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潭水中的桃花潭没有桃花(泉水响处桃花成林)

第五课 陶渊明《桃花源记》作者简介:,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桃花潭水中的桃花潭没有桃花?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桃花潭水中的桃花潭没有桃花(泉水响处桃花成林)

桃花潭水中的桃花潭没有桃花

第五课 陶渊明《桃花源记》

作者简介:

陶渊明,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八岁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二十岁时家境尤其贫困。渊明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他已厌倦了也看透了官宦生活。解印辞官,正式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直至生命结束。

陶渊明的田园隐逸诗,对唐宋诗人有很大的影响。陶渊明以自然为美,以真为美的诗美思想,闪耀在诗情上,便是照亮了人物个性,使读者强烈感受到诗人傲岸不屈,追求自由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内容上,则是把田园生活引进 了诗坛,为中国诗歌的发展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渗透在艺术上,则是产生了真朴淡远的艺术境界和冲淡自然的美学风格。这就是伟大诗人的陶渊明,千百年来,他的品格,他的诗歌,他的田园,连同他的那份悠然,一并成为后世诗人与读者崇拜和研究的对象,就足以说明他美学思想的无尽生命力。

陶渊明作品的语言平淡,但这平淡是把深厚的情感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表意易读懂,其内涵还需细细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梁实秋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凿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

他善于以白描及写意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意境浑融高远又富含理趣。语言精工本色,朴素真率,笔调疏淡,风韵深厚。

杨万里《西溪先生和陶诗序》:渊明之诗,春之兰,秋之菊,松上之风,涧下之水也。

故事:

葛巾漉酒。陶渊明正在酿酒。郡将前来探望。适值酒熟,陶渊明顺手取下头上葛巾漉酒,漉完之后,仍将葛巾罩在头上,然后接待他。

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在那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坏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桃花源记

陶渊明

原文及讲解

晋太元(年号)中,武陵(地名)人捕鱼为业。缘(顺着)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遇见)桃花林,夹岸(两岸)数百步,中无杂(别的)树,芳草鲜美(鲜艳美丽),落英(花)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渔人甚异之(诧异)。复(又)前行,欲(想要)穷其林(走到桃花林的尽头)。

林尽水源(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便(就)得(看到)一山,山有小口,仿佛(隐隐约约)若(好像)有光。便舍(丢下)船,从口入。初(刚开始)极狭,才通人(只能一人通过)。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突然宽阔明亮)。土地平旷(平坦宽阔),屋舍俨然(房屋整齐的样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类)。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犬相闻(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其中往来种作(耕种劳作),男女衣着(穿着打扮),悉(全)如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黄发垂髫(tiáo老人和小孩),并(都)怡然(高兴的样子)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竟然很惊讶),问所从来(从什么地方来)。具(全)答之。便要(邀请)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都)来问讯(打听消息)。自云(说)先世(祖先)避秦时乱,率(率领)妻子(妻室子女)邑人(同城老乡)来此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再)出焉(从这里),遂(就)与外人间隔(隔绝)。问今是何世(朝代),乃(竟然)不知有汉,无论(不要说)魏晋。此人一一为(向)具言所闻(详细地说出这些事),皆叹惋(惊奇)。余(剩余)人各复延至(邀请到)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离开)。此中人语(告诉)云:“不足(不必)为(对)外人道也。”

既(已经)出,得其船,便扶(顺着)向(从前的)路(就顺着旧的路回去),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标记)。及(到达)郡下(到了郡城),诣(yì到)太守,说如此(像这样,指在桃花源的见闻)。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先前)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遂(终于)迷,不复得(获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品德高尚)士(人士)也,闻之,欣然(高兴的样子)规(计划)往。未果(没有实现),寻(不久)病终(死亡),后遂无问津(问路)者。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主题思想:

桃花源记作者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歌唱唯美的春天。寄托了他的社会理想,即远离战乱,社会平等,人民安居乐业。追求一种守拙归园田,隐遁山林,不问世事,自给自足,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境界,向往返朴归真的生活。想摆脱滚过红尘的烦恼,隐含了批判意图。

艺术特色:

以游记散文写出美丽的神话。

虚实结合,引人入胜,发展曲折,娓娓道来,让人浮想连翩,如身临其境。

诗情画意,描绘出一个美丽动人的画面,桃花源。田野、房舍、翠竹、阡陌、溪流、桃花、鸡狗。

1.唯美的春天,环境优美:落英缤纷,鸡犬相闻。

2.美好的生活,男女老少悠闲的生活 。

3.美好的人情,热情真诚,民风淳朴。

语言艺术:寓意深远。一个理想的家园,却被人出卖,形成桃花源里外的对比反差,歌颂了南阳人刘子骥高洁品格。在讲故事中写景,在写景中透视出人性。叙事、写景、抒情、议论完美结合,浑然天成。

相关游记、桃花:

桃花三月胭脂河:月迷津渡画中人窦跃生万亩桃花林!一望无际的桃红色铺张惊艳的美!如果拍电影,这里是最佳外景地。我们置身其中,如海如潮,如梦如幻,如诗如画,如痴如醉。粉红世界藏浪漫,桃花深处是故乡。我真的与这片桃花林有渊源呢。这里是距离南阳城区60公里开外的新野县新甸铺镇津湾村。一条大河波浪宽,环抱着这片桃花林。就连村庄的名字都潜伏着诗情画意。津,是月迷津渡的津;湾,是紫霞仙湾的湾。阳春三月,丰腴的阳光下,阵容强大的桃花林,俨然12万桃花仙子在翩翩起舞。是吗?杨贵妃领舞的“皇家歌舞团”在彩排春之舞!绝对。无论谁来到这里,想必都会走桃花运的。站在观景台上,四处远眺,映入眼帘的有弯弯的河水,有蓝天白云,有葱茏的林带。而桃花如云翳,铺天盖地。有少男少女从桃花林中穿越,便会穿越出浪漫情节的“桃色新闻”。深深地呼吸,清新的空气带来一丝丝甜甜的味道。好一派红肥绿瘦了得。闭上眼睛,外星飘来一个场景:弯弯曲曲的河流,沐浴在银色的月光下,这里是天然的渡口,河面上游弋着一只蚱蜢舟。是吗?朦胧哦,朦胧,月亮要出嫁了,12万树桃花是它的伴娘。桃花,惊艳的美,璀璨耀眼,混合着玫瑰色、胭脂色、水萝卜色、粉红色。那种红,比玫瑰红的高贵要活泼些,比胭脂红的富丽要鲜亮些,比水萝卜红的浓郁要清纯些,比粉红还要少女些。那种红,有七分的妩媚,有三分的妖艳。这水嫩水嫩的桃花哟,包含万种风情,却又不俗不邪。满树的桃花粉嘟嘟的,引来蛱蝶蜜蜂,引来蜂拥而至的观光游客。谁说的“花季少女”?眼前分明是“少女的花季”。落英缤纷,桃花三月胭脂河。遥想当年,风华正茂,这里曾经是我的故乡。一晃20多年过去了。那是1990年到1992年,我在新野县上港乡挂职乡党委副书记。上港乡和这片万亩桃花林毗邻。这里真的是我的故乡啊。在桃花林中徜徉,就像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土。那种亲切,令人心旌摇荡。那个时候,我坐在河边与一对烧窑的老夫妇聊天。风韵犹存的大婶儿满面春风地说道:“俺这里可是出美女的地方。阴丽华皇后就出在新野。”大叔却带着揶揄的口气反唇相讥:“你说咱这儿出美女,咋光出窑匠啊?”大婶儿机敏地说道:“那不是太监假传圣旨,以讹传讹。那太监是个吐啦舌,把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新野世世代代出娘娘,说成了新野世世代代出窑匠。这不,照照地,就出了你这个窑匠。”传说,就是把美好的东西不断地演绎。在民间口口相传。假若时光倒流60年,这位窑匠夫人就是“月迷津渡”中,那位年界二八、穿着桃红小布衫儿、站在河边桃花岸守望情哥哥的“画中人”呢。我能感觉出,窑匠大婶儿心中正荡漾着皇后般的幸福哦!乡亲们知道种桃树能让生活更加美好。这种觉悟难能可贵。我看到,在桃花林的深处,依然保存着原始的村落。那秦砖汉瓦、粉墙黛瓦的农舍,篱笆围墙的四合院半掩着柴扉。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是那样的质朴,散发着古典中国风情的味道。俨然走进了传说中的桃花源。这是他们曾经的记忆和农耕生活的标本。而在村口的一排排别墅式农家,簇新明亮,如童话世界一般,给人蒸蒸日上的温暖。乡亲们住进新居,春天欣赏着桃花,夏日采摘着鲜桃,吸引大批的游客,那种甜蜜可想而知。游客一群一群,一队一队。他们的想象力超级浪漫。众所周知:新野,是《三国演义》故事的发生地。人们议论着:“桃园三结义”是不是就在这片桃园?如果,几千年前这里真的有一片桃花林呢?有游客突发奇想,难道这里是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吗?因为文中记载,南阳人刘子骥欣然前往桃花源哦。这里所描写的景色简直就和桃花源一模一样呢。想象是浪漫的,浪漫是美丽的。不论是真是假,不管历史现实,就让人们的想象美丽着吧!桃花岛也罢,桃花源也罢,桃花坞也罢,桃花庵也罢,何必要追根溯源地考究出个“小老鼠上灯台”不可呢?故乡,处处都能寻觅到人间仙境呢!有桃花般的回忆,有桃花般的憧憬,有桃花般的日子,足可以美美妙妙了。川流不息的“桃花三月胭脂河”啊!明年的春天,年年的春天,我们相约来看桃花好了。

迷人三月桃花运窦跃生我想那三月之色,定然是人间最美之色!因为,桃花如女子之惊艳——“色霸天下”。一不小心,刚刚涉足三月的,好色的男子就走了“桃花运”。而女子呢?女子呀,是“桃花运”中最幸运的桃花。窦哥的生日,巧合了三月桃花的生日。窦哥名字中的那个“夭”的偏旁部首,巧合了“桃之夭夭,妁妁其华”的姿态。 桃花,你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桃花吗?白衣飘飘的神仙,银装素裹的仙子,在十里桃花的画廊缠绵悱恻。

桃花十里不如你,你是那缘定的唯一。

一生一世不够么?不够!远不如桃花绚丽。二生二世不够么?不够!远不如桃花娇媚。只有三生三世,道风仙骨只有配如花似玉,方可遥望成青梅竹马的神仙眷侣。在仙境如幻的云雾中逃离,逃不脱桃色交织的情网。

桃花,你是《三国演义》中的桃花吗?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是桃花晕染的底色啊。柔情蜜意的桃花,铺天盖地,纷纷扬扬,多情的世界里,响彻英雄好汉的乐曲。白脸的刘备,卖草鞋的刘备。红脸的关羽,卖红枣的关羽。黑脸的张飞,卖猪肉的张飞。三条好汉,为什么会在意乱情迷的桃花园结拜成三兄弟?英雄爱江山,也爱美人儿,也爱美美的桃花哟!

桃花,你是《西游记》中的桃花吗?

齐天大圣孙悟空就是“花果山”的山大王。那一坡一坡的桃花开放了800年,才“花香果硕”成仙桃哦!瑶池琼浆。王母娘娘布展了蟠桃会。

“美猴王”,你“三杯美酒下肚,两朵桃花上脸”。

便上演了桃花落英缤纷的“大闹天宫”的喜剧。桃花,你是《红楼梦》中的桃花吗?

花开花飞花满天,花飘花谢花零乱。

“见花落也流泪”的林妹妹,肩荷花锄--葬花。

“冷月葬花魂”。

用冰冷的月光,把桃花的魂魄葬入香丘吧。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侬今葬花人笑痴,它年葬侬知是谁?

林妹妹的桃色心事,只有宝哥哥知晓,只有花魂作证。

桃花,你是《射雕英雄传》中的桃花吗?

孤独、神秘的桃花岛,有一位精灵古怪的桃花公主。

三月的春风,将桃花岛吹得神魂颠倒,吹得霞光氤氲。

柔情似水的桃花岛,连风都是粉红色的。

偏偏,黄老邪掌握着“桃花岛主”的帅印。

痴痴的、傻傻的靖哥哥,误闯桃花岛,便走了桃花运。

桃花,你是《桃花源记》中的桃花吗?

你看到了“世外桃源”那阡陌纵横,听到了那鸡犬相闻。

你是《桃花扇》中,李香君用碧血染红的桃花吗?你是《桃花庵》中,扫不清“落红无数”蹊径,尼姑梦中的桃花吗?

你是诗词歌赋中,“桃花流水鳜鱼肥”的桃花吗?

你是蒋大为歌声中的桃花吗?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爱的故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