广陵散》于今绝矣”,并不是嵇康临刑时的愤激之语,也不是嵇康狂妄自大,嵇康所指的并非是曲子本身。由于具有“谱简腔繁”特点记谱法的局限,嵇康所奏《广陵散》节奏上的处理以及技法、心得等是无法标于谱面流传后世的。真正的《广陵散》,只能是铭记在嵇康的心中,与嵇康同生共死。所以说,真正的《广陵散》,已在公元262年夏季的那一天,随着嵇康一同离开了这个世界。

《礼记·乐记(乐象篇)》说:“惟乐不可以为伪”,琴尤如此。唐代著名琴家薛易简在《琴诀》中说:“志士弹之,声韵皆有所主”。没有嵇康,何存《广陵散》?

建国后有人对《神奇秘谱》所载古曲进行挖掘、整理、编谱,并名之为“广陵散”。但仔细想来,那已再不是嵇康的《广陵散》了,嵇康死,《广陵散》绝!

嵇康为什么被赐死 广陵散成千古绝响(4)

嵇康抚琴

嵇康其人其事

嵇康(224年-263年),字叔夜,三国时期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嵇康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 ,是 "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他的事迹与遭遇对于后世的时代风气与价值取向有着巨大影响。早年迎娶魏武帝曹操曾孙女为妻,拜官郎中,授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司马氏掌权后,隐居不仕。

年轻傲世

嵇康旷达狂放,自由懒散。成年的他接受老庄之后,“重增其放,使荣进之心日颓”。在懒散与自由里孕育着狂放和旷达。嵇康年轻时傲世,行动"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对礼法之士不屑一顾。提出“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生主张。

鄙视权贵,隐于竹林

退隐”是一种避开政治斗争的最佳途径,嵇康自然也不例外。他回归自然,超然物外,不为世俗所拘。嵇康爱好打铁,打铁铺子建在后园一棵柳树下,他引来山泉,绕着柳树筑了一个小小的游泳池,打铁累了,就跳进池子里泡一会儿。他以打铁来表示自己的“远迈不群”和藐视世俗。

嵇康为什么被赐死 广陵散成千古绝响(5)

竹林七贤

他鄙视权贵,最为著名的当属钟会事件:钟会身出名门,二十九岁时就已进封为关内侯,俨然一颗“政坛新星”,但是嵇康拒绝与其交往。后来做了高官的钟会再次造访,嵇康理都不理,继续他的“锻铁”事业。钟会怀恨在心,直接导致日后钟会向司马昭进谗言陷害嵇康。

拒绝出仕

嵇康对那些传世久远、名目堂皇的教条礼法不以为然,更深恶痛绝那些乌烟瘴气、尔谀我诈的官场仕途。他宁愿在洛阳城外做一个默默无闻而自由自在的打铁匠,也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所以,掌权的司马昭欲聘他为官,他跑到河东郡躲避;当他的朋友山涛举荐他做官时,他不惜与山涛绝交,以明心志。

绝交山涛、吕巽

嵇康知道山涛向朝廷荐他为官后,立即写了一封绝交信。就是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篇真正体现文人独立性格的讽喻佳作。嵇康在信中,文风犀利,与其说是在羞辱山涛,不如说是在羞辱司马氏集团残暴虚伪的统治。就这样,这两位昔日好友绝交了。

嵇康为什么被赐死 广陵散成千古绝响(6)

嵇康 自由自在的打铁匠

吕巽、吕安兄弟都是嵇康的朋友,但两兄弟间闹出了一场官司。嵇康调停后吕巽却恶人先告状,致吕安入狱。嵇康拍案而起,写下了《与吕长悌绝交书》。他通过绝交来表明自身的好恶。

仗义执言

吕巽趁吕安不在,将吕安妻子迷奸。吕安欲状告吕巽,嵇康出面调停使事件平息。事后吕巽反诬告吕安,使其入狱。嵇康震怒,出面为吕安作证,因而触怒司马昭。钟会趁机向司马昭进言陷害嵇康。司马昭一怒之下,下令处死嵇康与吕安。

致嵇康死亡的主要原因

关于致嵇康死亡的原因,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说法:

1、有的说嵇康死于特立独行。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经常给当政者难堪,“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得罪权贵,动辄与人“绝交”。由此招致祸端,关键时刻无人出头为其讲话。

2、有的说嵇康死于谗言。钟会向司马昭进言陷害:“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康欲助毋丘俭,赖山涛不听。昔齐戮华士,鲁诛少正卯,诚以害时乱教,故圣贤去之。康、安等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帝王者所不宜容。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司马昭听信钟会之言,处死嵇康。

嵇康为什么被赐死 广陵散成千古绝响(7)

行刑前的嵇康

3、也有的说嵇康死于他钟爱的《广陵散》。嵇康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大师。《广陵散》有“雷霆风雨”和“戈矛纵横”的气概,令当政者感觉到“臣凌君之象”,这种弘扬反抗的文化精神让当政者恐惧。

4、还有的说嵇康死于他的仗义。吕巽、吕安兄弟俩的事情,他偏偏仗义出头,从而“入局”以致身陷死地。

实际上,这都不是主要的。致其死亡的真正主因,还是他与统治者之间存在立场和观念上的不可调和的、具有根本性对抗的矛盾。这是主因,其他的都是表象。即使没有谗言,没有吕安案的牵连,嵇康也一定不会为统治者所容,统治者必会除之而后快。另外,不要忘了,所谓进谗言者,本身也是统治阶层的一分子!

司马氏集团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大力标榜倡导礼法,用所谓"人伦有理、朝廷有法"来羁縻士子。嵇康则在一系列文章中强调道家的"自然",揭露礼法和礼法之士的虚伪本质,对礼法之士不屑一顾。提出“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 等主张。这种非毁先王的作法,实际上是要否定司马氏。再加上“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的诸多做法,深深刺痛了统治者的神经:如此诽毁先王、藐视圣人经典、痛恨仕途,长久下去,岂不危害我司马家的千秋基业,此人不杀不足以正民风、清王道。

嵇康为什么被赐死 广陵散成千古绝响(8)

嵇康抚琴

同时,嵇康对于司马氏不合作的态度,也招致司马昭的忌恨。山涛举荐他为官,他认为这是对自己的极大侮辱,怒不可遏地写了一封绝交书,表达自己和司马氏政治上彻底决裂之心。

嵇康对司马氏的敌意,在他的一些文章中也有所流露。《管蔡论》一文,公然为历来被说成是"顽恶显著"的管叔、蔡叔翻案。自然地让人联想到他是在为反对司马氏的毋丘俭、诸葛诞等人张目。事实上,后来钟会构陷他,一条重要罪状就是"欲助毋丘俭"。于是借吕安的案子将他牵连进去,既可杀之,又不会施人以柄,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了。

一朵绚丽的生命之花就此凋谢。魏晋以后的时代,再没有一个如嵇康般饱满、炫目的生命,如花朵般在这个逼仄局促的世界上,如此含笑从容地展现和绽放!


参考文献:《嵇中散孤馆遇神》、《嵇康和<广陵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