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能夸孩子你真棒(好听但不能常用)
我们经常都会表扬孩子,比如孩子吃饭吃得很好,我们表扬道“你真棒”,孩子拼出了一个积木,我们表扬道“宝宝真聪明”,孩子听从了家长的某个指令,我们表扬道“宝宝真乖、真听话”,孩子听到了我们的表扬会很开心。
毫无疑问,这样的表扬能够促使孩子能够再一次做出令家长满意的行为,因为孩子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从别人夸奖的语气、赞许的目光、灿烂的笑容、竖起的大拇指中感受到自己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我之前也是这么表扬墨仔的,后来在学习了有关孩子“自驱力成长”的知识以后,我摒弃了这种千篇一律的表扬孩子的方式,转而开始实践具有“成长型思维”的鼓励方式,我是真真切切的看到了墨仔内心和思维方式的转变,之前墨仔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很容易就放弃了,现在虽然依旧会闹情绪,但很快就能调整过来,鼓励自己“我可以坚持的”。
“你真棒”“你真聪明”这样的表扬并不适合经常使用
说实话,这样的表扬真的是我们下意识、不用思索就能说出来,孩子们确实也很喜欢听,但是,如果总是用这样的话术来表扬孩子,激励孩子前进,时间久了自然会有一些弊端。
- 只让孩子关注结果,而非过程
“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厉害”所表扬的只是那些完成了的、完美的结果,针对的是具体某个人,让孩子把关注点放在了行为的结果上,而非过程。
举个例子,孩子用积木搭了一个房子,你看到了,觉得孩子非常厉害,脱口而出“宝宝真棒!真厉害,我都不会搭这个房子”,孩子听了特别开心,下一次他还想搭房子,可是却发挥失常怎么都搭不出来,垒起来的积木总是掉落,孩子很生气,发脾气,你这个时候说“我们宝宝很棒的,很厉害的,肯定能搭出来的”,最后孩子还是没有搭出来,这个结果会让孩子很受伤,因此还会拒绝继续玩积木,他会认为自己一点都不棒,因为结果呈现的是房子并没有搭出来。
世间的事情不可能桩桩件件每次都有好结果,上学的时候不可能每次都考第一,工作的时候不可能每年都被评优,如果因为某个结果不怎么理想,孩子就要否定自己“不够棒、不够厉害”吗?
但只要孩子在每个过程中都用对了方法、努力执行,最终的结果一定坏不到哪去。
正如那句话所说的一样,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 让孩子活在别人的评价里
经常被夸、被表扬的孩子,总是习惯通过别人的认可和评价来对自己进行定位,自我认可是建立在别人的认可之上。
关于这点,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假设我们在单位总是被领导和同事表扬,说“这个人特别优秀,工作能力特别强”,我们一定会非常自豪和骄傲,但突然有一天换了领导,领导风格大变,不喜欢表扬员工,我们很难听到以前那样的赞美之词,这个时候难免心慌,质疑自己是不是哪做的不对,为什么领导不表扬自己了。
事实上,这就是领导的个人风格而已,并不是我们自己的工作能力出现了问题。
如果我们无法辨认这一点,依赖别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就会失去自我,甚至变成一个“讨好者”,大人尚且如此,小孩子的自我评价能力还未行为,更是如此了。
- 让孩子形成外部驱动力,依赖别人
赞美和表扬对于促进、改善孩子的行为确实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于是我们尝到了甜头,每次都用这一招,长期以往,孩子做某件事的动力就会成为“外部驱动力”,也就是说正是因为家长、老师表扬了我,我才这么做,我这么做,是为了得到表扬。
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孩子不论做什么事情,学习也罢、工作也罢,都需要外力推着才肯走,走走停停,催一催推一推再走走,这像不像家长催促孩子收拾房间、做作业的那些时候。
《自驱型成长》一书中写道:要赞扬孩子身上用于解决问题的切实努力和听他们想到的各种点子,而不要表扬他们所取得的成就,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有了内驱力的孩子,会自发、主动的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需要父母像个监工一样时时刻刻盯着。
既然不能经常、或者最好不要说“你真棒、你真厉害、真聪明”这样的赞美之词,那该如何表扬孩子呢?
其实我们可以试试另一种方法,叫做“鼓励”。
用鼓励替换表扬,才是激励孩子的正确方式
鼓励和表扬的最终目的都是激励孩子,但是所达到的效果却是不同的,鼓励和表扬的区别在于:
鼓励的目标是具体的行为和过程,关注的不是结果,而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孩子付出了哪些努力,想到了哪些办法,动用了什么样的精神力量。
鼓励的形式有4种:
1、描述性鼓励
描述性鼓励是指将孩子做的事情、行为,很客观的描述出来,这种描述是实事求是,不需要带有批判、赞美的情绪在里面,最后再进行品质定义比如:
我看到你刚才主动把沙发底下、桌子底下的玩具车都装进了抽屉里,还把抽屉关好了,完全没有让妈妈帮忙,这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看到你刚才打疫苗有点害怕,还哭了,但还是坚持打完了,这就是勇敢
当孩子听到这些细节性的、具体的描述,明白了这样做会形成哪些宝贵的品质,自然而然就会不断重复这些行为。
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知道勇敢、坚定、善良、乐于助人等一系列正面词语,也明白这些词语具体是指哪些行为。
2、感谢式鼓励
这种鼓励方式,是指我们用感谢的方式来描述孩子具体的行为,比如说:
谢谢你,帮妈妈收拾房间。
谢谢你,能够自己专心画画,让妈妈能够有时间看书。
我很欣赏你认真读书的样子
这种感谢式鼓励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行为对别人带来的积极意义,从而巩固这种行为。
之前我总是用命令的方式告诉墨仔“把你的玩具收拾好”,基本上墨仔都会直接回绝说“我不收,妈妈收”,亲子对抗就此拉开,我会训斥他,虽然最后他在我的怒威之下乖乖收起来了,可是如果总是用这种方式来解决问题,总归有一天他不再惧怕我。
所以,后来我开始尝试感谢式鼓励,我会说“谢谢墨墨,你自己收拾好了玩具,给我减轻不少负担呢”,这样的话术说出来的时候,我会自发的调整情绪,从“训斥、指责”改变为“感谢、认可”,墨仔自然也是高兴的,等到下一次他自己收拾玩具的时候,他会主动说“妈妈你看,我自己就把玩具收拾好了”。
3、授权式鼓励
这种鼓励是指我们将某个目标授权给孩子自己完成,并且还要相信他可以完成,比如说:
我相信你可以自己把玩具收起来放在篮子里
我相信你看完这一集动画片就可以把手机还给我。
这种授权本身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尊重,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享有某项权利,并可以自由支配,对于两三岁这个自我意识崛起的阶段来说,这种鼓励方式无疑是对症下药,因为孩子们总是在和家人对抗,你让她往东她偏往西,不不不这个词总是挂在嘴边。
但很多家长会觉得,这么小的孩子哪有什么自制力,你放开权利给他,他就撒了欢儿了。
我个人觉得,不要小看孩子的自制力。
就拿看动画片这个事情来说,每次在看动画片之前,我都会这么问墨仔:你要看几集动画片?他一般都会回答说看两集就行了,然后我会说,好的我相信你,紧接着就把动画片打开。
当结尾曲响起的时候,墨仔会主动告诉我,好了看完了,关掉吧。
有的家长会说,如果我这么问,我娃会说我要看10集、100集,咋办?
显然这个答案是不行的,我们可以和孩子商量,说我觉得看太多集会伤害你的眼睛,你可以重新说一个数字么?
总之最后这个数量是孩子自己决定的,并且我们要表达对他们的信任。
如果到了孩子说的集数以后,他反悔了,还要继续看,我们依旧可以用这个方式鼓励孩子:我相信你可以遵守你自己的承诺的。
4、启发式鼓励
启发式鼓励和描述性鼓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在结尾处,是用一个疑问句来启发孩子自我评价,去发现自己的优点,比如:
我刚看到你拼了一个特别酷的汽车,看起来还挺复杂的,你是怎么做到的啊?
我看到你刚才从一个很高的桌子上拿到了彩笔,没有让我帮忙,你是怎么拿到的?
这样的提问,会让孩子很开心的回忆刚才是如何完成的,他会告诉你如何自己想办法把凳子搬到桌子下面,然后踩上去拿到了彩笔。
这也是培养孩子自主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都会直接出手帮助给出解决方案,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习惯性依赖家长。
这四种鼓励方式的语言表达确实比直接表扬说起来要拗口很多,刚开始使用的时候,经常说不出口,或者说得很别扭,所以,我们需要刻意练习,在想要开口表扬的时候,先在脑海中陈述一遍“鼓励式”的语句,再讲出来。
熟能生巧,之后就会自然而然的说出来了。
后来,听到墨仔模仿我的话术鼓励自己,比如打疫苗这件事情,他会说“妈妈,我刚才有点害怕,但是我坚持下来了,妈妈我坚持下来了”,此时,我觉得之前训练自己学会鼓励式话术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我是婴幼儿睡眠顾问墨仔妈妈育儿,专注分享婴幼儿睡眠、大运动发展、母乳喂养知识,感谢您的关注、点赞、评论及转发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